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2
《见识》第二章
01.减少每天要做的事情,将重要的事情全情投入完成
每天都会有事要去做。这其实也是一种先后顺序的梳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琐碎的事情集中时间统一处理。
02.作诗性格并非与生俱来,但我们仍可以慢慢培养
我始终认为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刻意去挖掘自己,发现自己。成年后,多数人就觉得各方面止于此了,便只是生存地生活着,很少去学习,很少去创造。但换一种角度,正是那些富有创造力、灵性、有诗意的人与物,点染着整个世界,风景也变得浪漫起来。
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问问自己,生活是否可以诗意一些?养一盆绿植,旧物利用做装饰画,把拍得得意的照片,加个相框,随意有序地制成照片墙,来一点仪式感,学习一门课程等。你可能会嫌麻烦,若你懒,你的生活自然无生气。
买几本书,睡前一读,写写感悟。既然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就选择慢慢来,也会快。
03.你要比之前的自己更好,而不是比别人过得好
西瓜和芝麻可能每个人都有想得到的心理。但自己一定要有长远思维,衡量哪一个是目前自己所需要的。如果你真的想去捡芝麻,就要接受失去西瓜的可能;如果你一心想要西瓜,那么就舍弃那一地的芝麻,反而会让你更加轻松,更加专注。
你的时间放在哪里都有收获,关键是你想收获什么。
04.幸福感取决于你,而不是别人的眼光
突然下起了大雨,很多人都在跑,如果你停下来欣赏呢,或许会被人骂神经病。但那又能怎样,你的目的是想欣赏雨,而不是躲避雨,思维方式不同,当然看问题的结果也不一样。找到自己的精神阵地,思考对爱情婚姻,对未来,对生活的态度,你的幸福感取决于你,而不是取决于别人的眼光。
阅读题《见识》阅读答案,
1,文中“他们上街看到的不是大人们的脚还能是什么?”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是:他们上街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脚。
2,这位女总裁经营的秘诀是什么?不要指望别人都和你的见识一样:不责骂不埋怨员工,而是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主动接近他们,联络彼此的感情。
3,说一说《陪妈妈上街》这幅画的内容:是数不清的大人们的腿。
4,你认为与人相处,还有什么很重要?我认为与人相处要诚实、自然、不虚伪。
见识从哪里来
2022年5月5日星期四
学校一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开展共读活动,一次在交流中一位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不去读书,就只能从老师教我的那点儿东西,或是父辈教我的一点知识不断地重复去教我的学生。真正外在授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她认为阅读是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最重要的途径。
百科释义“见识”,一是指明智地、正确地做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二是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三是知识;见闻。我所理解的“见识”是一、二两种理解的结合,我认为“见识”既包涵有智慧的判断,也有对事物的广泛接触,更有本身的知识积累。作为一名老师,“见识”不仅能够给学生带去更有深度的教育影响,也能够给管理者科学决策、提升效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见识”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从哪里获得呢?
第一是找平台。教育面对个性不一的孩子,面对需求不同的家长,每天的工作都处于变数之中,老师们总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些老师总是能够积极应对,努力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把握住处事的分寸,让难题得到合理的化解,这就是见识带来的,这种见识需要通过不同的平台去获得,我们老师在学习上有个误区,就是总是只关注与自己的学科教学,而不愿意参加其他的学习,但是,教育是系统工程,教师的工作不是只限于教学,所以,教师要参加多种培训,教育理念、教学研究、班级管理、师生沟通、家校协同等等,这些都是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学习内容,今天的网络时代,各类学习资源非常好之多,就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触角,争取参加不同平台的培训。前段时间,学校在工作群发布一个消息,可以自主报名参加一个国家级的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160多人的校区,只有20多人报了名。在这个平台里,拥有大量的家庭教育学习资源,通过系统学习,强化课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了解了家庭教育一些方法,对于如何实现家校沟通也有了新的认知,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各种平台,都要好好珍惜,扩大自己的教育见识。
第二个是读世界。我们一些管理者最善于读学校,关注很多优秀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读学校的管理、教学、活动等等,信息量很多的时候怎么读懂读深读透,这样,就扩大对教育的理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都是真理。我们要读世界,还要读书,读书要写心得、记笔记、做分享,这才是有效果的读;当老师还要读生活,工作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也有很多智慧,值得我们去阅读;最重要的是读身边的同事,他们怎么工作学习,在这个“场”里面,大家彼此之间的分享相互启发很大,看到其他伙伴教学、做课题,就自然而然有很多启发。
第三勤思辨。读书、读人、读学校还要和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课题研究产生链接,就是要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内化、思考,和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做整合,寻找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方法,学习促进教学管理更完善的路径和技巧。
第四重改变。所有的获得最后都需要转化成为工作的生产力才能称之为“见识”,否则都只是空中楼阁。学习、思辨最后都要指向改变,要用实际行动去推动转变成教育的生产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都转变为教育的能量,才是有意义的“见”,有价值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