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 费欣的个人资料
尼古拉·费欣(1881-1955)俄国画家。出生于喀山的木雕工手艺人家庭。他的父亲有一个镀金、细木和雕刻的作坊,费申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后来他在喀山美术学校学习了5年,毕业后去彼得堡考入了美术学院。1908年,他到喀山美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进行自己的毕业作品的创作。1909年画成油画《砍百菜时期》,为此他获得了画家的称号和去法国和意大利出国留学的机会。大约在这同一时期,他画了《无名女士肖像》(紫衣夫人),此画在慕尼黑国际展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费申仍住在喀山,并在喀山美术学校任教。1922年,他得了斑疹伤寒病,那时的饥荒又使他突发的肺结核病加重了。所有这一切迫使他变得消沉,后在友人的劝说下接受了去纽约美术学院任教的邀请,移民美国。晚年,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他独自一个居住在洛杉矶郊区的一所简陋的住宅里,十分悲怆。他越来越意识到,搞艺术的人只有在祖国才能生活和创作。他的作品有《薇拉·阿多拉特斯卡娅肖像》、《画家谢尔巴柯夫肖像》等。
尼古拉.菲钦留世的作品很少;在俄罗斯有关于他的评述也甚微,他的作品很多都毁于战争和移民中,或遗失在国际画展中,他后期的作品多存于私人手里;他是一个很有天赋和个性强烈的画家,从不盲目崇拜和模仿别人,也不参与任何艺术流派和组织;他在继承俄罗斯油画传统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菲钦在美院进入列宾画室学习,对自己的老师他有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但在艺术追求上却有自己的主张;他在选材和构思上,喜欢从平凡生活中直接取材,追求自然与真实,纯正与鲜明;探索与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不同的一种表现手法,着重带装饰意味的,结构独特的,发挥油画特有性能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
菲钦擅长肖像画和风俗题材的创作.他用笔奔放,流畅;画面时而是颜色强有力的堆积,时而是轻轻掠过留出底色;时而用刮刀和手代替笔;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整个画面色彩响亮,饱和;对比鲜明,格外诱人,好象一部色彩交响曲,耐人寻味;费钦在美国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脱离民族传统,远离故土,对他来说无疑是场悲剧,但他的艺术成就在俄罗斯美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谁知道尼古拉 费欣的油画技法?
费欣的油画属于典型的直接画法,属于印象派诞生之后流行的方法。
他用的画布底子是典型的吸收性底子,即胶粉底子,也就是我国艺术院校里最常用的用乳胶和白色粉末做底料的制作方法,但俄罗斯通用的底料制作配方是乳胶加锌白粉和大白粉,以保证底子柔韧不变色。这种底子含胶不多,吸油性比较强,油画颜料画上去很快就干结了,适于迅速层层堆厚。
费欣作画严格按照列宾美术学院的传统教学步骤,都是先做素描小稿,然后做色彩小稿,之后放大为中稿,最后放大到画布上,他的油画《菜娥》尺幅非常巨大,但笔法很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如果没有严密的前期小稿工作是无法做到的。
油画绘制步骤,费欣的绘画步骤相对比较简单,先用松节油调和生褐(不要用别的颜料,生褐是俄国画家唯一之选,颜色沉稳且速干,当然国产生褐往往颜色也不对更不速干,可以买进口的,伦勃朗牌,就是非常贵)画一遍简单的素描稿,笔法比较放松,主要是界定出形状轮廓,并按照素描小稿中的明暗关系大致铺一层素描的底色。在吸收性底子上画这边底稿,很快就干结了,可以继续画下一个步骤,就是铺颜色,费欣用的颜料很厚实,需要用大号的猪鬃刷子或猪鬃笔来画,调色板要很大,颜料要饱满,少用调和剂,先用笔把颜色铺到位,然后用大号刮刀把一些颜料厚的部位出刀痕,或直接用刮刀调色在色层上堆叠,用刀来画会使颜色纯度和亮度略高于笔画的效果,富于装饰效果和视觉冲击力,也是费欣的招牌技法。用刀铺过颜色后,再视需要用笔稍作整理,作品即可完成。
当然以上说的是基本步骤,有时画家会等一些部分的颜色干了以后重新堆叠一遍,以做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这就看画面需要了,不可一概而论。
其实费欣的画,技法倒不是难点,主要是他的造型功底非常深厚,要学到那个地步就很不容易了。
尼古拉·费申的个人简介
成功一直陪伴着他,他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人在报刊上这样写道:“如果你们想看到奇迹,那你就到费欣的展览会去吧。”费欣在美国生活多年,一直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一直以俄罗斯艺术家自居而从未被大洋彼岸的生活方式同化。1946年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使他深受鼓舞,他一直想知道自己的祖国是如何重建新生活的,祖国的艺术事业发展得怎么样了?他在信中写道:“你们大家在我的祖国完成了最伟大的功绩,为此赞美和荣誉是归于你们的。”他幻想着再次看到伏尔加河,他对自己走过的道路下了这样的结论:“搞艺术的人不能离开自己的祖国,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的整个精神基础在儿童时代开始奠定并和周围环境一起成长直到老死。在异国他乡你只是肉体上的存在,因为经常处于孤独中的人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 1922年,他得了斑疹伤寒病,那时的饥荒又使他突发的肺结核病 加重了。所有这一切迫使他变得消沉,后在友人的劝说下接受了去纽约美术学院任教的邀请,移民美国。晚年,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他独自一个居住在洛杉矶郊区的 一所简陋的住宅里,十分悲怆。他越来越意识到,搞艺术的人只有在祖国才能生活和创作。他的作品有《薇拉·阿多拉特斯卡娅肖像》、《画家谢尔巴柯夫肖像》 等。1926年俄罗斯伟大的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回答谁是当代最天才的画家这—问题时,他爽朗地说:“费欣!”30多年过去了,1955年10月5日罗斯——安赛罗斯通讯社发了一个简短的消息:俄国画家尼古拉·费欣去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