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战役的结果及后续
潍县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开战之后,华东人民解放军继掖县、高密、莱阳攻坚战的持续,也是周村、淄川之后的连续第三个城市攻坚战,我军基本控制了胶济铁路的大段,青岛与济南之间的联系彻底中段。战役结束后,山东兵团只进行了一周左右的休整,之后将进攻目标转移至津浦铁路,攻击泰安、曲阜、邹县、大汶口、兖州等津浦路沿线城市。全军,尤其是东北我军,亦从军委爱战后推广的战役经验中获益匪浅,在之后进行的锦州攻坚战中得到了验证。由于潍县这个“鲁中堡垒”失守,解放军在山东的三块解放区连成一片,国军在山东的战略支点济南和青岛彼此彻底孤立,胶东的海港陷入了完全的被动无援状态。解放军进入潍县后,山东兵团建立了”潍坊特别市政府“以管理新占领的城市,之后潍坊市政府修建了“潍县战役胜利纪念广场”。2013年4月,潍坊市有市民会同当年参战的老兵一起自发组织活动纪念了65年前这场改变潍坊历史进程的战事。
潍县攻坚战的概况
潍县战役(又称昌潍战役或胶济线中段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上我人民解放军发起的以攻克潍县为中心而展开的一次重要的攻坚战役。
1947年秋天,华东野战军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之后,根据形势的发展组成了外线兵团(亦称西线兵团)和内线兵团(亦称东线兵团,后改称山东兵团)。外线兵团由陈毅、粟裕带领挺进鲁西南,进军豫鲁皖苏,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内线兵团由许世友、谭震林指挥,留在山东境内,策应外线作战。
国民党反动派乘我主力外出之机,又拼凑了6个师的兵力大举进犯胶东解放区,我山东兵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胶东保卫战,经过5个月的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九月攻势”,并乘势收复了除少数据点以外的大片地区,扭转了山东战局,迫使敌人转入了“点线防御”,他们被迫加强胶济线、津浦线的设防工事,强化济南、兖州、潍县、青岛、烟台等城市的防御体系,妄图以此阻挡我军的攻势,维持残局。
但是,我军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很快就于1948年3月初发起了胶济路西段战役,在短短的12天时间里,先后攻克了周村、张店、淄川、博山等地,完全切断了潍县与济南的联系。整个胶济线上就剩下西头的济南,东头的青岛,中间的潍县三个孤立据点,苟延残喘。
潍县是山东境内仅次于济南、青岛的一个中等城市,自古即为登(州)、莱(州)、青(岛)古道枢纽,素有胶东走廊之称。它位于胶济线的中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是连接渤海、胶东、鲁中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白浪河纵贯南北,把潍县城分为东西两城,俗称“双城”。据记载,潍县城在历史上从没有被攻破过。东西双城相互依托,城四关各有一个土城寨。东城城墙高7米多,西城城墙高12米多,墙角宽8米,顶宽6米。这些城墙外有壕沟(深、宽均达4米),内壁陡峭,易守难攻。
潍县城防工事十分复杂,迭经日、伪、蒋十多年的修筑和改建,构成了以西城为核心,向外三道防线的半永备型防御体系。第一道防线在城市外围,筑有大、小90多座子母堡式的独立据点,据点周围设有地雷、陷阱、鹿砦、铁丝网等复杂的障碍物,堡群之间有交通盖沟;第二道防线在四关,各自依托土城寨,布设地雷1000多颗,形成难以逾越的雷区;第三道防线设在两城城垣,利用又高又厚的城墙,上面布设电网和各种火力点。整个防御体系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各点既可独立支撑,又可相互支援。另外在潍县城内的街头、巷口、交叉点和空地等均筑有地堡,用火力封锁街道。个别坚固建筑物也被改建为核心工事,图做最后的防守阵地。
国民党反动派对于潍县的守卫也非常重视,在潍县县城及其外围据点配备了多达4.7万的兵力,其总指挥为国民党整第九十六军军长兼整四十五师师长陈金城,其部队除师直属部队外,还有212旅,214旅,保安第六旅、第八旅,保安第三师十一、十二团,国民党山东第八、十四专区自卫总队以及地方土顽武装。名闻全省的反共反人民老手张天佐、张景月都猬集在这里。这些国民党军队,以潍县为核心,分布在西起昌乐、田马,东至寒亭,南到安丘的广大区域内。他们依靠坚固的设防和先进的武器,妄图死守潍县,与人民为敌。陈金城自诩潍县城守卫“固若金汤”,国民党也视潍县为“鲁中堡垒”。
为了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气焰,拔除潍县这座反共堡垒,我山东兵团遵照中央军委和华东局的指示精神,开始了潍县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司令员许世友首先带领参谋处作战人员和各参战部队的主要指挥干部到潍县地区勘察地形,同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研究了潍县外围及东西两城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备和工事结构等具体情况。接着,兵团召开了作战会议,讨论战役的具体部署,制定出了详细、稳妥而又大胆的作战方案:先围攻昌乐,扫除潍县外围据点,再集中兵力攻打潍县城。在兵力部署上,决定由九纵担任主攻,从城北进攻,鲁中、渤海纵队由城南配合进攻;七纵及渤海军区部队于章丘、明水一线,监视并阻击济南东援之敌;十三纵队一部兵力协同胶东军区部队于大沽河一线,监视并阻击青岛西援之敌;十三纵队主力担任总预备队。3月31日,我各参战部队开始向昌潍地区集结。
在作战会议上,许世友司令员要求各部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战必胜,攻必克,坚决拔掉潍县这个硬钉子!”谭震林政委要求各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光荣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做到‘军政全胜’!”
与此同时,胶东、渤海等区党委、行署也开始紧张地部署支援前线的各项工作。
决心已定,部署就绪,一场夺城克敌的攻坚战就要开始了。
但敌人也不是傻瓜,当我军大规模向昌潍地区集结时,他们已经发现了我军攻取潍县的战略意图,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急忙飞赴潍县与陈金城密谋策划,制定守卫作战方案,妄图凭借潍县城坚固复杂的城防工事,与我军进行对抗,而后等待援军,以击退我军攻势。不待敌人部署完毕,我各参战部队已经按照战役部署,迅速动作,于4月1日就进入了预定位置,形成了对潍县城的合围之势,潍县战役由此拉开了序幕。
1948年4月2 日,潍县战役正式打响。根据战前制定的作战方案,渤海纵队和鲁中部队首先开进,切断昌(乐)、潍(县)守军联系,紧缩包围。这一作战计划仅用一天时间就顺利完成。国民党保安第三师十一、十二两个团及保安第六旅被包围在田马,与潍县守敌失去了联络,首尾不能相顾。与此同时,第九纵队挥戈东进,十三纵队由胶东地区出发,相继进入潍城外围和打援的预定地点,8日完成了对潍县外围守敌的分割,并先后攻占了二十里堡、九龙山、凤凰山,控制了飞机场,切断潍县与济南、青岛之间的空运联系,缴获两架飞机。接着又占领坊子。
从4月9日开始,我攻城部队按照部署昼夜不停地展开土工作业,挖掘交通壕,隐蔽接敌。潍县城外是一片开阔的沙土地,土质疏松,掘进速度很快。有的交通壕挖了五、六里长,有的甚至从十里以外就开挖,曲折蜿蜒,一直延伸到城下壕沟边。据统计,整个战役,单九纵就挖交通壕70多公里,加复盖的坑道200多米,隐蔽洞2万3千多个,修筑地堡400多个。就这样,敌人煞费苦心设置的多道复杂防御工事,被我军从地下挖壕前进,完全破坏。到14日夜,我九纵部队攻占北关。18日,渤海纵队和鲁中部队占领南关。至此,扫清潍城外围敌人的战斗胜利结束,下一步就该攻城了。
这可是一场硬仗,是我山东兵团发起的第一场攻坚战。为了麻痹敌人,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我军前沿部队向后略做收缩,而敌人却认为是我军由于连续作战疲惫,已无力攻城,王耀武甚至在济南召开庆功会,庆贺“潍县解围”。但我军却于4月23日晚以密集的炮火向西城展开猛烈的攻势,敌人顿时乱作一团。深夜时分,我九纵二十七师七十九团首先从北面登上城头,打开了第一个突破口。敌人犹做困兽之斗,向我登城部队疯狂反扑。在空中敌机狂轰滥炸和火炮、重机枪等凶猛火力压制下,我后续部队前进受阻。为了打开突破口,支援登城部队,九纵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实施白天登城,并获得成功。而此时,从南面进攻的部队也取得突破,南北两路夹击,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到24日晚,潍县西城即完全落入我手。
携攻克西城的胜利之势,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我军很快进行了攻取东城的准备工作,并于4月26日黄昏发起了对东城的总攻击。攻城部队利用有利的地形(西城比东城高5米),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迅速冲过白浪河,一举突破城垣,与敌人展开巷战。陈金城眼看支撑不住,化妆潜逃,被我军俘虏,张天佐被击毙。27日,潍县东城被我攻占。此后,困守在安丘、昌乐、田马等地的敌军也相继被我歼灭,潍县自卫队1500余人阵前起义。
就在我军全力攻打潍县城时,济南和青岛的守敌为了解潍县之围,都派出部队,救援潍县。青岛守敌丁治磐自4月5日起率整编第六十四师、五十四师及五十七旅,共五个旅的兵力西援潍县,遭我十三纵和胶东军区部队的强力阻击,被歼4400余人,滞留于大沽河两岸,不能进展。济南王耀武亲率整编第七十三师、八十四师、七十五师,共三个师的兵力东援潍县,在我七纵和渤海军区部队的节节阻击下,被歼3000余人,到21日才进至临淄、益都一带。由于潍县被迅速攻克,5月1日和8日,这两路援敌才各自回撤。至此,潍县战役胜利结束,潍县全境宣告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