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有关网师园月致风来亭月夜地景的资料
有关网师园月致风来亭月夜地景的资料
提示:

有关网师园月致风来亭月夜地景的资料

  游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
  机缘巧合之下,免费游玩了苏州的网师园。是一胜事呵呵!

  在网师园的入口处,也是东邻圆通寺法乳堂的正门前有七面七边的石柱,石柱上端莲花,底座的式样倒没有留意的,上面的七面是七尊如来的功德圆满的名号:南无阿弥陀如来,南无多宝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图片如下。
  莲花柱的对面就是双子井,我起得的名字,井是没有名字的,我问了别人没有清楚的。

  特地向洗衣服的大姐借了吊水的桶,打水上来还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呢,因为有浮力,而水桶的上面没有重压的东西,所以很难沉入下去,我记得小时候我们那有一口打的水井,上面是加重铁锁的,所以同会翻身沉入井水低,故能够打上满满的井水上来。

  在一边洗衣裳的大姐,提点我,把水桶倒翻下去,就可以打上满满的井水了,呵呵 ,听了大姐的提点,打上一桶水,清凉的很,洗洗手,清澈的很,是否可以喝呢?

  洗衣裳的大姐连忙制止,不可以喝的,只可以洗衣裳了。多少污染的了,是啊,现在的环境,我们生活的家园,应该怎么样保护好,能够给下一代留点什么?

  大姐的衣裳已经洗好,告别了 ,生活的本质是一样的,吃饭,睡觉,干活!如此简单就好!

  在网师园的入口处,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入景区了,工作人员的在门口,没有阻拦,暗自庆幸的同时心野砰砰直跳啊,呵呵

  网师园整体占地在苏州园林虽然是最小的仅仅9亩地不到,但园中的结构与构思却是最精的。具体的介绍大家可以百度下。

  月到风来亭,是在园内彩霞池西,六角攒尖型,三面环水,亭心直径3.5米,高5米余,戗角高翘,黛瓦覆盖,青砖宝顶,线条流畅。取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之意,故名。内设“鹅颈靠”,供人坐憩,是临风赏月之佳处。

  随身的带的饼干,没有吃下去欲望,于是忽地想到彩霞池水中的那些可爱的精灵们,于是翻越风月亭外,蹲在栏杆边,一个不小心就可以掉下彩霞池水中和它们做伴,呵呵

  一条两条三条,条条来到了 ,欢快的争抢,难得的是麻雀不怕我,也来索取食物呢,在我的身边一米不到的地方,停驻望我,我把饼干弄碎抛向近它的距离,小麻雀倒是不怕的很,边吃边看我,那一刻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内心的满足以及精神上的共鸣,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难得的是看到乌龟的,先是一只小的,在鱼群中来回的游玩,后来一只大的,小乌龟看到大乌龟就尾随而去,向彩霞池水的深处划去了,也许是他的妈妈叫他注意安全,回家吧。

  天公也作美风和日丽,微风吹动,风吹拂在脸上,坐在亭子里边,遥想每到中秋佳节月圆之夜,那些曾经生活过在这的人们,和至亲好友把酒言欢,赏三月的那样的感慨会是怎么样呢?

  水中月,天上月,还有镜中月,至于怎么是三月,月到风月亭正对东方有面镜子,月出东方正好映入镜中岂不是又是一月?!

  鱼戏彩霞池,还是鱼游天上?

  水中有天,天在水中,是水在天上,还是天在水底

网师园的10副对联
提示:

网师园的10副对联

网师园佳联不止10对。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联:何绍基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又名道古轩),是网师园中的主要建筑,四面厅结构,取《楚辞·小山招隐》句:“桂树丛生山之阿”和庾信《桔树赋》:“小山则丛桂留人”句意为名。轩前轩后叠石,花台上广植桂花,雍容幽雅。入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


网师园风到月来亭联:何绍基
园林到日酒初醒;
庭户开时月正圆。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居水崖之上,突出池中,踞势幽胜,最宜秋夜赏月,故取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句命名。亭前池中不植芙蕖芹草,使天光映入池中,趣成水天一色的艺术境界,故有“月到天心,又来水面”的情调


网师园画轩联:何绍基
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网师园殿春簃联:何绍基
巢安翡翠春云暖;
窗护芭蕉夜雨凉。
殿春簃,在网师园西北部,为网师园中独立庭院,是仿明代古朴爽洁的建筑。殿春簃匾额下有跋文“庭前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仍补植,已复旧观”。芍药花期在春末,称“殿春”,阁边小屋称作“簃”,故即以“殿春簃”为名

何绍基(1799-1873),清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进士,官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论诗推重苏轼、黄庭坚,为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或题咏金石书画。工书。得力于颜真卿,参以北魏《张玄墓志》及唐欧阳通、李邕笔法,遒劲峻拔,别具风格。

网师园画轩西边小书房联:陈鸿寿
“天心资岳牧,
世业重韦平”,

陈鸿寿,中国清代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
【简析】格言联。上联讲治国;岳牧:古代传说中的四岳和十二州牧的合称;下联讲治家,用西汉韦贤、韦玄和平当、平宴两对父子相继为相典故。

网师园撷秀楼联:清沈复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沈复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朝朝暮暮。
沈复 (1763年—1825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无锡)。清代作家、 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记载。

万卷堂对联:张辛稼
紫冉夜湿千山雨,
铁甲春生万壑雷。
歌颂松树风格挺拔、不畏严寒。

张辛稼 (1909年--1991年)名枢,字辛稼,以字行,早年亦署星阶,晚号霜屋老人。江苏苏州人。自幼喜绘事,专攻花鸟,从临古入手,初师吴门画派,已文秀见长,二十多岁时即崭露头角。五十年代后受海上画派明丽画风的影响,并注重写生,作风为之一变。七十年代后形成个性风格,淡化了常规色彩,更巨时代的气息。曾任江苏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美协理事、苏州国画院院长。

濯缨水阁对联: 郑板桥
禹寸陶分,
曾三颜四。

郑板桥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一生与江南山水园林渊源不浅,在扬州、南京、兴化、南通等园林里都留有他的墨迹,或对联、或书画,状物写景,颇多情趣。他的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名“六分半书”,为世所称。网师园的这副对联,刚劲流畅、朴实清雅,深得其风韵。虽只有八个字,却连用了四个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典故: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勤奋谦逊的学习态度; 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精神; 颜子不听不为不符合法制规范和道德 准则的言论。上联是儒家“立德”的标准,下联是“惜时”的榜样。这样紧凑而又读之隽永的联句,真可谓是点墨成金。

网师园。
小园新展西南角;
斗酒屡瞑云雾窗。
瞑:通“眠”

张照题网师园琅轩圃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护研小屏山缥缈;
瑶风团扇月婵娟。
取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意。临水而筑,玲珑剔透,松梅盘 曲,柳枝拂水,景色特佳

网师园积善堂,
紫霄夜湿千山雨;
铁甲春生万壑雷。
在网师园东南,为园中重要景点之一

网师园积善堂。
南宋溯风流,万卷堂前,渔歌写韵;
葑溪增旖旎,网师园里,游侣如云。
万卷堂:为网师园的前身;葑溪:即葑门塘

网师园濯缨水阁,
于书无所不读;
风物皆有可观。
在池塘南岸,与紧傍的“云岗”形成轻重错落,参差叠宕的艺术效果

刘墉题网师园濯缨水阁
雨后双禽来占竹;
秋深一蝶下寻花。

网师园濯缨水阁
水面文章风写出;
山头意味月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