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十大名曲
道教音乐名曲有:《蓬莱仙韵净天地神咒》《南清宫》《玉皇赞》《二郎曲》《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三清胜境》《仙家乐》《白鹤飞》《鸿雁赞》《迎仙客》等。 道家音乐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更早期道教的法事活动是古代巫觋祭神仪式的承袭与发展,最初诵经为直诵,未见有使用音乐的记载。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经戒》,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遂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初的道乐音韵。 唐代是道教音乐发展鼎盛时期之一 开元年间,唐玄宗曾诏告天下道调与法曲合作,《霓裳羽衣舞》就是道曲音乐的一种法曲。 唐代的道教音乐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唐高宗曾令宫内乐工制作道调。玄宗曾命道士、大臣献道曲,并亲自研作和教授道乐。 唐代道教因受帝王的推崇,道教音乐也受到重视,唐高宗曾令乐工制作道调。唐玄宗不但诏道士、大臣广制道曲,还在宫廷内道场上亲自教道士“步虚声韵”。 唐代道教音乐在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西域音乐以及佛教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提高。唐末张若海撰《玄坛刊误》称唐代道乐为“广陈杂乐、巴歌渝舞,悉参其间。” 唐末五代时著名道士杜光庭集前代道教斋醮科仪之大成,编辑了《道门科范大全集》,道教的斋醮仪式得以进一步规范。这时的道乐已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
道教音乐十大名曲
道教音乐十大名曲有:《蓬莱仙韵净天地神咒》《南清宫》《玉皇赞》《二郎曲》《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三清胜境》《仙家乐》《白鹤飞》《鸿雁赞》《迎仙客》。 道家音乐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更早期道教的法事活动是古代巫觋祭神仪式的承袭与发展,最初诵经为直诵,未见有使用音乐的记载。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经戒》,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遂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初的道乐音韵。 唐代是道教音乐发展鼎盛时期之一 开元年间,唐玄宗曾诏告天下道调与法曲合作,《霓裳羽衣舞》就是道曲音乐的一种法曲。 唐代的道教音乐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唐高宗曾令宫内乐工制作道调。玄宗曾命道士、大臣献道曲,并亲自研作和教授道乐。 唐代道教因受帝王的推崇,道教音乐也受到重视,唐高宗曾令乐工制作道调。唐玄宗不但诏道士、大臣广制道曲,还在宫廷内道场上亲自教道士“步虚声韵”。 唐代道教音乐在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西域音乐以及佛教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提高。唐末张若海撰《玄坛刊误》称唐代道乐为“广陈杂乐、巴歌渝舞,悉参其间。” 唐末五代时著名道士杜光庭集前代道教斋醮科仪之大成,编辑了《道门科范大全集》,道教的斋醮仪式得以进一步规范。这时的道乐已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
欧洲早期世俗音乐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欧洲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时代。从那个时代到巴洛克时期之间,大致可划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三个阶段。
第一,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的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从这里开始,西方的音乐文化也是从这里开始。这个时期最早出现过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公元前4世纪前后,古希腊悲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此时期音乐的特点是:第一,音乐的含义比现在的更为宽广;第二,音乐与其他艺术尚未分离,并且音乐被认为是与其他科学门类如:天文、数学等有密切联系;第三,音乐是单音音乐,且音域较狭窄;第四,已经出现多样的音乐体裁及音阶调式。古罗马的音乐是从古希腊借鉴过来的,罗马人在古希腊音乐的原有基础上扩大了音乐的演奏规模,使音乐在古罗马时期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 中世纪的音乐文化是指公元5世纪至13世纪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欧洲音乐文化。在中世纪最大的音乐文化中心罗马出现了以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一世的名字命名的格里哥利圣咏。在这之后出现了带花腔的“散文诗”,“填词”圣咏调。从11世纪开始,西欧文化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城市,教会音乐因此有了新发展——产生了复调音乐。
第三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发生在欧洲各国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新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解放、平等、博爱等要求。这些主张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塑、绘画及文学中,并扩展到了这两百年间的音乐文化中。于是,复调音乐迎来了第三个发展高峰,世俗音乐中更多的反映了现实生活,音乐文化呈现出越来越世俗、明朗和感情化的倾向。
不知道您 是否满意?
怎样区别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有一定的发展,但宗教音乐仍为主流音乐文化,它们在发展中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可以根据两者的特征来加以区别:
1、在表演场所方面,宗教音乐是在教堂和宗教活动中运用的;除此之外运用的音乐则是世俗音乐。
2、在声乐演唱方面,宗教音乐为复调的圣咏,采用拉丁文歌词;而世俗音乐多是单声音乐,用方言演唱,即兴成分居多。
3、在调式运用方面,宗教音乐采用教会调式;而世俗音乐较多使用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调式。
4、在乐器使用方面,宗教音乐开始只是无伴奏的单纯声乐,13世纪后管风琴成为教堂的伴奏乐器,但禁用其它一切乐器;世俗音乐则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一切乐器,包括弓弦乐、弹拨乐和管乐器等。
宗教改革对音乐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 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 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 *** 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 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 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 ②以拉丁文为歌词。 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 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 ⑦音域狭窄。 4. 说说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 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 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方两声部都用法文填词),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现象,不同声部演唱不同的歌词。 两段法文歌词通常为舞蹈歌曲和爱情歌曲之类。 由于歌词各具特色,经文歌的各个声部在节奏模式上保持了一定的独立,节奏的运动在复调音乐具有了空前的紧张度,只有在各声部发出协和音程中还能感受到一定的统一性。 经文歌的复调结构是高度理性化的。 经文歌体现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歌词往往是宗教与世俗内容相混合甚至完全世俗化的。 5.新艺术音乐有些什么重要特点?简述法国新音乐代表人物马肖的创作及特点。 特点:14世纪法国音乐的新风格,代表了一种在新世纪出现的音乐创作上的新趋势(1)新的记谱体系(2)等节奏技术的运用(3)变化音的终止式 马肖:(1300—1377),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音乐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音乐家。 他的创作几乎涉及14世纪所有重要的音乐体裁,包括经文歌、弥撒及大量世俗歌曲。 共创作经文歌23首,主要为3声部;在弥撒仪式中,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经常被视为一套乐曲组合在一起,后来从礼拜中独立出来而形成。 6.14世纪意大利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牧歌、狩猎曲、巴拉塔。 代表人物:弗朗切斯科*兰第尼 7.早期文艺复兴音乐在英国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布艮第乐派的最重要代表是谁,简述其创作特点。 1特点:教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倾向大调性、主调风格,常自由运用三度、六度音程,以此产生出和谐丰满的音响。 代表人物:利奥纳尔*鲍罗、约翰*邓斯泰布尔、法伯顿。 2布艮第乐派代表人物是 :迪费和班舒瓦 布艮第地区的音乐作品主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以三个声部为主,声部之间为对比音色。 在英国音乐影响下,布艮第音乐的主调加强,上声部突出,多采用三 *** ,但各声部仍然保持着对位的独立性。 作品多用大调性,主要为三拍子,两拍子用于大型作品的对比部分。 8.众赞歌有什么特点,它对德国音乐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一路德众赞歌,新教教会的一种音乐形式。 最初是单声部、分节歌形成。 后逐渐增添了和声、对位,并扩大成四部合唱。 意义:对康塔塔、圣诞音乐、受难乐、清唱剧等的形成充实,使新教音乐逐步成熟、强大,并为巴洛克时期的大型声乐或器乐创作开辟了道路。 9.帕特斯特里纳创作的特征。 帕特斯特里纳(1529—1594):因出生在罗马附近的帕特斯特里纳小镇,人们习惯以他的出生地称谓他。 他以毕生的经历献身于宗教音乐,他的音乐具有一定保守倾向,然而他能在反宗教改革精神观念的限制下,顺应文艺复兴音乐发展方向,对复调音乐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他的创作主要是宗教音乐作品,有104部弥撒曲,250首经文歌。 50多首宗教牧歌和100多首世俗牧歌。 他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10.16世纪法国尚松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 特点:在写作方法上,既有和声式的,还有含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的。 代表人物:塞米西,雅纳坎 11.简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主要脉络。 (1)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16世纪末 ,在意大利佛罗萨的巴尔第伯爵家经常聚着一皮文人研究古希腊文化,试图恢复古希腊戏剧音乐的本色,于是作曲家培利与诗人努契尔合作写出了第一部歌剧《达夫尼》,但乐谱失传已久,现仅留传下来的只是他们俩写的歌剧《犹丽狄西》。 以古钢琴伴奏,配以简单的和声。 (2)罗马的歌剧:在佛罗萨歌剧的影响下,罗马于17世纪前半叶产生了歌剧,多用宗教题材,常加进合唱,抒情性和朗诵性的段落分明,剧种时常插入喜剧性的仆人角色。 (3)威尼斯歌剧:17世纪前半叶第一座歌剧园—圣卡西亚诺的出现迅速加强了威尼斯歌剧的发展。 代表作曲家蒙泰威尔弟在歌剧《奥菲尔》中大量采用独唱的咏叹调和二重唱,合唱浑厚,第一个使用管弦乐队伴奏并首创颤音、拨弦等技法,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 他的歌剧克服了旋律的枯燥性,运用了牧歌式、歌唱性较强的朗诵调。 代表作还有《阿里安娜》等。 (4) 那不勒斯歌剧:18世纪初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注重发挥歌剧中的人声美,使声乐独唱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加强了咏叹调与宣叙调的区别。 他创作了100多部歌剧,并首创了“快—慢—快”三种速度的意大利式序曲,同时使弦乐四部成问管弦乐中心。 12.巴洛克时期法国古钢琴音乐概述。 古钢琴包括两类型:一种是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击弦古钢琴。 拨弦古钢琴在14或15世纪就存在了,有大小不同的各种样式,但都是用键盘通过固定在一个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而发声的,应而这种乐器也叫淤灌键琴。 击弦古钢琴更为古老,在2世纪就有记载。 形状是长方形的,按下键盘时,通过固定在另一端的固制叶片击弦而发声,应此也叫木契木追钢琴,起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更适合在家内演奏。 古钢琴音乐体裁在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主要有以下:拖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赋格曲、变奏曲、主题与、奏鸣曲、组曲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这两种。 13.J。 S巴赫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哪些?简述他的创作情况。 巴赫,德国作曲家、复调大师。 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声乐和器乐 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等 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 创作情况: (1)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 代表作有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200多首康塔塔。 (2)管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核心。 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未有的。 (3) 钢琴音乐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列。 (4)他吸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5) 他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 14.简述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情况。 清唱剧是亨德尔最重要的创作领域。 它是一种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包括独唱、重唱以及合唱,有管弦乐队伴奏。 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大都取材于圣经中的英雄故事,多数是音乐戏剧作品,用英语演唱,主要用于音乐会舞台演出,从创作意大利风格的割据转向大众化的清唱剧,是亨德尔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的一次重要抉择。 他的清唱剧有着强烈的史诗性风格,主要表现了强大的集体感情和史诗般的宏伟场面,其表现方法最值得注意是合唱的运用。 他一生创作的25部清唱剧,最著名的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太*马加比》等。 15.格鲁克歌剧改革简述。 他是德国剧作曲家。 面对日益僵化衰退的正歌剧,于18世纪中叶警醒割据改革。 改革的主旨是: ①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没的伟大原则。 ②歌剧中音乐应与诗配合,加强情感。 改革的手段为: ①宣叙调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了旋律。 ②精练戏剧结构,删去咏叹调中的玄技段,追求自然的真情流露。 ③序曲成为于是剧情的有机部分。 ④废弃数字低音,代之以具有明确声部的近代写法。 改革的产物:《阿尔切斯特》16.喜歌剧是如何兴起的,它在意大利,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情况如何? 18世纪20-30年代,随着意大利正歌剧发展的衰退,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些带有戏剧风格的新型歌剧。 这些割据称谓繁多,有“喜歌剧”、“谐歌剧”、“趣歌剧”、“滑稽剧”和“轻歌剧”等。 1意大利喜歌剧:从17世纪中叶开始,意大利正歌剧的三幕演出之经常穿插一些小型的表演和歌唱。 这些间插性的演出被称为“幕间剧”。 2法国喜歌剧:17世纪末,法国巴黎的集市上流行一种兼有歌舞、说话和器乐伴奏的戏剧形式。 它的音乐大多采用民间流行的曲调填写新词而成,戏剧中充满了市民阶层对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讥评。 3德奥歌唱剧:18世纪中叶,流行与德国和奥地利民间的“歌唱剧”逐渐兴盛起来。 它的剧本多从英国的民谣剧移植过来。 4英国民谣剧:它是用英语对白再加上通俗的曲调结合而成。 民谣剧的曲调大多来自民歌、城市小调,甚至包括意大利或法国歌剧中的旋律。 17.前古典注意器乐主要在哪些领域对历史做出贡献,介绍它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1)古典钢琴奏鸣曲:较早的键盘乐器创作作曲家萨帕尔托和库瑙;更重要的作曲家是多米尼科*斯卡拉蒂、CPE巴赫、阿尔贝蒂等人。 (2)古典交响曲: “曼海姆乐派”:以乐队指挥约翰*斯塔米茨 “北德乐派”:以CPE巴赫为首18.概述海顿在交响曲 *** 乐四重奏上的贡献。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交响曲之父。 功绩:(1)创作了108部交响曲,其中《惊愕》、《军队》、《时钟》等交响曲很著名,12首lt;lt;伦敦交响曲;;达到艺术顶峰。 (2)确定了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采用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抒情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第四乐章为快板舞曲风格的回旋曲式。 (3)创作了68部弦乐四重奏等器乐乐曲,确立弦乐四重奏形式,明确四个声部和交响曲相同的四个乐章结构。 作品有〈〈云雀〉〉、〈〈皇帝〉〉等。 (4)写有〈〈创世纪〉〉、《四季》两部清唱剧。 19.莫扎特音乐创作简述。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①歌剧是他最重要的成就。 他的歌剧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常吸收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和德国民间歌唱剧的因素。 最出色的四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尤以《费加罗的婚礼》最为重要。 在这部作品里,莫扎特将喜歌剧漫画式的角色与正歌剧严肃的人物和揭示社会矛盾、道德问题情节场面融合在一起。 作品无情地揭露、讽刺了贵族的无能与堕落,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的机智。 《魔笛》则采用德语对白,蕴含着德国文化传统的哲理性,成为第一部德国歌剧。 他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因此,他的歌剧善于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宣叙调极富歌唱性。 他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 *** 的重要手段。 加强了序曲的预示和渲染戏剧范围氛围和剧情的作用。 ②莫扎特创作了40多部交响曲,在结构形式、和声、配器等方面追求清晰、单纯、严格的逻辑性和均衡和谐,形成古典乐派的典型风格。 《降E大调第39交响曲》明快,富有诗意;《g小调第40交响曲》在抒情的音流中流露出一股悲凉;《C大调第41交响曲》宏伟壮观。 这三部交响曲被归于古典主义最杰出交响曲之列。 ③在室内作品中以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比较著名,舒展性地旋律与多层次的复调手法相结合,高水平地巩固了主调音乐的主导地位。 ④在钢琴协奏曲方面,他运用古典音乐形式原则,对巴洛克三乐章协奏曲进行了发展,将双呈示部以及华彩乐段的结构固定下来,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形式原则。 名词解释: 1. 奥加农:是圣咏的一种即兴演唱方式,即在演唱同时唱两个不同声部。 2.布艮第乐派:15世纪文艺复兴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来自欧洲北方的作曲家。 他们大 都集中在布艮第地区活动,所以被音乐史学家们成为布艮第乐派。 3.法国尚松:16世纪20年代,法国作曲家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从词到曲都是典型法国风格的歌谣曲,他们被称为“法国尚松”或“巴黎尚松”。 4.清唱剧:是17世纪产生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 以抒情性或戏剧性叙事诗为基础,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以及合唱组成。 规模较小,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5.经文歌:带着一种中世纪普遍具有的装饰热情诞生的音乐体裁,产生有必然性,填有歌词的替换克劳苏拉,实现了从礼仪音乐到具有世俗音乐特征的转变
西方音乐史分六个时期带你了解
1、第一个时期叫古代与中世纪,所谓古代,在西方音乐史里面就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音乐。它是西方音乐很重要的一个源头,中世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西方文化形成的一个时期。但是它很漫长,将近有一千年左右的时期。
2、第二个时期叫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15、16世纪,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音乐就有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发展。
3、第三个时期叫巴洛克时期,也就是巴赫所生活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西方的社会就逐渐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整个音乐也从古代逐渐向近现代过渡。
4、第四个时期叫古典主义时期,就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时期,这个时期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是一个高峰。
5、第五个时期叫浪漫主义时期,是指19世纪的音乐,19世纪音乐也有很大的发展,整个西方音乐在世纪出了很多的作曲家和优秀的作品。像肖邦、李斯特、马勒这些都是,还有舒曼、门德尔松,这些都是浪漫主义的作曲家。
6、第六个时期就是20世纪现代音乐,这个时期一直到现在,都在延续着,因为西方音乐在这个时期也有了很多新的、五花八门各种流派的发展,非常丰富多彩。
西方音乐史(五)
继续上次讲述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上一节讲述了 文艺复兴时期在 尼德兰的 乐派 ,有三代作曲家,作曲体裁涉及到了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接下来,我来讲述其他地方的音乐发展。
关于音乐的发展,我认为更多的是以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就西方而言,这是一个由无数国家组成的位面,因其地域、信仰、语言、文化的不同,音乐也各自有着各自的发展。从远处看向这个世界,冥冥之中,似乎是一个大的方向,引导着音乐的前进,这是历史的定律或者说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规律,该发生的,必然要发生。
就这样,在音乐繁盛之地,文艺复兴的主要发展之地—— 意大利,有 两个乐派开始发展,成长,壮大。
一、宗教音乐
首先,来说宗教音乐下的意大利音乐流派。在这个时期,尽管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个人,但是宗教音乐依然占着主导地位。这里,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但好似也像是历史的注定。
(一) 罗马乐派
什么是罗马乐派?首先顾名思义,可以知道这是在罗马产生的一个音乐流派,故有此称谓。其次,我想来讲一讲罗马乐派。
16世纪,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和满足感,宗教音乐日益世俗化。这样的局面,作为统治阶级的天主教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他们认为过于华丽繁复的音响破坏了人们虔诚的信仰。于是,在1562年的 宗教会议 上,做出废除所有的世俗音乐和复调音乐, 只 保留单音风格的格里高利圣咏作为礼拜音乐的错误决定。
难以想象,如果音乐的世界只有单一的旋律,没有伴奏,没有织体,音型,没有动力,没有和声…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但是,还好,这场悲剧没有酿成,我们还是可以听到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的美妙旋律。这是幸运的,也是必然。因为人是一个发展进化的,社会变迁,科技进步,观念态度的转变无一不影响着音乐的发展和变化。
拯救这场悲剧的人,有一群。这是一批从事声乐复调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他们以 罗马圣彼得教堂为中心, 创作出受佛兰德斯乐派影响,但同时又具有安详性格的复调音乐!
罗马乐派就这样诞生了!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帕勒斯特里那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帕勒斯特里那,是一位宗教音乐天才,他把复调音乐发展到顶峰,纯粹意义上的天主教复调音乐的最后一位大师,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复调音乐家。
为何是最完美的复调音乐家。因为帕勒斯特里那在“反宗教改革”“废除复调音乐”的背景下,用复调音乐形式创作出了适合教会的作品,从而挽救了复调音乐!
《马采鲁斯教皇之弥撒》, 是罗马天主教仪式音乐中中经典作品。
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他写的复调音乐会挽救“世界”。这就要从他作品内部来看了!
天主教认为,因为复调音乐繁复华丽的音响破坏了庄严肃穆的信仰。而帕勒斯特里那改变了这一状况! 首先 ,他的音乐作品中很少运用跳进、半音的进行,摆脱了尼德兰乐派作曲家们更多注重横向音乐进行的复调思维与和声运用高声部旋律突出等问题!少了这些因素,音乐便变得平静、和谐,明净而庄重了!
其次 ,帕勒斯特里那创作出各声部清晰,歌词没有被复杂声部掩盖的音乐。一般采用一字对一音的音节式处理。
看,多机智的一位音乐家!似乎还有一丝中国古代“中庸之道”的智慧在其中。所以说,历史是偶然但也是必然!
(二) 威尼斯乐派
15世纪后半叶,以尼德兰音乐家维拉尔特为首的“威尼斯乐派”创立,以圣马可大教堂为中心,创作 双重合唱 复调音乐。
代表人物有:
1、维拉尔特,首创了复合唱形式,创立了威尼斯乐派。
2、G.加布里埃利,来巴洛克这有风格之先声,推动了器乐曲体裁的独立发展,被称为“近代配器法之父”。他大量运用了器乐组合,并对各种乐器组合进行实验,加强器乐与合唱队之间的音色对比。
以上便是今日的分享。下面是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理解为何会产生这样的音乐!音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