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步骤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步骤
提示: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步骤

语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语文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6a4hSYUrBA_Jk1Ww7KErg 提取码: tj8i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提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篇 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者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 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 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⑵ 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 ) ⑶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 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际互动: 师演总理,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 你们想看看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妈妈是怎样摘星星的。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摘星星》。(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2、读了课题,你能提什么问题吗?(谁摘星星?怎样摘?摘下来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教同学和老师。 2、回答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3、标出自然段。 三、阅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第一自然段,学习“未”、“赏”两个生字。 未(未来)指名说一说记忆“未”字字形的方法,例如木字加一横,或味字去掉口字旁。 赏(欣赏)(观赏)(奖赏)翘舌音,注意正音。联系课文理解“观花赏月”的含义。 2、这春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认识“嘿”字。 朗读课文。体会“淡淡的”“闪闪的”“凉凉的”和“幽幽的”几个词的含义,表现出幽静芬芳的春夜之美。 借助教师所画的简笔画,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课文。 3、过渡:在这迷人的夜色中,妈妈和未未说了些什么呢? 读妈妈和未未的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问话和未未对星星赞美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对话。 4、过渡:未未和咱们小朋友一样,都非常喜欢星星。于是,妈妈提出要和他比赛摘星星。可是,天上的星星那么高,离我们那么远,怎样才能摘到呢? 5、自读第七自然段,看看妈妈用什么方法摘到了星星? 认识“碗"、“端”两个生字。 碗(饭碗)怎样记住这个字?指导书空。 端(端水)怎样记住这个字? 指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摘星星的方法。 6、回读课文1——7自然段。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读字卡: 嘿 端 未 碗 赏 2、读词卡: 未来 欣赏 赏月 赏光 饭碗 端正 端庄 端午节 3、指导书写: 碗:左窄右宽,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段:左窄右宽。 赏:上下结构,要写得紧凑些,避免过长。 未:独体字,笔画写得舒展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观雄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欣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学生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4.与对子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5.引导学生展示喜欢的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 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拓展训练 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