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朗诵水调歌头的纯音乐
适合朗诵水调歌头的纯音乐: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或者《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汉宫秋月》等等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渔舟唱晚》 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汉宫秋月》1925年古筝大师魏子猷完成初稿,曲成后经高徒娄树华加工润色,成了一声世界、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古筝名曲。 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 建国后,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拿都曾倾情演绎。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三十多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四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
水调歌头朗诵背景音乐
1、《汉宫秋月》:《汉宫秋月》是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原为崇明派琵琶曲,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十分适合搭配常见的离愁别绪或抒情委婉的古诗词。 2、《将军令》:《将军令》源于唐王朝皇家乐曲, 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乐曲主要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 3、《琵琶曲》:在中国传统乐曲中,琵琶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凭借优美抒情的旋律,深刻的内心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4、《高山流水》: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高山流水》演绎出了古朴优雅的宁静之美,天人合一的水墨山水如临仙境、处处云遮雾罩,虚无缥缈,恰似人间美仙境! 5、《广陵散》:《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离愁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是什么?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中国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此曲扩展为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 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束白、夕阳影里一归舟。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扩展资料: 《春江花月夜》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精篮棵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将此曲改编为木管五重奏,陈培勋则改编其为交响音画。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及歌曲视频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歌曲意境深远,乐音悠长。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的相关内容吧!
《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 山水画 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此曲扩展为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汉族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春江花月夜》乐曲简介
这首琵琶曲的 曲谱 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年—1820年)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乐曲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春江花月夜》乐曲有关发展
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将此曲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则改编其为交响音画。
猜你感兴趣:
1. 古诗词春江花月夜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欣赏
3. 春江花月夜吉他独奏谱
4. 春江花月夜古筝谱
5. 春江花月夜琵琶简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