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读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语法:百闻不如一见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道听途说。 百闻不如一见的造句如下: 1、有句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2、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到那儿感受一下吧! 3、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4、百闻不如一见,你亲自到特区看看,才能真正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 5、这家公司还有几十种获奖专利技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6、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百闻不如一见什么意思
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解释: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例子: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百”,不能写作“白”。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反义词: 道听途说。 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 解释: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例子: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辨形:“道”,不能写作“到”;“途”,不能写作“涂”。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谜语:马路消息;车上放广播。
听说不如亲眼所见,用成语怎么形容?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释义]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语出]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百;不能写作“白”。 [近义] 耳闻不如目见 [反义] 道听途说 [用法] 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更为确实。一般被引用;独立成句。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我生平第一次过三峡;那瑰奇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 ②早就听说黄山风景好;这次去;果然景色如画;真是~。 [英译] See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01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意思是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次,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这句话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赵充国传》,意思是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次,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这两句话最早被记载于《汉书·赵充国传》,语出汉朝名将赵充国之口。时值汉宣帝当政,北部边境饱受羌患,防患是一件大事,需要一举成功才行,所以汉宣帝决定启用功勋卓绝的老将赵充国。 赵充国虽有能力也有经验,但当时他已是七十多岁,于是汉宣帝问他谁可堪当大任?赵充国自信回答:“无逾于老臣者矣。”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宣帝非常高兴,又继而问他:将军可估计一下羌虏兵力,此去带多少人马? 赵充国回道:“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与其只靠道听途说来打探敌方虚实,倒不如亲自去看,因为远离前线是比较难估计的。还是让他去战场了解了解再制定策略。 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到今天,这句话已经有了下半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意义很简单,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次,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