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排名前30名
三国谋士排名前30名如下: 1、曹家: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辛毗、杨阜、桓范、司马懿。 2、孙家:张昭、鲁肃、张纮、顾雍、诸葛瑾、步骘、阚泽。 3、刘家: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刘巴、马良、李恢。 4、袁绍: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许攸、郭图。 5、刘表:蒯越。 6、吕布:陈宫、陈登。 7、张鲁:阎圃。 8、刘璋:张松。 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谋士排名
三国谋士排名: 1、司马懿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 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但是要说司马懿最毒的一计还是莫过于离间吴蜀,不仅解了樊城之围,更是害死了关羽,逼得刘备和孙权翻脸,更是导致夷陵之战的爆发,蜀汉和东吴都因此实力大减,得利者唯有曹魏。 2、郭嘉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但是差距袁绍并非明主后离开了袁绍;直到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 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3、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4、荀彧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5、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三国演义中武将排名
1、吕布 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三国第一猛将,最初是丁原义子,因丁原反对董卓,吕布一时杀败董卓,但后来被李肃用赤兔马、方天画戟和财物收买而杀掉丁原投奔董卓,与董卓结为父子,也因此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 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吕布在虎牢关前大战刘备、关羽、张飞,而后败走,王允用貂蝉先后色诱董卓、吕布,施连环计使得吕布杀掉董卓; 而后被李傕郭汜击败退走长安,与陈宫、张邈等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谦时攻占濮阳,被曹操击败后去依附徐州的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交战时袭取了徐州,最终刘备与曹操联合攻打吕布,吕布遭部下叛变兵败被抓,向刘备求情不成被杀。 2、赵云 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3、关羽 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在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备徐州兵败,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得知刘备下落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 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樊城之战时被毒箭暗算,刮骨疗毒,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徐晃趁机夺了偃城,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被杀。 4、典韦 典韦擅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曾经为朋友报仇杀人,提着仇人首级经过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因驱猛虎过涧,被奉命寻找人才的夏侯惇认为是奇才,推荐给曹操,由于可单手举起欲坠的旗杆,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 后曹操欲为父报仇而进攻徐州,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被困于濮阳西寨,典韦以十余枝短戟刺杀敌军,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又挺双铁戟驱赶吕布手下四将。 此后曹操中陈宫之计被困于濮阳城中,典韦拼死保护曹操逃出四处起火的濮阳城。后张绣投降曹操不久后由于曹操侵犯其叔母而再度反叛曹操,其部将胡车儿请典韦饮酒,将其灌醉,乘隙偷走其双铁戟。 张绣发动叛乱,典韦独身一人于曹操营帐辕门前奋力抵挡敌军,终因寡不敌众,背后中枪,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 5、马超 出场时十七岁,在长安连杀之前逐走吕布的董卓部将王方、李蒙。曹操诱杀马腾,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连续击败曹营诸多将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渭水射得曹操夺船避箭,让曹操两次差点丧命。 而后大战虎痴许褚,被贾诩用离间计击败,败走凉州。不久马超卷土重来,占领冀城,虽然非常勇猛,战场上将杨阜七位兄弟击杀,但仍被夏侯渊、杨阜等人联合击退。 投奔汉中张鲁,而后在葭萌关前大战张飞,被劝降归附刘备,随即引兵迫降刘璋,并活跃于汉中之战。 蜀汉建立后马超镇守西平关,令伐蜀五路兵的羌兵不战自退,诸葛亮率军平定南方叛乱时,马超代替魏延镇守汉中,在诸葛亮平南回都后病死。
三国演义里的前十名谋士和武将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谋士:郭嘉、司马懿、庞统、荀_、诸葛亮、周瑜、徐庶、陆逊、田丰、陈登。排名前十的武将: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楮、孙策、太史慈。 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 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会师,攻取成都。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建兴三年(225年)进军南中。 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2.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 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 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 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3.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 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士仁都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谥曰壮缪侯。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4.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_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 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_[dūn]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 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处死。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吕布所用的实战武器为矛。 5.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 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曹魏势力: 武将:张辽、徐晃、夏侯_、夏侯渊、庞德、张_、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夏侯尚、_丘俭、诸葛诞。 文臣:荀_、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_、杜畿、田畴、王修、杨修; 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_、丁仪、丁_、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司马懿。 孙吴势力: 文臣:陆逊、张昭、张_、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诸葛恪、陆凯、骆统、周鲂 武将:周瑜、吕蒙、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吕布 百度百科-关羽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百度百科-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