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派别
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派别
提示:

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派别

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开始于L.德吕克的艺术创作原则,他要求与当时的商业影片彻底决裂,要求以电影手段发掘人与物的特征美。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如莱谢尔于1924年拍摄的短片《机械舞蹈》和克莱尔的《幕间节目》(1924)等,这些影片同样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主题。这些影片又称作“达达主义电影、“抽象电影或“纯电影。第二阶段是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G.杜拉克于1928年拍摄的短片《贝壳与僧侣》(编剧A.阿尔托)主要是分析一个僧侣混乱的心理活动。借助一系列并无内在联系的镜头的组接进行一种精神分析;L.布努艾尔于1928年摄制的《一条安达鲁狗》也是以类似方法表现人的潜意识活动或者是对一种荒诞不经的新比喻的追求。这种电影又被称作超现实主义电影。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生活丑态;另一种则是具有抒情色彩或唯美主义倾向的纪录片,如J.伊文思当时就是在W.鲁特曼和法国“先锋派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拍摄《桥》(1928)和《雨》(1929)的。 法国立体主义画家费尔南·莱谢尔最初从事电影创作的意图是要以电影的手段来进行他在绘画方面的研究,他在创作中自然地意识到电影为什么就不能摆脱叙事和演出的梗桔呢?他在《机器的舞蹈》(1923年)的拍摄中,便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他将日常生活中自然运动的物象,如:钟摆、女孩儿荡秋千、上楼梯的妇女和活动的木马等等,同以电影手段使之运动起来的机器零件、橱窗模特儿的腿、商店里的日用品,以及招贴画和报纸的标题等等一些立体派画家所喜爱的造型物体加以并列,形成了一幕的确富有电影化运动效果的——机器的舞蹈。由于莱谢尔十分强调纯构图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的对位处理,因此,影片中一切活动的物像都如同钟摆的节奏运动起来。那些自然物体成为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很强的活动影像,而人物的运动在失去了她的现实性的同时,却造成了一种特殊运动的感受方式。莱谢尔曾谈到他拍摄这部影片的目的,他是想“创造出常见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节奏,表现出它们的造型的美。然而,事实上正如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所指出的那样“他在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造型的美是属于节奏的,而不是属于为节奏所掩盖的物体本身的。对于电影视觉节奏的实验,莱谢尔的《机器的舞蹈》无疑是在探索着电影艺术表现的新的领域。 达达主义的艺术主张,被看作是荒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以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政治口号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杜桑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这一反艺术的艺术流派与20年代超现实倾向的电影美学相吻合,并在实验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佼置。曼·雷伊的《回到理性》(1923年),是达达主义的第一部作品。制作者将钉子、钮扣、照片和带子狡在胶片上感光,创造出画面上杂乱物品的轮廓。影片放映时,先锋派电影艺术家们的狂热,几乎捅坏了天花板,人们把这一次看作是非常成功的晚会。达达主义者就是寻求这种所谓“机器和阳伞在手术台上突然相遇的美。而翌年,由雷内·克莱尔拍摄的《幕间休息》,则成为达达主义最为杰出的一部代表作品。雷内,克莱尔将卓别林的喜剧精神与《机器的舞蹈》中的幽默感溶人到他的作品中,创造出《幕间休息》这部“荒唐的杰作。那些恰似达达主义艺术家的梦境——在巴黎屋海上空飘荡的纸船,香烟变成了希腊庙宇的柱子,和几个达达主义艺术家们的游戏场面——曼·萨蒂在搬运一尊大炮、舞蹈家让·布尔林滑稽地穿着猎装出现在香树里舍剧场的房顶上,以及用高速摄影和低速摄影造成的失去庄严感的送葬队伍和最后从棺材里站立起来的布尔林等等,在富有节奏感的剪辑中,构成了一部既充满想象力,而又荒诞无稽的达达主义的影片。值得注意的是,与曼·雷伊的《回到理性》相比较,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并不是利用了抽象的形式,而是利用了现实生活的素材。然而,形成其同一风格的关键,则是他们所共有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幕间休息》中的视觉素材的现实时空,被克莱尔有意识地剪乱,并以一种反逻辑的形式出现。同时,那些次序颠倒的视觉片段本身也没有什么故事结构可言,而是达达主义绘画的“换位法,在电影剪辑技巧上的新的发现。特别是那个著名镜头:开始从下面仰拍的穿着裙子跳着轻盈舞步的芭蕾舞演员,在镜头升上来之后,却使人意外地发现那是一个长着落腮胡子戴着夹鼻眼镜的男人。克莱尔在这里创造出“相互不同质的要素在平面上接触会产生诗意的燃烧的奇异的视觉效果。目的就是要引起观众的哄堂大笑。在雷内·克莱尔的达达主义美学追求中现实素材失去了它的现实性,而成为了超现实性的。 达达主义电影中的超现实性的美学追求,最终导致超现实主义电影的诞生。正如文学和绘画从达达主义演进到超现实主义一样。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制作者们,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饱、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主要是受弗洛依德的影响,小部分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搬上银幕。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超现实主义成为许多先锋派电影艺术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拍摄的《贝壳与僧侣》(1927年刘易士·布努艾尔拍摄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年加斯东·拉韦尔拍摄的《珍珠项链》1929年以及曼·雷伊拍摄的《海之星》等,都成为这一时期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在这些具有戏剧因素,但缺少戏剧动作的影片中,爱情成为他们描写梦幻与现实相离异的主要对象。其中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被看作是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影片描写了一个禁欲而性无能的牧师幻想着和一个先后扮作传教士、将军和监狱看守的情敌之间为争夺一个女孩儿的故事,然而,影片在以一系列的画面去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时,却更多地突出了牧师的痛苦和悲哀,而缺少那个时代应有的幽默感,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兴趣。此后,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萨尔瓦多。达利参加了剧本的创作)以描写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那一连串的梦境,从而进入人类潜意识状态的探索,并试图激起观众的内心冲动的影片,才真正引起人们注意,被视为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典型的代表作品。 在影片《一条安达鲁狗》中,人物的梦境和潜意识状态,则是由一个个令人惊怖的恐怖事件和镜头连接起来:男人用剃刀将女人的眼球割开、街道上的一起车祸、半阴阳人凝视着砍断的手、钢琴上堆放的烂驴肉、企图一次强奸、掌心中的一窝蚂蚁等等。整部影片充满了暴力、性欲和古怪的幽默,突出了超现实主义作品不受理性和逻辑支配的特点。在《一条安达鲁狗》的表现形式中,与印象主义心理叙事和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相比较存在着共同之处,即影片中的景物和人物都是现实的,他们似乎对那些非现实的几何图形、线条等在胶片上作画的方式不感兴趣。自然他们也存在着不同之处:与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相比较,影片的剧情没有任何叙事逻辑可言,剧中人物的行为和动机也没有任何的心理依据,一切都是出自于一种原始的无理性的冲动。与克莱尔的《幕间休息》相比较,影片则失去了那种无忧无虑的轻松感,布努艾尔称“《一条安达鲁狗》是一种杀戮的绝望而激烈的呼吁,它象征着20年代末青年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现实充满矛盾情绪的反抗精神。同时,影片还明显地从先锋派电影对于纯节奏形式的探索转向了对于内容的探索。而“这种富于含义的内容显然是属于幻想领域的。说得更精确一些,那就是要求使幻想不知不觉地变得比我们的感觉世界更真实和更重要。内心现实成为超现实主义者“唯一关心的现实,正如克拉考尔所指出的那样:超现实主义者“深信内心的现实是远远高出于外部的现实的。因此,它们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本能活动、梦境、幻想等等,具体地表现出内心的生活流和它的全部内容,而毫不借助于故事或任何其他理性的方法。活跃于法国‘20年代的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在对于电影美学充满热情、积极的探索中,尽管那些年轻的电影制作者们思想上还存在着某些局限,尽管他们的某些理论和主张还过于偏激,但是,他们对于“动态的造型艺术的理解,对于电影形象结构的开掘,对于电影视觉语言的贡献都是无可估量的。仅就超现实主义而言,它在电影中真正地实现了超现实主义作家布鲁东的愿望:“(时间)分割、被打乱、被消灭了。现在和将来不再互相抵触。生活在昨天或者明天,和生活在今天一样容易,甚至可以同时生活在昨天和明天。这无疑成为50年代末再度兴起的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基础。同时,法国先锋派电影的实验精神也不断地激励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电影艺术更具想象力、更新颖、更奇特、更深入的美学探索。

什么事先锋派电影?
提示:

什么事先锋派电影?

所谓先锋派电影运动是在现代派这个总的文艺思潮影响下,从1925年到20世纪30年代初,即由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的这个时期出现的一种影片拍摄思路,其中心在法国和德国。 史学家们认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大的革新运动。 先锋派的理论主张是:①反对叙事,把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等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的图像、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影片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追求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③描写梦幻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上,而对物的表现——万物有灵论——则应当是排斥含义,排斥逻辑的。其代表作有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的《休息节日》。 影片表现的是一个男子在节日作通宵夜游以后在昏睡中所做的一个梦,前半部分是舞蹈表现,后来因主要的舞蹈演员被打死而转接出一个送殡场面。影片进行了一系列的造型、节奏和蒙太奇试验,并极力追求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 比如芭蕾舞演员已在翩翩起舞,裙子一开一合,动作优美,可她猛一转脸,却成了一个戴眼镜、长胡子的绅士,表现出一种幽默讽刺的意味。

抗战片排名前十电影
提示:

抗战片排名前十电影

有《大逃亡》、《约克军曹》、《兵临城下》、《光荣战役》、《硫磺岛家书》、《孤独的生还者》、《全金属外壳》、《我们曾是战士》、《黑鹰坠落》、《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战争片,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描述了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十大必看抗战电影
提示:

十大必看抗战电影

十大必看抗战电影:《红海行动》、《金刚川》、《八佰》、《浴血无名川》、《捍卫者》、《血战湘江》、《英雄连》、《建军大业》、《百团大战》、《集结号》。 1、《红海行动》。《红海行动》是一部由林超贤执导,张译、黄景瑜、海清主演的动作片,于2018年2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 2、《金刚川》。《金刚川》是一部由管虎、郭帆、路阳执导,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3、《八佰》。《八佰》是一部由管虎执导,姜武、张译、王千源等主演的战争电影,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八百壮士留守四行仓库,顽强抗战四天四夜,坚守上海最后防线的故事。 4、《浴血无名川》。《浴血无名川》是由翌翔、郭勇执导,任天野主演的电影,于2021年4月2日在爱奇艺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取得伟大胜利的故事。2021年4月,《浴血无名川》被广电总局评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 5、《捍卫者》。《捍卫者》是由廖希、韩平、张巳阳执导,啸杨、却却等担任编剧,白恩、郝子铭、吕星辰、王璐领衔主演的电影,于2017年9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6、《血战湘江》。《血战湘江》是一部由陈力执导,王霙、保剑锋、徐箭、董勇、张一山、王大治等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于2017年6月30日上映。 7、《英雄连》。《英雄连》是由董哲编剧的电影。该片以一线战士第一视角呈现真实战场,描写志愿军某部连队的战斗故事,影片主旨是讴歌革命英雄主义,紧贴时代的脉搏,弘扬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8、《建军大业》。《建军大业》是由刘伟强执导,刘烨、朱亚文、黄志忠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7月27日在中国上映。 9、《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由宁海强、张玉中执导,陶泽如、刘之冰、唐国强主演的剧情片,于2015年8月28日在中国上映。 10、《集结号》。《集结号》(Assembly)是由冯小刚执导,刘恒编剧,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等主演,胡军、任泉特别出演的战争片,2007年12月20日在中国上映。

以下属于1920年代法国先锋电影印象派的是(  )。
提示:

以下属于1920年代法国先锋电影印象派的是(  )。

【答案】:C
1920年代,以路易·德吕克为首,包括阿倍尔·冈斯、让·爱浦斯坦等人组成了法国电影流派——印象派。代表作有杜拉克1922年拍的《微笑的布德夫人》、冈斯的《车轮》和《拿破仑传》、莱皮埃的《黄金国》、爱浦斯坦的《红色旅店》等。《微笑的布德夫人》主要讲述了布德夫人厌恶她面目狰狞的丈夫,突出的表现了她想要杀死自己丈夫的过程。

简述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的贡献
提示:

简述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的贡献

您好,法国印象派和先锋派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强调感性体验、建立电影语言、强调主观性和提高电影地位等方面,这些理论和实践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印象派和先锋派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崇感性体验:印象派和先锋派主张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性体验来表现电影中的情感和意义。他们认为,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应该通过感性的表现方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建立电影语言:印象派和先锋派提出了建立电影语言的概念,认为电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语言规则,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戏剧或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他们强调了电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电影表现技巧和语言规则。强调主观性:印象派和先锋派认为电影是一种主观的艺术形式,应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他们主张电影应该是导演的个人表达,而不是客观事实的呈现。提高电影的地位:印象派和先锋派认为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应该受到艺术界和社会的重视和尊重。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摘要】
简述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的贡献【提问】
您好,法国印象派和先锋派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强调感性体验、建立电影语言、强调主观性和提高电影地位等方面,这些理论和实践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印象派和先锋派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崇感性体验:印象派和先锋派主张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性体验来表现电影中的情感和意义。他们认为,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应该通过感性的表现方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建立电影语言:印象派和先锋派提出了建立电影语言的概念,认为电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语言规则,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戏剧或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他们强调了电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电影表现技巧和语言规则。强调主观性:印象派和先锋派认为电影是一种主观的艺术形式,应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他们主张电影应该是导演的个人表达,而不是客观事实的呈现。提高电影的地位:印象派和先锋派认为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应该受到艺术界和社会的重视和尊重。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