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要挖万历墓
郭沫若希望能从定陵中发掘出一些未曾出现过的材料以及档案。 作为唯物主义历史学的领军人物,郭沫若一方面要为新历史学张目,批评传统历史学过分重视史料,把“史学即是史料学”奉为金科玉律错误观点;但是另一方面,郭沫若作为受传统国学教育至深的学者,他内心深处依然是渴望在“史料”占有上彻底压倒以陈寅恪为代表的传统历史学家。 万历墓定陵的建筑结构: 陵区的主要建筑有石桥、碑亭、陵门、裬恩门、裬恩殿、明楼、宝城和地下宫殿等,主体建筑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此外,在陵墓四周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祠祭属、神宫监等附属建筑。 地宫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后、左、右5个厅组成,建筑面积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对称的两个殿,中间各自有一个用汉白玉垒砌的棺床,两配殿有甬道与中殿相通。 中殿内有3个汉白玉石座,并摆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长明灯。后殿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殿内棺床正中央放置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棺椁周围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装满殉葬品的红漆木箱。出土的随葬品包括帝后服饰、册宝、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银、玉、瓷器皿以及大量丝织品。
为寻找什么东西,郭沫若打开万历墓,失败后又想挖嘉靖墓?
郭沫若想寻找的东西就是传说中的永乐大典,郭沫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历史学家,但是他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有的人认为郭沫若对这个世界的贡献非常的大,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认为郭沫若其实是一个渣男。永乐大典是一部非常完美的百科全书,这对郭沫若非常的有帮助,郭沫若对这一本永乐大典也是非常的求知若渴。 郭沫若因为想要寻找永乐大典,所以就向上级请示,开始挖掘明长陵,这件事情起初是遭到许许多多的人反对,他们认为郭沫若这样做肯定会损坏文物,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但是因为当时我国许多的学者以及政府的高层人员,对于永乐大典这一本书非常的痴迷,所以说就允许郭沫若进行挖掘。 明长陵挖掘的时候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难题,经过郭沫若和一些学者研究,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明长陵挖掘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文物被发掘出来,这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郭沫若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且当时的挖掘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异议,有的人认为挖掘的过程中,对于皇陵的毁坏程度实在过于庞大,又因为当时挖掘的设备不够先进,所以说造成了许多文物的损坏,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但是郭沫若并没有就此罢手,因为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永乐大典,所以说他又准备挖掘嘉靖皇帝的墓穴,但是当时的政府和许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了如果现在挖掘肯定会造成许多损失,于是就有许多的人反对郭沫若这个行为,于是嘉靖皇帝的墓穴没有进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