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18世纪欧洲处于什么时期
先来看看当时的国际局势:
18世纪早期以来,欧洲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1.老牌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已经衰落,荷兰经过三次英荷战争的打击已将海上霸主的地位拱手让给了英国.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法国路易十四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使英法相继成为了欧洲政治,经济,军事强国.3.长期统治欧洲大陆的神圣罗马帝国早已在三十年战争的打击下分崩离析,德国逐渐落后于西欧的步伐.然而哈布斯堡家族仍然保有帝国皇帝的荣耀,并继续统治着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等大片领土,幅员及其辽阔.4.普鲁士经过多年的扩张到18世纪时已经崛起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中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但是仍无法与欧洲列强平起平坐,统治阶级迫切希望改变现状.5,18世纪初俄国通过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相继打败了瑞典和波兰,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偏远地区的国家一跃成为了欧洲强国.
再来说说当时欧洲的生产力发展程度:
1.英国的工业革命尚未完成(英国在1840年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2.法国的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法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拿破仑时代),而全国90%左右的人口仍旧是生活贫困的农民.3.普鲁士国内的政治,经济大权完全掌握在容克地主阶级手中.4.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是欧洲最为反动的国家,在帝国版图内,农民不堪地主压迫,不断起来反抗,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而强大的封建关系严重束缚了奥地利资本主义的发展.5效率低下的农奴制度和统治阶级的闭塞愚昧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成为当时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17.18世纪的特点是英法与其他欧洲国家拉开差距(所以说18世纪被称为英法世纪)而在阶级力量对比上,当时欧洲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彻底瓦解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程度.换句话说,欧洲的资产阶级力量还不足以强大到推翻整个欧洲封建制度.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是属于欧洲什么时期
开玩笑,怎么是文艺复兴时期(15-17世纪)呢。 17—18世纪从欧洲的历史角度来看,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开始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期,这两百年欧洲大国的争霸战争不断,先是法国霸主路易十四,后是瑞典丹麦争霸,三十年战争(第一次欧洲国际战争),普鲁士崛起,沙俄面向欧洲(彼得一世的改革),波兰由盛转衰俄普奥三家瓜分波兰,土耳其的衰落等等。 各国总的趋势是,民族国家正在欧洲崛起,大帝国的分裂,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开始变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农奴制度解体,各个君主国的统治趋向资本主义性质的开明君主制(有别于以前的封建制统治)。 总之这个时期的欧洲为以后开辟了19世纪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17世纪以来欧洲在经济,政治,阶级关系诸方面有什么变化
17—18世纪从欧洲的历史角度来看,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开始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期,这两百年欧洲大国的争霸战争不断,先是法国霸主路易十四,后是瑞典丹麦争霸,三十年战争(第一次欧洲国际战争),普鲁士崛起,沙俄面向欧洲(彼得一世的改革),波兰由盛转衰俄普奥三家瓜分波兰,土耳其的衰落等等.各国总的趋势是,民族国家正在欧洲崛起,大帝国的分裂,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开始变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农奴制度解体,各个君主国的统治趋向资本主义性质的开明君主制(有别于以前的封建制统治).总之这个时期的欧洲为以后开辟了19世纪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航海贸易开始繁密.
(1)17世纪英国赢得了海上贸易和殖民霸权.当时的世界贸易分为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贸易圈.太平洋的贸易主要集中于欧亚,欧洲明显偏爱进口,而且进口商品的种类不断大众化.而与美洲殖民地的广袤市场则更大程度上为英国工场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大西洋贸易圈则在17世纪中期荷兰的主导下发展成为“非洲——欧亚”贸易和世界经济分工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人口贸易和殖民地贸易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本积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贸易为主要内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是工业革命能够持久进行的原动力,“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
(2)农业革命,15世纪末羊毛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过程中,公有地和份地成为最先被侵蚀的对象,大租佃制经营在英国农村中也逐渐居于统治地位.农业劳动力的释放、农业技术的改良和应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消费品和原料,同时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
(3)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缓慢发展.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法国借助由地中海到北欧的过境贸易中产生的大量商业资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国那样由根植于本国的商品生产的增长在欧洲较早发迹.大量游离于生产之外的商业资本较早和超量出现,使法国庄园经济较早解体,庄园农奴和土地较早分离.商业资本增长进一步导致劳动力与土地生产资料的分离速度加快.由于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工业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的货币资本和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便从农村流入城市并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
政治方面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有利的位置,贸易发达,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制呢业(羊毛加工业:英当时民族工业),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现圈地运动(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扩展过程,变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产生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都铎王朝时期推行重商主义,对外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1640年—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新议会的召开: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要求),内战,建立共和国,护国主制,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说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是曲折的,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89年议会颁布《权议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终是在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欧洲文化复兴和启蒙提供了可能.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之中,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注: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