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什么时候退休啊?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 )、 长实集团(HK:01113) 、 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同时发布业绩。这一举动实属多年来首次,而更令人关注的原因是:今年年满90岁的现任掌门人、香港首富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长子李泽钜接棒。 生于1928年7月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他在茶楼当过跑堂,甚至曾经因为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他在舅父的公司当过端茶递水的小学徒,寄人篱下;他还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做过“行街仔”的推销生涯。但并胸怀宏志的他,却没有安于现状,以70多年的从商经历书写了一段商业史上的传奇。 李嘉诚商业生涯大事记: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有限公司”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 ·2010年7月30日,长江基建、港灯、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及李嘉诚(海外)基金会,以57.75亿英镑竞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 ·2014年3月,李嘉诚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8个月当中套现超过710亿港元。 ·2016年1月,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出炉,李嘉诚以313亿美元身家连续第17年登上香港首富榜单。 ·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李嘉诚以净资产33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1位。 2017年6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特别策划封面文章《 香港新征程 》,从CEPA、股市、投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粤港澳大湾区新定位等多维度,全方位透视香港回归20年来经济发展的脉络及未来新趋势。其中《“四大家族”内地商业版图》中,详细介绍了李嘉诚等香港“四大家族”近年来和内地的商业互动,今天特节选此文中关于李嘉诚家族的内容,共同回顾一下李超人的风采。 李嘉诚的内地商业版图 在香港,以房地产发家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华资地产商被称作“四大家族”。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四大家族的资产触角已经延伸到基建、零售、电信、民生等多个领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港资开始逐渐进入内地,成为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行者,为促进内地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401920个,实际使用港资9383亿美元,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2.1%。 内地市场20年来的高速增长同样成就了四大家族的兴盛。统计数据显示,1996—2014年期间,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的净资产从709亿港元增长到了4060亿港元,增长多达4.72倍。郭氏家族的新鸿基地产、郑氏家族的新世界发展和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同样是爆发式增长,同一时期内增长速度分别为4.95倍、5.72倍和5.82倍。 目前身家329亿美元的李嘉诚已经多年顶着“亚洲首富”“香港首富”的光环。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两家主要公司——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重组合并。重组落定后公布的第一份投资者简报显示,长江和记名下共有4210亿港元的物业估值,1580万平方米的开发土储,160万平方米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及超1.46万间酒店客房。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长江和记的收益总额47.78亿美元。
李嘉诚和马云为什么这么有钱?
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忍辱负重去吴国当奴隶,抓住了机会,让吴王释放其回了越国。用十年的经营最终灭掉了吴国。牛顿当年在苹果树下休息,一颗苹果掉落砸中了他, 经过他努力的探索、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成为了受人敬仰的科学家。李嘉诚把握住了商机,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借巨款发家起业,成为了亚洲地产大亨。 1、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忍辱负重去吴国当奴隶,虽在期间受尽了侮辱,但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抓住了机会,让吴王释放其回了越国。用十年的经营最终灭掉了吴国。 2、牛顿当年在苹果树下休息,一颗苹果掉落砸中了他,经过他努力的探索、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成为了受人敬仰的科学家。 3、李嘉诚把握住了商机,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借巨款购买了大量的地皮,20年后使他发家起业,成为了亚洲地产大亨。 4、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早年追随掘金热潮到丹麦掘金失败后,发现了一个比黄金还珍贵的商机,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当别人都忙于掘金之时他却忙于建旅店顿时成为了有钱人,也为他日后在酒店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5、马云有惊人的眼光,他抢先抓住了互联网的发展机遇,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李嘉诚跟马云谁更有钱?
李嘉诚 李嘉诚先生,这12岁学徒,15岁就挑起一家人生活担子,这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只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识,使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亚裔最富有的人。 李嘉诚先生是做实业起家,至今还是以实业支撑着他的事业,这在虚拟经济时代是实在难得的成功案例。李嘉诚先生很多惊人的举动和商业案例,被很多经济学家所研究,他的很多商业决策让很多人不得所解,因此,社会评论称李嘉诚先生为“李超人”。 最近网上盛传马云先生对经济学家的评论,甚至于有媒体赋予“马云大骂经济学家”的标题。如果您听一下马云先生的演讲,也不至于在大骂,只是对经济学家的一些看法反映出马云先生的认识观。 马云先生今天确实成为国际富人,马云先生领导的网络企业,也确实撼动了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跟着马云的团队,15年后都成为富人了,阿里巴巴这个洋名字的公司,在国际资金的辅助下,通过中国市场,赚着中国人的钱,打造成为国际投资者热捧的企业。马云先生的成功,或者说马云团队的成功是中国社会历史性变化期间的造物。就像很多中国造房子的富人一样,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过,十几年后,他们会富裕到如此的地步。 如果您肤浅地去看马云先生的演讲,这位当过老师的先生,真的很会蛊惑人心。他对经济学家的评论,也无可非议。比如经济学家是研究历史的,对过去有兴趣;企业家是对未来有兴趣。这似乎有点不懂研究的人才会那么说。因为未来的预测,历来有数据分析方法和经验判断方法。企业家因为有经验,所以他们短期的经验判断力往往优于数理分析。而从长期的趋势分析看,经济学家的作用是企业家的经验所无法替代的。 15年的成功从历史观去看,那真的太短了,就像我们今天去卫星上看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城市,现场的繁华在卫星地图上那就是一个小点。 中国这30多年,走完了世界上100多年的历史,中国阿里巴巴15年超越了美国很多30年的同类企业,那是世界的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结果,也是中国的落后市场遇到了新的商业模式给予的机会。就像中国这十几年造的房子,那是超过中国历史上几百年的总量。这在经济规律上所谓突变现象,假如马云先生懂点经济学知识,坐下来细细分析,将这段时间拉长分析,您会发现,在历史数据中,这也就是一个小的毛刺现象。 李嘉诚先生为什么没有见他批评过经济学家,那是因为李嘉诚先生是做实业的。做网络,做IT的,与做实业的商业模式有很大不同,商业盈利也不同。尤其在新经济状态下,在中国社会对新的商业模式监管还没有适应的情况下,暴富起来的马云先生惊人的“骄傲”也能够理解,这对于在香港社会成长起来,在国际市场拓展的李嘉诚先生身上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中国这样的机会,在国际上不多发生,在中国历史上也很难再现。 李嘉诚先生几十年,没有很多的商业演讲,没有马云先生那样的表演,这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差异,也是两个社会和市场环境下商人的写照。 尊重知识,尊重科学,首先要尊重社会的其它职业。“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听政府去考虑经济未来的时候,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在座网商,你们有多少人,是听了政府的号召去做了网商的,你们有多少人是听了经济学家的号召去从事网商的,我相信没有!我还没有发现,有企业家听了经济学家的号召发了财的,但听了经济学家的发言破了产的人倒是很多。”这段马云先生的话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李嘉诚先生也在中国市场发展,他对中国的很多环境也有不满意的状况,可李嘉诚先生是通过商业运作,改变自己的策略,而不是想社会渲染对社会的不满,对政府和对经济学家的发泄。比如有传李嘉诚先生有退出大陆市场的举措,那确实与政府鼓励发展有不同,可李嘉诚先生还是听政府的,因为他从商业的运营角度和自己的公司定位出发,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于社会存在的,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社会发展的写照。成功的企业家不要狂妄,失败的企业家也不要骂娘。商业投资本来就是针对社会环境的个人,团队智慧的体现,投资本身就是由风险的,成功只是风险的一部分体现,而暂时的成功,是否能够成为百年老店?!那需要一大批智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