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闭关锁国开始和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
闭关锁国开始和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
提示:

闭关锁国开始和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

闭关锁国开始和结束时间是: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成祖朱棣,结束于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后。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成祖朱棣,结束于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闭关锁国政策又称洋禁、海禁。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闭关锁国的危害闭关锁国的危害在于它限制了中外正当往来,遏制了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早在明朝的中后时期,中国的经济内部系统已经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也随之发展,遵循着这种历史轨道的话,资本主义萌芽最终会生长成为真正的资本主义。 但是,长期的重农政策以及闭关锁国的危害使得萌芽无法冲破束缚,生长为与封建经济不相符合的资本关系,而事实恰恰是封建经济得到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商品经济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落后。

闭关锁国一共多少年
提示:

闭关锁国一共多少年

闭关锁国大致为286年。
闭关锁国的时间大概可从1433年(郑和下西洋后)的明朝后期以及清朝至1840年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可为大致的时期,大约有407年。清朝初期1636年至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实行“一口通商”政策之前是有开放过的一段时间(121年),这段时间可去除,则大致为286年。
闭关锁国政策又称洋禁、海禁,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但其内涵并不相同。明朝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是一种由官府垄断海外贸易的政策。同时,明朝的海禁政策也未贯彻始终。明政府曾一度开放海禁,沿海地区的海外贸易又蓬勃发展起来。而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长期关闭国门,严格限制国人对外交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一切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的负面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国际冲突,影响社会科技发展,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
提示:

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

闭关锁国是乾隆提出的。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实际上,清朝政府全面海禁时间并不是很长,尽管从1757年起实行“一口通商”政策以及出海贸易控制,但是并没有将出海口岸彻底封死,所以清代的主动闭关锁国就是部分门户开放。 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