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家园》观后感
《家园》观后感
提示:

《家园》观后感

在环境资源与人类的选修课上老师带我们看了纪录片《home》,让我想了很多……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在宏大的航拍中我远望地平线却望不到半点弧度才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多么的庞大与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书上画的那个站满了小人儿的球体也不是天体物理书上说的那个宇宙中小小的尘埃--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你要美到何时才是终点? 琥珀般的远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丝绸般的河流与冰川、蓝玉般的大海和沁丝般的珊瑚…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给我们展现的美景--航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视镜头高到让人几乎认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变小了小到根本无法认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驰的、在海面上跃出的、在天空中飞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么? 是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尘埃。 影片进入后半部分现代文明粉墨登场--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人类啊万岁的人类这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这是美国梦的巅峰是"万物灵长"的杰作 纪录片《家园》无论画面、音乐、解说都令人叹服而影片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大家花一点点时间坐下来静静观看。 看了《家园》影评只有一个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看了家园这部电影怎么写读后感
提示:

看了家园这部电影怎么写读后感

家园读后感爱的真诚——读有感 死亡是地狱,而痛苦和悲惨又是什么呢? 一个年仅12岁的小女孩,李根的童年充满了地狱般的煎熬,但她没有叫过一声累和苦。一个不能听,不能说,只能靠别人照顾的人,多么需要别人更多的关怀。他就是李根的爸爸。她妈妈悄然而走,这使李根的一颗幼小的心受到了一种失去母爱,失去亲人的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中,迫使年幼的李根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一根不起眼而又极普通的尼龙绳,却凝聚着父女之间的深深的爱,永远都抹不去的爱。父女俩用这根尼龙绳传递着关怀和被关怀。正是这根尼龙绳主我感受到了李根的顽强的毅力。 年幼的李根是多么顽强啊! “那天,李根意外地迟到了,为了赶去瞌睡,她竟偷偷用小刀刺自己的腿,鲜血浸湿了她的裤子,泪水则浸湿了学校师生的眼眶……”是的,她的鲜血打动了每个人的心灵,她的鲜血汇聚成了一条鲜明的“河”。然而,你可知道,它里面结晶着李根的多少的累和多少的思念。 她妈妈离去已有一年多了,她是多么的想念她妈妈呀……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李根就像一根没有人浇灌,没有疼爱的野草。她失去了世上最伟大的母亲,但她向别人展示更坚强的意志。 现在我们的经济发达了。生活是多么富有,每个人的学习机会更多。然而我们却没有趁着这个美好的时光把书读好。我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总想着吃得好些,玩得有趣些,一点也不重视学习。妈妈说我几句我还总是当作耳边风。看看李根,想想自己,我的思想是多么愚蠢,多么可笑。 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幸福。一放学,我们面对的是文具店、点心店;可她却面对着是几个垃圾箱。一个本应还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女孩,她又何常不想拥有好吃的零食,漂亮的衣服各式各样的玩具呢。可这一切对于一个失去父爱和母爱的小女孩,是多么奢侈的事。我是家里最幸福的人,有爸爸妈妈爱,有爷爷奶奶疼。我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要爸爸妈妈照顾,可是李根谁来照顾谁来疼呢?她只能在梦中拥有这些……

纪录片《家园》,高赞推荐
提示:

纪录片《家园》,高赞推荐

纪录片《家园》,看完很震撼,从地球出现的那一刻起,讲到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一切生物的出现,资源的产生,江河湖海的更迭,就像纪录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一样,纪录了地球的成长历程。


这个历程,有些壮丽,有些磅礴,有些出人意料,起初是各种资源,各种生物的自由生长。当人类出现后,是不断地开采利用,到资源的枯竭,地球的千疮百孔,再到人类的觉醒,开始对地球的保护。

当你没有看这个纪录片之前,你可能觉得你的行为、生活方式微不足道,不会给这个地球带来大的波澜;当你看完这个纪录片,你会感叹,一个个人类行为的加总,就是破坏地球的罪魁祸首。

这个纪录片,高清优质的画面,会让你领略到大自然的壮阔和美丽,也会感叹人类力量的可怕和超乎想象。推荐看看这个纪录片,去好好感知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母亲所经历的岁月变迁。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通用
提示: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通用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家园》纪录片观后感(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1 前几天观看了纪录片《家园》,感触颇深。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就应做什么? 之后,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人类在用心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因为人类的存在,此刻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样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取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此刻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到达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一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应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许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到达,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取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就应怎样做呢?其实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买了些什么吧。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2 这是通识课上看的一个纪录片。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 第一天,也许没什么变化。只是家里的狗狗很有些寂寞。 过了没几天,城市乡村的夜晚开始陷入一片黑暗。因为主要的供电是靠煤炭燃烧。一旦燃烧炉内的燃料燃尽,而此时已经没有工人继续往里添加燃料。大部分的供电会因此而停止。连狗狗在家里唯一能够“看”的电视也没有了。宠物狗们在家里可吃的东西已经不多,它们被迫出门觅食。而大多数狗天生就不适合在野外生存,它们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弱势(如脸太长或太短,腿太短,跑不快),所以一大部分的狗会丧尸荒野,而少数长相普通的狗却在此时成功的存活下来。 至于其他动物,渐渐地它们会来到街头觅食,就像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一样:弱肉强食。甚者,当城市周边有动物园的话,那些动物一旦有潜力冲出了牢笼,它们将会使新一轮的战争更加激烈。毕竟本性难移。但是由于刚开始的一阶段,城市还未因为无人管理而乱成一团,所以站在新的食物链顶端的是哪种动物,答案或许并非如同从前。 也许一开始世界的变化还不是太明显,但是大自然的能量还是强大的,几十年后,人类存在过的痕迹会被大自然一点一点的消除。高楼倒塌。大桥被腐蚀断裂,书本被微生物侵蚀至化为须有……一切人类存在过的痕迹将会慢慢被人类抹去。即使是历经风霜的世界七大奇迹,也终将抵但是风和雨的侵蚀,化为一团沙随风散去只是时间的问题。 地球存在的历史如此之长,人类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时间。反观人类,我们又如何自大地认为地球能够任由我们掌控呢? 矿产的过度开采,树木的过度砍伐,对别的生物的杀戮……我们已经做了太多危害地球的事情,而这一切却终将害了我们自己。看看全球变暖的后果,我们砍掉了那么多的森林,二氧化碳已经无法被及时吸收。温室气体笼罩在大气层上,使得大气层变成了一个微波炉。而紫外线正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加热。 地球上那么多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和谐的共存,是因为它们经历无数的考验,无数的`磨练才构成了此刻的复杂而环环相扣的循环体系。而人类也只但是是在这个循环中存在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大肆地做着看似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的事情,不断的破坏以前和谐的循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将我们自己一步步地引向地狱的深渊。我丝毫不怀疑地球的更新和保护潜力,没有人类的存在地球还是会照样转,并且说不定没我们捣乱会转得更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改变我们的利欲熏心和目光浅薄,趁还来得及,赶快自救!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3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法国纪录片《家园》,看完后,感触很深,有许多想法。 这部纪录片的开头,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就点名了中心,她是这么说的:“请听我说,你跟我一样,是智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迹,出现于约四十万亿年前,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但是生命却破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后决定你就应做些什么。” 就是这一段话,使我更想观看这部电影,并且,我正在这段话的意思! 这部电影大部分是采用航拍的方式,开始是先把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之后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从不同的视觉来看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 看到地球这么虚弱了,我们怎能不动心?告诉自己尽可能去善待它多一点,尤其是那些富裕的人,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很残忍,你们就应把你们的钱、物、力,用在环保、公益上,这样对你们也好,对所有人也好。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予我们期望。各国政府都去用心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让我们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就让我们一齐来保护这独一无二的可爱的地球吧!不要再让它受伤了!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保护。 是啊,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是该做出行动了!从每一个人做起。关注人类最基本、最真实、最根本的需要。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4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是母亲。人类的历史只有20万年,地球却已经存在了差不多40亿年。对于地球来说,人类不过是刹那的闪现,可是这个刹那,却在20万年间几乎耗尽了地球40亿年的积累。 我们对我们的家园了解多少?她的壮美,她的富饶,她的生命我们看到了多少。《家园》以这样一种深情而缓慢的姿态,讲地球母亲的身世现境一一道来,只有你亲自去观看,否则难以体会其中承载的厚重的情谊和思考,感动于震撼。 从古细菌到蓝藻,原始的地球开始被慢慢净化,氧气开始充沛。从植物到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开始显现,地球开始热闹而富有生机。海洋、湿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承载了其千姿百态的生命奇迹。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而比起极其丰富的地球生命资源来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生命都是相关联的"。一切都是联系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道理老祖宗早就都说过了。维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类发展的道路。人类发展的20万年,早期也遵循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从一万年前农业发明开始,人类渐渐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牺牲家园,换取利益。进入近代,尤其20世纪以来,石油,机械,电力相继被发现,这一百年科技的突飞猛进,人口的爆炸增长,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前所未有,这100年的开采和破坏,比过去的总和还多。100年,几乎就耗尽了地球前40亿年丰富的积累。 "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迪拜、中国、纽约、洛杉矶……这些国家或者城市,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好代表。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迪拜这个荒凉之地,却成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顶峰,无数的摩天大楼,无数的人造岛屿,人对自然的远离与对自然的依赖都空前的加剧了。相同的模式在不断取代文明间的差异性,利益分配的不均,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空前的拉开了。为了满足人口的增长和利益的需求,对资源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空前的加剧、加深。深圳40年从一个渔村变成了大都市,许多城市的人口也在几十年间从几十万增加到几千万。膨胀的人类世界,导致了各种变相和扭曲的发展模式。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来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连出海的独木舟都没有了木材可以制作。无数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那些繁荣的幻影还能支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要悲观已经太迟了"。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对于灾难即使提前知道也难以采取行动,滞后性太大,不是懒惰就是推脱,结局就是谁也没有做什么。气候的问题各国吵了几十年,最近更加汹涌,但是吵归吵,实质性的措施依然拿不出来。 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 全球每年军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 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 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 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动物饲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这些谷物作为食物,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 40%的可耕农田遭到长期破坏。 冰盖减少了40%。 四分之三的渔场已经枯竭和减产。 虽然,导演最后依然从世界看到了诸多的希望,并且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美好的期望与憧憬。前途到底如何,路确实是在人类自己脚下了。 整部电影,通篇都是我们已经知道但是却被忽视的真相,对于环境的严峻和恶劣,大家都清楚,但是人的这种滞后的惰性,确实很多时候让大家选择性忽视和遗忘了这一切。带有了某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导演就是要打破这种迷梦,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都是陈酒,但是,这个被忽视的陈酒,却散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味道。 吕克贝松,这个法国当今电影的怪杰。曾经以《碧海蓝天》等佳作震撼人心,如今,带着对地球这份沉甸甸的爱与悲伤,再次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艺术和努力,唤醒世人的眼睛。 影片许多镜头都是高空俯拍,许多景致都震撼的美。一方面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另一方面是人的巧夺天工。但是,人的美景却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征服上的。许多窒息的美丽背后,就是许多窒息的痛苦。想想死海那个纯净的盐岛,美若如此,却是死海日渐死去的象征。无数生物灭亡的命运,换来了人类的繁荣和生机。我们欣赏它们,却忽视了它们背后的惨烈。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守护。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5 《家园》是一部很好看的纪录片,我被电影里美妙的自然景色所深深震撼。导演杨恩·亚瑟费尽毕生心血,为我们呈上了最美妙的景色与最深刻的道理。 随着人类脚步的不断加快,我们的社会从石器时代跨越到了科技时代。一切都变得不一样。而随着这种时代的发展,人类也变得越发贪婪,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开始破坏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建造高楼、工业废气......随着这种形势的愈演愈烈,我们的地球妈妈终于忍受不住,这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地球变暖、冰川融化......原本美丽的地球开始变得满目疮痍。 水资源、煤矿、空气、森林等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再怎么索求也得不到的。这是来自于地球母亲几亿年孕育出的结晶,这是她慷慨的恩赐。如若人们不再贪心,地球可以不断地给予我们恩赐。这些自然资源全部是按着自己的轨迹来自由生长的,它们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容不得外界的阻挠与破坏。可是人类就在不断的破坏这些规律,砍伐了无数珍稀品种的参天大树,污染了蔚蓝美丽的海洋。导致地球不得不停止她的给予。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自己弄的。 每一个国家和城市一直在喊着环保环保的口号,每一个地方都贴着环保出行的布告。大家口中喊着环保,可行动上又何曾做到环保了呢?又有哪些人真正地去实行环保口号了呢?尽管我现在生活的很好,不缺水,不缺食物,也许在我有生之年可以一直延续这种水资源和食物充足的生活,可是我们的下几代呢?他们也可以过着这样的生活吗?也许答案就不那么笃定了。 我只希望人们可以早早醒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多为地球母亲疗伤,为世界作出一些贡献,保护好美丽的风景并更多地创造这些风景。积少成多,现在的负面现象一定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我看了《家园》后的感受。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6 今天我看了一个记录片——《家园》。地球就是我们的家,而现在,有许多人正在破坏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我在这个纪录片里看到了温泉,它们美不胜收、五颜六色,有一点的绿,又有一点蓝,还有一点金黄色。看到了整群整群的动物们,它们都靠在一块儿,有的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有的在水里游啊游的,有在陆地上来来往往的,真是太壮观了!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如此壮观的最象。我还看到了以前人们造的房子,高高低低,有大有小,有旧有新,一片彩色。可是和我们现在们高楼大厦相比,我们的房子 好看多了。但是,他们那种更节约材料,我们是用砖造房子的,而它们的是用土造的,非常节省。 而现在,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却不爱惜它。河上漂浮垃圾,死鱼……我仿佛看到我们的地球正在悄悄地哭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农业也发展了起来,人们开始采集矿物,这一些矿资源就像一个美丽的调色盘,像个颜料池,五光十色的。 地球上有许多种类的生物,而人类正在捕猎着一些生物,这些生物是没有错的,人类为什么要去捕猎这些生物呢? 如果不爱惜地球上的资源和生物,总有一天,地球会给予反击。 从此刻开始,让我们爱护地球上的一切,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纸用电,不破坏生态平衡,让我们的家园一直美下去!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7 上午,用手机看了一部让人哭泣的纪录片《Home》,翻译过来就是《家园》。这是一部史上投资最大的环保纪录片,已被翻译成14种语言,中文周迅配音,非常美,非常棒的纪录片。一天内,该片在181个国家发行,打破了历史上电影发行量最大的世界纪录。导演是著名的法国航空摄影师、环保人士杨阿尔蒂斯-贝特朗。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机的现状。影片开始以唯美的拍摄手法,介绍经过40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 接着,遍历整个地球,遍及50多个国家的摄像,告诉我们:自人类出现已来,只用了20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影片最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对地球的残酷掠夺,应当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是继续破坏直至毁灭还是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唯一的家园。当前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人类应该立即联手,积极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看没有翻译过来的片子很累,要每时每刻看屏幕下面的汉字,否则你就不知道讲什么,坚持看完,很感动,正如周迅所言: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