维生素B6注射液的介绍
维生素B6注射液,1.适用于维生素B6缺乏的预防和治疗,防治异烟肼中毒;也可用于妊娠、放射病及抗癌药所致的呕吐,脂溢性皮炎等。2.全胃肠道外营养及因摄入不足所致营养不良、进行性体重下降时维生素B6的补充。3.下列情况对维生素B6需要量增加:妊娠及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长期慢性感染、发热、先天性代谢障碍病(胱硫醚尿症、高草酸盐症、高胱氨酸尿症、黄嘌呤酸尿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血液透析、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如酒精中毒伴肝硬化)、肠道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肠炎、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胃切除术后。4.新生儿遗传性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
维生素B6和那些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介绍等等,谢谢
运输至小肠粘膜并到血流中,也可在肠粘膜中合成PNP,约为剂量30.6%,血流中PN可扩散到肌肉中,然后磷酸化约占剂量的10.4%~15.7%。在人体给以PN后,血浆PL可以增加12倍,血浆中PLP虽占血浆中维生素B6的60%,但与蛋白相结合,不易为其他细胞所利用。血浆中PL与白蛋白结合不牢固,为运输的形式,能被组织摄取与清除,并氧化为PA。PN及PL通过扩散进入到红细胞中,并为激酶磷酸化。人的红细胞可将PNP氧化PLP,其他动物如大鼠无此功能。PN在超过红细胞PL激酶饱合浓度时,可在3~5min进入到红细胞中,细胞内的浓度与培养基浓度一致。PL在浓度超过红细胞磷酸激酶的浓度时,进入红细胞的量增加,使其浓度比培养基中要高这是由于PL与血红蛋白α-链中末端缬氨酸相结合,所以PL在红细胞中积累,它在红细胞中的浓度可为血浆中之4~5倍。红细胞中的PL可能也是一种运输方式。 肝也是维生素B6代谢活跃的组织。PN为肝细胞纳入后,相继为PL激酶及PNP氧化酶作用而生成PLP,然后再经磷解作用而转变为PL,进入循环系统中,运至有磷酸激酶的组织形成PLP。 在脑切片及分离脉络丛中,没有PN,均是磷酸化合物、脉络丛为运输PN从血到脑脊液的场所。在维生素B6缺乏的动物(大鼠)PL激酶有所下降,饲料5周的大鼠肝中,PL肝激酶下降50%而脑中仅下降14%。这也说明维生素B6对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注射时医务人员有何注意事项?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 【成份】 斑蝥酸钠、维生素;斑蝥酸钠系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斑蝥素,且抗癌谱较斑蝥素广,毒性和刺激性明显轻于斑蝥素. 【 适应症 】 适用于肝癌、膀胱癌、肺癌、胃癌、大肠癌、食道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多种肿瘤治疗及白细胞低下症。亦可用于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一日1次。每次10~50ml,以0.9%氯化钠或5~10%葡萄糖注射液,适量稀释后滴注。 【不良反应】 尚未见有关报道。 【禁忌】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注意事项】 1.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泌尿系统出现刺激症状,应暂停用药。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老人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氯霉素、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盐酸肼酞嗪、免疫抑制剂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异烟肼、青霉胺等药物可拮抗维生素B6或增加维生素B6经肾排泄,可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2、服用雌激素时应增加维生素B6用量。 3、左旋多巴与小剂量维生素B6(每日5mg)合用,即可拮抗左旋多巴的抗震颤作用。 【药理作用】 本品是由斑蝥酸钠和维生素B6 配制而成的抗肿瘤注射剂。其药理作用如下: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继而影响RNA和DNA的生物合成,最终抑制癌细胞的生成和分裂;可降低肿瘤细胞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活力,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同时降低癌毒素水平;可直接抑制癌细胞内DNA和RNA合成及前体的渗入,使癌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直接杀死癌细胞。对骨髓细胞无抑制作用,并能升高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