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大清早已灭亡,乾隆七世孙还身穿龙袍,公然祭祖,是真有其人吗?
大清早已灭亡,乾隆七世孙还身穿龙袍,公然祭祖,是真有其人吗?
提示:

大清早已灭亡,乾隆七世孙还身穿龙袍,公然祭祖,是真有其人吗?

人类各民族群体的历史发展大概都是部落制——奴隶制——封建制——民主共和的一个趋势。而我国在五千年浩瀚中,一直是处在世界发展前列,文化制度各方面以先进瑰丽而震撼四野,直至近代才逐步脱轨。清朝,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在面对历史车轮的无情碾压时,它的统治者不顺应历史发展,只一味的螳臂当车。故此,错过了工业革命,导致科技发展落后;错过了民主运动,最终被新的时代掀翻在地。所幸,旧的王朝结束之后中华民族固有的团结、拼搏精神还在。 1912年,隆裕太后带着三岁的溥仪,著名的末代皇帝,宣布退位。此番举动,实属无奈。封建社会结束后,中国开始向新时代迈进。即使在战时,中国人民依旧顽强抗争,守住自己应有的尊严,走向历史正轨,国家逐步富强兴盛起来。 爱新觉罗恒绍 一、穿龙袍公然祭祖 历史故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读史使人明智嘛。清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它的议论也是不少。昔日皇族爱新觉罗姓氏庞大,这一族有男性将近四万人,如今和平年代发展估计也是兴旺。 而如今他们这些皇族后裔有人开始穿着龙袍,公然祭祖,这让网友都议论纷纷,"我大清不都亡了吗?"是思想历史的倒退,还是家族普通的缅怀? 1、人物身份 爱新觉罗恒绍,1958年生,按照他们族辈分"弘、永、绵、奕、载、溥、毓、恒"的顺序,以乾隆皇帝弘历开始,算是乾隆七世孙,而且应该是嫡传,他经常带着乾隆曾经带的扳指。这一姓氏大多已改为金,但他似乎并不怎么透露别名,而且很骄傲自己的这一姓氏,大肆宣传不至于,但也从不避讳。 恒绍除却是爱新觉罗子孙的身份外,如今的他是一名中医医生。他曾经去美国留学并在诺贝尔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之后在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恒绍凭借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和自家留下的皇家配方,他将中西医相结合似乎有一番建树。除了卖药他凭着祖上留下来的秘方和财产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如果只是这样倒也无人会去关注他,只是恒绍以乾隆世孙自居穿着龙袍带领五湖四海的满族同胞聚集清永陵,举行盛大祭祖。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议。 2、祭祀排场 每年都进行的祭祖大典,恒绍都会以身穿龙袍,按照皇帝古代祭祖的方式,来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仪式。 尤其以2015年4月25日那场最为隆重,恒绍的亲戚们,身着朝服,数百名群演扮演士兵宫女,仪仗幡旗样样都有。除此之外各类执事各司其位,迎神、敬香、复位、跪叩兴、献帛等15道祭拜程序丝毫不差,还祭祀了长白山神。据说这还是300道工序浓缩下来的。恒绍祭祖的排场之大,比明星占的道路都宽,吓得游客纷纷躲避。本次祭祖几乎如历史重现,看着比电视剧都要真。 当时在场群众也以为拍清宫电视剧呢,纷纷诧异这戏演得有点好啊?对于这事,让网友们炸开了锅,议论不断。"你怕是活在梦里""你开心就好""真的讽刺加可笑"。 3、本人回应 对于网友们的评价恒绍回应:只是普通的家族祭祀活动,希望大家不要多想。不过这般隆重,难免让人多想。随着网友的好奇,越来越多关于恒绍的的东西被爆了出来。 曾有人去过他的家里,据说恒绍的家里装修是金碧辉煌,黄灿灿的一片。包括物件规格摆放几乎也是如当年的皇宫那般,平日衣服也是清朝皇家样式,恒绍妻子也是穿着满清服饰。包括日常吃饭梳洗,恒绍也是带着乾隆的扳指不离手,据说价值上亿,有礼有仪,毕恭毕敬地"用膳"。衣食住行接近皇帝尺度。 二、活在旧历史梦里 肆意评价自然是没必要,不过客观看待这些事,分析更多观念,保持正确态度才是上上。 1、家族观念 如今祭祖的行为也有不少,很多比较讲究的家族还有修祠堂家谱的习惯,有些甚至有跪拜之礼。从意向上来看,恒绍这也没什么特别的,单是排场大,规矩多些。 祭祖或者说他们以前皇家祭祀,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甚至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如今我们也在宣扬传统文化,了解历史。但何必穿皇袍呢?满族也有自己的服饰吧?而且我们要搞清楚宣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祭祖是新时代中国人民依旧保留的民俗活动,在一些特定日子组织些活动,求个保佑平安,盼个家庭和睦。迷信没了,但对美好生活向往还有。各地也都有不一样的形式,但最终目的是什么?改善社会成员道德,加强内部团结,同样也维护社会稳定,四海皆兄弟。而不是斤斤计较礼仪和形式,弄些完全不必要不妥当的行为,浪费或者矛盾、做样子等。 不是学道家批判礼仪,该有的规矩自然会有,也自然要遵守。但要把握好这个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人的自我精神。而不是像些许理学家、老顽固一般曲解真正的要义。 2、历史遗留 家里史上是皇族,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自己对此自喜、骄傲也没什么,毕竟处在新时代,知道自己祖上当过皇帝,总归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包括生活上也保留有人身自由,穿什么,做什么旁人实在无权干涉。 生在这样的家里,富裕日子肯定是免不了的。当年毕竟一大家族占了差不多一个封建朝代的积蓄财富,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也不为过。除了财宝文物,书籍知识传承也是一笔大收益。毕竟是皇家,当初新时代人们也没有强硬要他们交出来这些东西,毕竟也是算是他们家物。但对外这样声张祭祀,保持着那样的奢侈却又如宫廷繁琐。甚至说过如果大清没有灭亡,自己会是明君之类的言论,实在过分。 这多少表现他存在旧时代某些不太好的思想观念,也没有正视历史和人道问题,而在其中有所侥幸地期盼所谓的尊贵,实在难以排除或多或少的阶级观念。 3、价值取向 有人爆料出他这么喧哗,是为了包装宣传自己,希望能靠家里传下的《玄金秘要》等医药秘方,从中谋取利益。但不管真假,他的整体作态实在不能如人眼。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自私贪婪某些特质成了优点。 相比于同姓的启功先生,雍正九代孙,国学大师,大学教授,乃至末代皇帝的亲弟弟溥任先生,兴办学校,做了一辈子的人民教师。而且一辈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从不宣传什么,早已经和那段旧历史断了联系。溥任先生甚至活到97岁,2015年方去世,几乎捐出了所有家财、王府、书籍等各类同样很珍贵的文物全捐献给国家,供人研究。怎么不见他穿着龙袍,受人伺候,锦衣玉食,自称末代王爷呢? 不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恒绍的这种行为,但他的行为实在有失偏颇,让人不齿,传出去的话,影响也不好。相信大家能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好坏。 不管他如何兴风作浪,新时代的人们新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总能明断是非,绝不会受他蛊惑。大多数对这些没兴趣的人,也不会认为他这样是给他家发扬些什么。

大清已亡一百多年,乾隆七世孙穿龙袍祭祖,到底该不该?
提示:

大清已亡一百多年,乾隆七世孙穿龙袍祭祖,到底该不该?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已经于1912年的时候就灭亡了,这标志着中国成功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始进入新的时代。人们再也看不到“天下诸事,皆决于上”的皇帝,也再也看不到穿着龙袍,就是“天之骄子”的人物。可以说,大清灭亡的这一百多年是老百姓翻身做主的一百多年。但是,谁也没想到,在现代社会,依旧有人过着皇帝般的生活,并且还穿着龙袍去祭祖,这个人就是乾隆的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单姓,所以对于那些复姓或者姓氏一听就很不常见的人都怀着一种莫名的情绪,这种情绪带着好奇,也带着一种觉得这个人很厉害的崇拜感。爱新觉罗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好奇又崇拜的姓氏,因为这个就是清朝的皇姓,代表着皇家血统。那么,爱新觉罗·恒绍又是什么样一个人呢? 恒绍是吉林的一位高级中医,而且还是省级的政协委员,对于他穿着黄袍祭祖这件事,他的解释是只是想要通过祭祀祖先,感谢祖先恩赐生命,并没有其他的意图,不过网友们对此却并不买账,对与这件事也是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讥讽他还活在大清,说他这是在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罢了。 那么,作为乾隆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到底应不应该穿着龙袍祭祖呢?首先,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乾隆这个人。无论是通过电视剧还是书籍,我们所了解的清代历史中,康雍乾都是非常谦卑且有作为的君王。首先乾隆的爷爷康熙八岁就登基,靠着祖母孝庄的帮助,让他很快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康熙的胆识确实不是一般皇帝可以去比较的,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个方面,他擒鳌拜,定三藩,平定准格尔,都功不可没。 接下来,轮到雍正登基,虽然他不如自己老爸的政绩可圈可点,但是雍正十分勤恳,在位期间也没让国家的经济实力下滑。等到雍正驾崩后,儿子乾隆继位,乾隆比起爸爸和爷爷似乎有些败家,六下江南,吃喝玩乐,生活很是滋润,也十分懂得享受。但是相对于在此之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等,乾隆这一代也算是强的。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乾隆的后人。历史上虽然关于乾隆后人的记载非常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他们这些人都有个特征,那就是十分低调,几乎很少出现在民众视野中。但毕竟身上流着皇族血统,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家规”的,例如有人拜访他们的住所时,就发现他们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是仿古的,所有的摆设以及日常都要按照清朝的礼制来。就连家里人穿的衣服也很讲究,男生常穿明黄色,而他的妻子则穿清式的旗袍。 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多多少少能理解一些恒绍的做法了。看到他三跪九叩,步步行礼,黄袍加身,烧香参拜,一个程序也没落,就说明人家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如果一个人连基本信仰都没有了,或者说连“本”都忘了,那么他存活于这个世上又是为了什么呢?

爱新觉罗·弘历的儿子有几个?
提示:

爱新觉罗·弘历的儿子有几个?

一共有17个儿子,留下名字的只有14个,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 1、永璜 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 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礼数,被乾隆责备,因而失宠。乾隆十五年三月,薨。追封定亲王,谥“安”。 2、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清高宗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3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乾隆帝称其“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永琏此名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 清朝前四个皇帝均为庶出,于是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子继承皇位,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储,但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得病而死,年仅九岁。 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号“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3、永璋 爱新觉罗·永璋(1735-1760),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其母当时为宝亲王格格(相当于侍妾)即后来的纯惠皇贵妃苏氏。 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年26岁,追封循郡王。 4、永珹 爱新觉罗·永珹(1739~1777年),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第四子,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嘉庆四年三月,追赠亲王。 5、永琪 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 6、永瑢 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年),号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 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 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岁,谥号为庄。工诗擅画,主要作品有《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 7、永琮 爱新觉罗·永琮,乾隆帝第七子,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他出自正嫡且天资聪慧,因此深惬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为太子。 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因出痘薨,年二岁,乾隆命丧仪较皇子从优,谥曰悼敏皇子。随葬于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为哲亲王。 8、永璇 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封号和硕仪慎亲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 二月自请罢管部务;七年十二月,以功劳加给其一子贝子爵位;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贼功,开复所有处分。 二十五年十月,以王属尊行,免宴见行叩拜礼。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号曰慎。 9、永瑆 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一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异母兄。 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初七出生,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封成亲王,嫡福晋为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嫡母孝贤纯皇后亲侄女。 嘉庆四年,在军机处行走,亲王总领军机自永瑆始,总理户部三库。二十四年,以永瑆年老多病,罢黜一切差使,毋庸在内廷行走。道光三年,薨,年七十二,谥号为哲,是为成哲亲王。 10、永璂 爱新觉罗·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之子 。 天资淳粹,至性过人。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无爵。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贝勒。 11、永璟 早夭,生平不详。 12、永璐 早夭,生平不详。 13、永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 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14、永璘 爱新觉罗·永璘(1766年6月17日-1820年4月25日),清朝宗室大臣,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同母弟弟。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据说是最不成器的,四处游荡,明哲保身。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晋封贝勒。嘉庆帝亲政,封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晋封庆亲王,不久去世,时年55岁,谥号为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恒绍是乾隆哪个儿子的后代
提示:

爱新觉罗恒绍是乾隆哪个儿子的后代

爱新觉罗·恒绍是没有资料显示其具体为乾隆哪个儿子的后代,只是了解到其为清乾隆帝七世孙。 爱新觉罗·恒绍,男,1958年10月出生,满族,副主任中医师、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会长、清乾隆帝七世孙。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恒绍1987年至1990年在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1991年至今在吉林市恒绍中医药研究所,主治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等。撰写《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获卫生部中国特级名医称号,获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 2018年1月18日,政协吉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爱新觉罗·恒绍当选政协吉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恒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