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提示: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偷梁换柱的意思:比喻暗中玩弄手法、用假的代替真的。[近]偷天换日|移花接木。 【拼音】[ tōu liáng huàn zhù ] 【近义词】移花接木、以假乱真、暗度陈仓、批红判白、冒名顶替、偷换概念、偷天换日、抽梁换柱、暗渡陈仓 【反义词】光明磊落 偷梁换柱的近义词 1、移花接木 【拼音】[ yí huā jiē mù ] 【解释】将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手段更换原来的人或事物。也作“接树移花”。 【近义词】偷梁换柱、移天换日、暗度陈仓、批红判白、张公吃酒李公醉、暗渡陈仓、移宫换羽、偷天换日、狡兔三窟 【反义词】弄巧成拙 2、以假乱真 【拼音】[ yǐ jiǎ luàn zhēn ] 【解释】以:用;乱:混乱。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近义词】偷梁换柱、以伪乱真、似是而非、鱼目混珠、偷换概念 【反义词】刻鹄类鹜、画虎类犬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偷梁换柱成语解释
提示: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偷梁换柱成语解释

1、偷梁换柱,汉语成语,读音为 tōu liáng huàn zhù,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五计,意思为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2、成语典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偷梁换柱的近义词
提示:

偷梁换柱的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拼音】   tōu lián huàn zhù   【意思】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物的性质。   【近义词】   偷天换日、移花接木   【造句】   1、这个公司偷梁换柱欺骗顾客。   2、一是将建筑面积与实用面积混淆,偷梁换柱。   3、电影中表演的神乎奇技的搓牌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无非就是在搓的过程中将牌偷梁换柱而己。   4、这个叫做偷梁换柱,实行投降之前的思想准备或舆论准备。   5、他偷梁换柱,把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提示: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偷梁换柱”的意思是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和它是同样的意思。

偷梁换柱,主要是从军事部署的角度讲的。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敌阵,就能发现敌军的主力的位置。

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法由它自己控制,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股敌人的首要战略。
“偷梁换柱”,作为一个比喻,指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事物的关键部分,从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内部。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提示:

偷梁换柱是什么意思?

偷梁换柱典故的由来如下: 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全中国,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真正大一统的国家,秦始皇自认自己建立了不世功勋,功盖三皇,名过五帝,所以取名始皇帝。但是秦始皇自称帝以来,一直以为自已一统江山,身体也不错,所以没有把立太子的事情放在心上。 当时皇宫里有两个强大的政治集团,一方面是长子扶苏与蒙恬、另一方面是幼子胡亥与赵高。长公子扶苏为人正派,有很高的个人威望,秦始皇也很看好他,因此派他到名将蒙恬驻守的北线监军,以此来锻炼他的能力。 而次子胡亥平日里被宠坏了,整天躲在安乐窝里就知道吃喝玩乐,性格飞扬跋扈,也非常的残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时,遇到刺杀,受了惊吓,恰好再在平原津染疾,此后就一病不起,秦始皇这时候预感自已快不行了,他马上召来丞相李斯下秘诏立扶苏为太子。 赵高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并掌管着玉玺,野心勃勃的赵高此时有意把诏书扣下来,拖延时间等待机会,因为他怕秦始皇去世后,自己又是胡亥一边的,将来扶苏登上皇位难免对自己不利。没过几天秦始皇真的驾崩了,李斯为了不让朝廷局势动荡。 想等太子回来以后再公布秦始皇驾崩的消息。此时赵高特意找到李斯,他对李斯说:皇上的秘诏还扣在这里,你跟我就可以决定立谁做太子,假若扶苏继位当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了那时候你我现在的位子可能都不能坐稳。 李斯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两人沆瀣一气弄了一份假诏书,将扶苏赐死并杀了蒙恬。就这样赵高使用偷梁换柱的下三流手段把胡亥这个酒囊饭桶扶为秦二世,为自已日后掌权打下基础,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后人根据这件事总结出成语“偷梁换柱”,用来比喻那些喑地里玩花样耍手段,对物件进行替换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