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江姐的原名是什么?
江姐的原名是什么?
提示:

江姐的原名是什么?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姐、江志炜、江雪琴,1920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的工作。 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并和他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他们的“家庭”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 她的主要任务是为彭咏梧做通信联络工作。根据党的指示,1944年她到成都,考入四川大学,以普通学生身份做党的工作。 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7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和领导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她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联系育才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学院党的工作和开展学生运动。 她积极贯彻党的指示,紧紧依靠党组织和进步师生,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团结进步学生。在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她还承担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这一年春夏,川东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彭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武装斗争,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川东地下工委副书记。 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虽然身体被折磨的变了形,但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渣滓洞的难友们对她的英勇无畏表示了无限的崇敬:“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 扩展资料: 在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坚韧、刚强,她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自有其内在的精神逻辑,这使她决不会有别的选择。 而在事实上,生活中的真实的江姐——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面对敌人的酷刑所表现的,还不止如此。江竹筠被捕后,审讯时的情况他知道。他见过小说中那个“毒蜘蛛”徐鹏飞的原型,他们很熟。 “毒蜘蛛”对他说,审讯时用过多种刑具,全都无效。这时有人提议:把江姐全身扒光,看她怎么样!?说完就要动手。就在这时候,一直咬牙忍刑、默无一言的江姐突然爆发了!她厉声怒喝:你们想要干什么?你们太卑鄙、太无耻了!想侮辱我吗?想用这种卑鄙伎俩达到目的吗?妄想!要知道,你们侮辱的不是我,是所有的妇女! 你们在向人类挑战,你们就是地地道道的禽兽!来吧,你们来扒我的衣服吧!过来仔细看看,看与你们的母亲、你们的姐妹、你们的妻子和女儿有什么不同。 你们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你们要侮辱的不只是我,是你们的母亲、妻子、姐妹和女儿,是天下所有的妇女,是人!你们这样下流,还能算是人吗?!无耻啊,你们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在场的“徐鹏飞”们彻底惊呆了,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末了,老特务“毒蜘蛛”摆摆手,让把江姐拖下去。这场审讯,就此收场。罗广斌说,这应该说是小说《红岩》里漏掉的一段故事。 他说,在写《红岩》之前,他和杨益言做过许多调查研究,访问过许多人,搜集、整理了近千万字的资料,还写过三百份狱内外烈士的小传,却没有见过康泽,也没有看到或听到过上面所说的这样的材料,实在是个遗憾! 以后《红岩》有机会再版,一定想法把这段内容补进去。他深有感触地说,生活总是比艺术更丰富,像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仅凭想象怎么也不会想出来,甚至也不敢去想! 他还说,他们在小说中所写到的,肯定是挂一漏万,英雄们的行为和事迹,一定比他们所写的更丰富、更动人、更崇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英模:“江姐”江竹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岩》漏掉的故事:特务欲凌辱“江姐”被其凌然正气

江姐原名叫什么?
提示:

江姐原名叫什么?

江姐原型: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她是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她10岁在织袜厂当了童工,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却没有放弃读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任务以及考验,最后在1948年6月被捕,最终被杀害。 扩展资料: 江姐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

历史人物的故事?
提示:

历史人物的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曹操煮酒论英雄是很有意义的人物典故。 曹操这人生性多疑。从表面上看,他十分器重刘备,但实际上他一直防备着刘备,生怕他打出皇叔的旗号来号召天下。   这天,刘备在后花园菜田里浇水,忽听曹操派人来请他.正巧这时关羽、张飞都不在,刘备有些惊慌,忐忑不安地跟着来人去了。  两人来到小亭,见酒器已经摆好,盘中也放了青梅,于是就有说有笑地喝起酒来。两人喝得微微有些醉意的时候,不觉天色阴沉了下来,空中乌云密布,眼看一场倾盆大雨即将来临.曹操乘着醉意,问:“你倒说说看,谁是当世英雄呢?”    刘备心中一激灵,酒也一下子醒了七分。他想这是不是在试探自己?于是,就谦逊地笑道:“我这个人肉眼凡胎,哪能知道谁是英雄啊!”    曹操说:“你也太谦虚了,即使没见过英雄,总也能听到几个名头吧!”刘备见自己不得不说,便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随口说:“袁绍雄霸中原,门下藏龙卧虎,称得上是英雄吧!”    曹操笑着摇头说:“这个人外强中干,贪图小利,干不成大事,怎算得英雄呢?”    刘备又提到刘表、孙策、刘璋等人,都被曹操否定了。   曹操神色严峻地说:“胸中既有远大志向,又能足智多谋,能运筹于帷幄的人,才称得上是英雄啊!” 刘备问道:“那依您之见,谁能当英雄呢?”    曹操不动声色,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大惊失色,手一抖,筷子落在了地上。正巧这时一声惊雷从天际滚来,刘备马上定了定神,俯身拾起筷子,掩饰道:“雷声实在太大太突然了,心中一怕才掉了筷子。” 刘备巧妙地将自己的失态掩饰了过去。但他喝完酒反复思量曹操的话,觉得曹操已把他当成唯一的对手,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历史人物故事
提示:

历史人物故事

Ⅰ 历史人物故事 1、孔子的故事:逆境识颜回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段时间的处境非常悲惨。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人困在陈国境内的荒野里,粮食吃光了,连续七天没吃上饭,以至于孔子饿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车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救师傅,不惜拉下脸皮求乞于人,四处奔波,找来一点粮米,便赶紧拾柴燃火,烧起饭来。在饭快要煮熟时,锅里飘出的香味使孔子来了精神,不禁抬头观看,正巧,他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饭填入口中。 过了不久,饭熟了,颜回首先盛来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给孔子。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偷食之事,坐起来说:“刚才睡梦中见到我的父亲,这饭若是干净的话,我想先用来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颜回闻言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落入锅中,弃掉沾上烟尘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闻言大吃一惊,深为自己错怪了颜回而内疚不已,这才知道“颜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当即把弟子们召到跟前,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从此,孔子更加信任颜回。 哲理点拨: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也还得加以仔细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错。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仅凭对事对人的表象就妄下结论,有时也难免出错误 Ⅱ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 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大嫂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后来有一个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汉文帝亲尝汤药 有一次汉文帝母亲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亲,把侍奉母亲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汉文帝服侍母亲的病,总是很殷勤,看护得精心周到。 夜间睡的时候,眼睛没有闭好过,衣带没有解开过,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亲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亲服用。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亲的身体才好转过来。 4、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把持朝政,不但独揽大权,更想进一步登上帝位。他为了试探朝中的大臣是否服从他,便想出一条计策来当众检验。 他叫人牵了一头鹿来献给秦二世,并在群臣面前指着鹿说:“这是我献给您的马。”秦二世笑道:“丞相跟我开玩笑吧?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成是一匹马呢?” 赵高于是问左右的大臣:“这究竟是鹿还是马?”大臣们大都害怕赵高,所以有的人默不作声,有的人为了讨好赵高,就说献上的是马,只有小部分正直的大臣坚持说是鹿。赵高暗中记下了那些正直大臣的名字,后来就借故把他们杀害了。 5、苏轼之房梁挂钱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6、范仲淹断齑划粥 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就酷爱读书。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10岁时住进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发愤苦读,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就着吃下去。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划粥”的故事。 Ⅲ 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一:第一个皇后不是秦始皇的老婆!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后,肯定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秦始皇的皇后,但其实不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秦始皇虽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但当年秦始皇并没有立皇后,这个事情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谜团,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当年和大臣吕不韦来往密切,所以民间也有传说,秦始皇是赵姬和吕不韦的孩子,并不是秦始皇父亲子楚和赵姬所生,关于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这个事情,我想可能和秦始皇小时候母亲的经历有关系,导致了秦始皇不再相信女人,所以后面就连公子扶苏的生母是谁,史书上都没有确切的记载,所以直到秦国灭亡,直到后面的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都没有立皇后! 二:圣旨的颜色! 说到圣旨,相信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真正见过圣职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但是说到圣旨的颜色,我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黄色或者是金黄色,因为现在很多电视剧里面演的甚至都是金黄色或者是黄色,但其实真正历史上的圣旨分很多种颜色,并不是只有金黄色或者是黄色,并且真实历史上的圣旨颜色和你的官阶品级直接挂钩,一般如果你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那么可能会是金黄色的圣旨,如果你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可能就直接是白色的白绫,并且我们熟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是明朝以后的圣旨上面才会这样写,在明朝之前,甚至上并没有这一句话所以现在大家看电视的时候,也要带着一定的理性心理去看! 三: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黄帝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中最主要的一个人,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开始实行了皇帝制度,这一制度从此一直延续到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清朝,中国封建皇帝制度一共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时间,中国历史上大约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那么这其中哪一个才是活得最长的皇帝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一共活了89岁,但其实不然,中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是,南越武帝赵佗,据记载赵佗从公元前203年继位,一直活到公元元前137年,赵佗这一生活了103岁左右,赵佗年轻的时候是秦朝的一个大将军,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平定南越,赵佗当年是随行的副帅,战争胜利后,赵佗便留在了这里,赵佗一共治理岭南81年,他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137年的时候去世,所以赵佗才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 四:唐朝时期熊猫就出国了! 熊猫是中国的一级国宝,现在很多的外国都希望引进中国的熊猫,就是因为熊猫憨态可掬的表情和动作非常讨人喜欢,所以我国在外交上也经常向一些国家“外借”熊猫,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现代才发生,中国历史上最早“外借”熊猫发生在唐朝,去《旧唐书》记载,公元前68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访问唐朝,向唐朝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当时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其实实际掌权的是武则天,为了表示自己大国的友好,就送给了日本的天武天皇两只熊猫,并由遣唐使一并带回日本,这个就是最早的“熊猫外交”! 五:为一个因为“古稀之罪”被处死的人! 曾经在乾隆年间发生了一起非常有趣的案例,公元1781年的时候,已经退休在家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铨,为了给自己的父亲申请一个从祀文庙的待遇,于是他就上书乾隆,但随后就被乾隆判处了死刑,原因是当年尹嘉铨在奏折中说自己是古稀老人,在这之前乾隆已经诏告天下,自己才是古稀老人,乾隆用了古稀老人这个称号,肯定是不允许其他人在用这个称号,所以尹嘉铨的这个行为就是公然与皇帝抢名号,最后乾隆直接把尹嘉铨判出来绞死,罪名就是古稀罪,尹嘉铨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古稀罪处死的人! Ⅳ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空城计 一天,十余万魏军直奔西城而来,诸葛亮不慌不忙,虽然他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两千多文官,和一些老弱残的军人。他命令打开城门,让一些老兵去扫地,魏军见状,司马懿就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比有埋伏。”然后他下令大家赶快撤退。 Ⅳ 历史人物故事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岳飞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岳母刺字的故事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其实岳母刺的字是尽忠报国。 Ⅵ 历史人物的故事 1、孔子的故事:逆境识颜回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段时间的处境非常悲惨。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人困在陈国境内的荒野里,粮食吃光了,连续七天没吃上饭,以至于孔子饿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车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救师傅,不惜拉下脸皮求乞于人,四处奔波,找来一点粮米,便赶紧拾柴燃火,烧起饭来。在饭快要煮熟时,锅里飘出的香味使孔子来了精神,不禁抬头观看,正巧,他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饭填入口中。 过了不久,饭熟了,颜回首先盛来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给孔子。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偷食之事,坐起来说:“刚才睡梦中见到我的父亲,这饭若是干净的话,我想先用来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颜回闻言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落入锅中,弃掉沾上烟尘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闻言大吃一惊,深为自己错怪了颜回而内疚不已,这才知道“颜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当即把弟子们召到跟前,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从此,孔子更加信任颜回。 哲理点拨: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也还得加以仔细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错。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仅凭对事对人的表象就妄下结论,有时也难免出错误! Ⅶ 历史人物著名的故事 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岳飞,他的著名故事就是她 他写的满江红 Ⅷ 历史人物故事 一、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猎户到此打猎,平时里鲜有人迹。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 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 他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后,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是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了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气温本来就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就把屈原的手脚冻肿了。 他起身跺跺脚搓搓手待身体暖和过来就又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屈原在山洞里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三、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四、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五、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六、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七、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 *** ,比西方的 *** 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