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小麦纹枯病用什么药最好
小麦纹枯病用什么药最好
提示:

小麦纹枯病用什么药最好

小麦纹枯病用戊唑醇、噻呋酰胺等药最好。 1、戊唑醇 用戊唑醇防治小麦纹枯病,不会严重抑制小麦生长,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影响,在小麦拔节前后用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尤其适合在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较大剂量使用,能在有效防治纹枯病的同时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对控制后期白粉病的发生也有较好效果。 2、噻呋酰胺 噻呋酰胺是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持效期长,混配性好,对小麦纹枯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同时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渍害等原因导致麦苗长势不太好的麦田,可以优先选用噻呋酰胺防治纹枯病,能在较长时间内防止小麦发生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简介 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小麦纹枯病在全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普遍发生,是麦区常发性病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还可能高达20%以上。因病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策略应以农业栽培防病措施为基础,重点抓好药剂种子处理,重病田早春辅以药剂喷雾防治。

治疗小麦纹枯病用什么药最好
提示:

治疗小麦纹枯病用什么药最好

防治小麦纹枯病用井冈霉素,戌唑醇等药剂。 防治小麦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 小麦纹枯病可使用多抗霉素、井冈霉素混合丙环唑等药品进行防治。【摘要】
治疗小麦纹枯病用什么药最好【提问】
防治小麦纹枯病用井冈霉素,戌唑醇等药剂。 防治小麦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 小麦纹枯病可使用多抗霉素、井冈霉素混合丙环唑等药品进行防治。【回答】
治疗小麦纹枯病选用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

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等。

小麦纹枯病可使用多抗霉素、井冈霉素混合丙环唑等药品进行防治。

噻呋酰胺、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甲·丙环唑、丙环·嘧菌酯、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药,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种,持效期长达半个月左右。【回答】

纹枯病用什么特效药?
提示:

纹枯病用什么特效药?

水稻纹枯病:甲基砷酸锌毒土预防可有效抑制纹枯病菌丝的生长及萌发,发病初期可使用5%井冈霉素水剂,喷洒在稻株的中下部,根据发病情况及天气来合理施药。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可使用1%井冈霉素、50%甲基硫菌灵或者50%农利灵等药剂兑水后喷洒。小麦纹枯病:可使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等药剂来有效防治。
纹枯病是由于立枯丝核菌所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小麦及谷子等禾本科植物。
一、防治水稻纹枯病
1、药剂防治
(1)水稻发生纹枯病前期发展得比较慢,后期迅速上升。一般在早稻分蘖盛期需加强田间巡查,如遇高温高湿天气,如发病率达到30%就应马上施药进行防治。
(2)一般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0.2千克左右兑水50千克左右,根据发病的情况及天气,连续喷3次左右。
(3)晚稻生育期较短,纹枯病从开始到爆发一般时间在15天左右。所以,需要施药2次左右,在拔节孕穗期用药1次,间隔一个星期左右再喷洒一次。因为纹枯病都是从病株的下部往上延伸,所以应喷洒在稻株的中下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毒土预防
(1)可以使用甲基砷酸锌毒土预防,可以有效抑制纹枯病菌丝的生长及萌发,药效很稳定,持效期长,使用以后容易被稻根吸收,也可以渗入叶片,可以起到保护与防治效果。
(2)一般在水稻插完20天左右进行使用,将20%甲基砷酸锌250克左右拌细土25千克左右,均匀撒入到田里,有非常好的预防效果。
(3)据对比调查统计,施用毒土的病穴率为10%左右,未撒毒土的田块,病穴率在50%以上。
(4)一般需在孕穗期以前进行使用,不能在孕穗期或生育后期使用,因为该药物有杀雄功能,如在孕穗期前使用,轻者会出现空穗秕谷,重者不能抽穗。特别是在高温缺氮与钾时,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3、肥水管理
(1)适当的加强肥水管理,有利于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如偏重或偏迟进行重施氮肥、长期灌深水就容易导致秧苗茎叶柔软嫩绿,严重会降低抗病能力,从而加重纹枯病的发生率。
(2)一定要施足基肥,一般以农家肥与有为主,基肥的使用量一般在总施肥量的60%。
(3)要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一定不能过量使用氮肥。
(4)追肥要早、需适量,一般按前重、中控、后补的方法进行追肥,氮肥不宜过迟进行追施,防止禾苗贪青而导致纹枯病的发生。
4、打捞菌核
(1)纹枯病主要靠菌核在田地里进行越冬,一般菌核经过冬春一直到早稻插秧时,大概会有70%左右的菌核可以发芽。
(2)发病率和落在田里的菌核数量有关,如上年及上季的发病率高的田地,菌核落在水里较轻,会长时间随水进行漂浮,稻田进行灌水后,就可以进行捞除水面的菌核,可以有效减少初次侵染的菌源,也可减轻水稻前期的发病率。
(3)捞除时要先将田面耙平后,适量进行注水,然后就用簸箕等工具进行捞除,将其挑离稻田或深埋,也可晾干后焚烧。
二、防治玉米纹枯病
1、危害与表现
在我国最早于1966年在吉林省报道过玉米纹枯病,20世纪70年代以后,因为玉米加大了种植面积与高产密植种植技术的推广, 玉米纹枯病蔓延发展的比较快,在我国范围内普遍都发生了,且危害越来越严重。
一般发病率达70-100%,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20%,严重的在35%左右。其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与茎杆,导致茎基腐烂,从而破坏疏导组织,影响水分与营养的输送,所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2、防治方法
(1)首先将病原清除,及时进行深翻消除病残体和菌核。在发病初期要及时将病叶摘除,然后将药剂涂抹在叶鞘等发病部位。
(2)可以选择抗病的品种或者杂交种,比如渝糯2号、本玉12号等。采取轮作、合理进行密植,及时开沟排水,有利于降低田间湿度,然后结合中耕进行清除田间杂草。
(3)可以使用浸种灵按照种子的重量0.02%进行拌种以后,堆闷48小时左右。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洒1%井冈霉素0.5千克兑水200千克、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将药喷洒在玉米基部,从而保护叶鞘。
(4)也可在发病初期进行喷洒移栽灵混剂,具体见药物说明书。
三、防治小麦纹枯病
1、在春季小麦进入返青以后,气温回升容易发生纹枯病,小麦进入拔节期后病情就会迅速蔓延扩展,形成发病高峰期。春天雨水多,田间湿度较大,很利于病害的蔓延。
2、在小麦拔节前后、纹枯病初发时进行施药防治小麦纹枯病最佳。
3、可以使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等药进行防治小麦纹枯病,一般施用时对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
4、也可使用三唑醇、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一般亩使用10克左右就可以了,持效期在15天以上。
5、每亩使用43%戊唑醇30克左右,折合每亩用纯药12.9克左右,用量较大,需在小麦长势正常时进行施药,一般不会影响小麦生长,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6、在苗弱时不要增加药量,特别注意在用药过后在短时间里不可遇强降温或者低温天气,防止抑制小麦生长。
7、苗弱时不宜加量施药,注意施药后短期内不能遇强降温或低温天气,以免过度抑制小麦生长。

什么是纹枯病
提示:

什么是纹枯病

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纹枯病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常见于水稻、小麦、谷子等禾本科植物。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具体做法如下:(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