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为什么会下乡当知青?
在新中国成立后,知识青年可以说得上是‘内外无忧’了,并且还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拥有着美好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知识青年的家庭都非常的优渥。
而优越的家庭导致他们没有太多经历过艰苦的日子,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对老百姓之间的悲欢离合更是谈不上,本质上表明知识青年的社会阅历还是较低的。
所以就难以为人民服务,而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起则给了一个青年人实践的机会。除了让他们感受农村生活以及农民生活的疾苦之外,也是为了使他们认识和了解农村。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人口基数激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国人口已经接近八亿,最为重要的是,大批的人口都聚集在城市之中,在我国还不完备的城市系统中,这间接导致城市内部的压力不断扩大,负担越来越重。
而与此相对应的,农村地区可以说得上是地广人稀了,在边疆地区更为明显,而上山下乡运动,直接缓解了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
下过乡的知青,你知道现在都在干嘛吗?
下过乡的知青基本上是四零末,五零后。现在干什么的都有。下乡时赶上第一次高考,能力强者考上大学的不少,现在事业有成很多。仍在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事业奔波奋斗着成为富人了。再有就是一般能力者,回城务工,正常退休了,过着正常退休人的生活。还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已经不在人世的也不少。 在新中国上世纪人们的普遍认知中,也都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国从1968年开始有知青,到1977年最后一批下放知青,共下放总人数有1600多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群体,最后1976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积极倡导和坚定领导下,恢复了中断已久的“高考制度”,随后就是在中国大陆境内实行全面的改革开放政策,鉴于这种历史状况,在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知青们都在各行各业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他(她)们都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乡知青”甚至变成了一个时代的标签。 知青这个专用名词,准确地来说是指“老三届”上山下乡的中学生。其中既包括1963秋季以后升入初中的学生,同时也包括升入高中的学生。截止到1966年秋季为止。初中、高中各有三届毕业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从1968年开始,这些当年已经毕业或者没有毕业的学生。1966年秋季开学,全国所有学校就停止上学了。一部分人原本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回到各自家里种田,他们叫回乡青年。另外一部分吃国家统销粮的学生,几乎全部告别了城市,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当农民(除极个别特殊情况留城)。 有的人结婚早,孙子孙女也上高中或大学了,他们不用为儿孙服务了。这部人可以游山玩水,逍遥自在。也有的喜欢打麻将,万里长城永不到。也有的喜欢炒股,钱进钱出,玩的不亦乐乎,也玩的垂头丧气。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活法。没有好与不好,适合自己的生活就是好。现在老知青们已不在为衣,食,住而担忧。也不再怕下岗失业,退休工资多与少也不必在乎了。只要健康快乐的活着,就是赢家,就值得庆幸,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灰飞烟灭。如鸟儿已飞过,天空未留一丝痕迹。
知青下乡是哪一年
知青下乡是1956年开始的,时间段为1956年到1978年。从50年代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城市中小学毕业的青年学生志愿去山区、农村、边疆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举动。例如,1955年8月9日,北京郊区五名青年杨华、李秉衡、庞淑英、李连成、张生向北京团市委提出要求发起组织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北京团市委批准了他们的请求,组织了一支60人的垦荒队。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写道:“城市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在这里,把城市中小学毕业生称为知识青年,把去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行为归纳为“下乡上山”。这是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知青下乡历史背景 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 而在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到了苏联的城市青年移民垦荒运动,回来后就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的首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知青上山下乡
知青下乡是哪一年?
知青下乡是1968年12月开始,1978年10月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详细介绍: 知青,顾名思义,就是对知识青年的简称。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会儿,有大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而知青下乡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知青下乡插队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之后才结束。 那些从城市被下放到农村的年轻人有些是自愿的,有些也是被形势所迫。他们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基本上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陆陆续续的有城市的年轻人,自发或有组织的到农村去生活。许多知识青年在号召下,自发的去上山下乡,在山上垦荒,在农村地区建立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