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钻地炸弹是什么武器?
钻地炸弹是什么武器?
提示:

钻地炸弹是什么武器?

钻地炸弹是什么武器? “一超多强”这个词其实我们可以理解成形容美国强大的意思,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军事大国在军事领域都有着强悍的建树,但是就2021年局势来看,这些强国根本没办法在综合实力上超越美国,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战术思维十分先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的军事装备一直有着“黑科技”之名。 世界上有许多被冠以“黑科技”之名的武器装备都是由美国发明创造的,其中包括核弹、电磁炸弹、气象武器等等,甚至就连一些常规炸弹都能被美国改造出不同的样子。 在美国诸多出名的炸弹中,钻地弹一直是美国引以为傲的存在。美国的钻地弹可以在接触到地面后继续向地下前进,不少人都十分好奇这是什么样的工作原理,它是怎么做到在钻到地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方才爆发的呢?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印象中,炸弹都是不稳定的代名词,可钻地弹就完全不一样了。钻地弹的外壳和钻头都是十分坚硬,即便从高空坠落下来也不会影响到内置的炸弹本身。 空中坠落的过程中,钻地弹便会因为重力加速度而获得非常强大的动能,在加上其本身的构造,就可以轻易借助动能钻入地下。这样的方式有点像钉钉子,我们用锤子给钉子增加动能,坚固的钉子就可以钻入目标内部,而不坚固的钉子则会折断会扭曲。 而钻地点就是一个动能非常大,质地非常坚硬的钉子,这让它有充足的机会借助挤压力深深的钻入地底,只要目标没有钻地弹坚硬,那么它就完全不用担心自己无法钻入其中。 而钻地弹使用的又是延时引爆的机制,当钻地弹在接触到目标的瞬间,它的引信就会被触发,随后钻地弹便会进入到一个短暂的引爆期,在引爆期达到其规定的时间后再进行爆炸,伤害目标内部。 在本世纪初期,我国驻南大使馆就是遭受到了美国B-2轰炸机投掷的杰达姆钻地弹的轰炸才酿成了悲剧,两颗杰达姆从从我国的大使馆的顶部钻入,一直钻透了整整五层,达到了我国大使馆的地下室才引爆。 这件事情深深刺激到了我国的神经,让我国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防御钻地弹袭击。 克制钻地弹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让我们的建筑比钻地弹本身坚硬就可以。中国随即发明出来的超级水泥就可以弹开企图钻入建筑内部的钻地弹,让钻地弹陷入无缝可进的尴尬局面,而中国米波雷达也可以更方便的发现B-2的踪迹,提前对其进行防空应对。

钻地弹是怎样做到在地面上不爆炸,而钻到地底下却会爆炸?
提示:

钻地弹是怎样做到在地面上不爆炸,而钻到地底下却会爆炸?

如果相撞的两个物体没有足够强度的外壳支撑,它们就会因承受不住这一外力而变形、毁坏。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具有坚固的外壳,能够保护物体内部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免遭破坏,那么,这个物体就不会被损坏,就可能对另一物体产生强大的挤压力而钻进被撞物体内部。 钻地弹的引信可以分为很多种。常用的一种叫作延时引信。普通炸弹撞击目标后,弹头内的引信触点接通,在小于一毫秒的时间内使雷管发火,从而引爆炸药发生爆炸。当钻地弹撞击目标后,由于延时引信起作用,所以,雷管这时并不发火,而是经过300毫秒以上的延期作用,才发火并进而引爆炸药。 钻地弹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钻进地下深处的。钻地弹的钻地深度与其重量、头部的形状、撞击目标的角度和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钻地弹的壳体一般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在壳体的内外表面还要敷上防热层。 钻地弹对地下目标的摧毁效果,与弹头威力、钻地深度、目标周围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钻地弹的技术涉及到钻地动力学,钻地器壳体结构、材料、引控系统,目标地层结构等方面的科学。打个通俗的比喻,钻地弹的钻地原理就像我们向木板上钉钉子一样。当我们用力砸钉子,钉子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向下运动而?进木板。但是,如果钉子头部不尖,就很难钉进去;如果这个钉子不是铁钉或钢钉,而是用木头做成的,也难于钉进木板里。

发明权的具体细则
提示:

发明权的具体细则

发明人依照法律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 的规定,可以取得发明权的技术成果应是一种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即发明。这种新成就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1)前人没有的;(2)先进的;(3)通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发明是由个人完成的,由发明人申报发明权;由集体完成的,则由发明人的所在单位申报发明权或者由共同发明人申报发明权。此外,旅居外国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士都可以向中国国家科委申报发明权。在中国,发明权取得程序采取申报审查制和推荐审查制。发明人或发明人所在单位按照隶属关系逐级申报发明权,或者由有关单位推荐申报发明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和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在收到申报后,将及时组织审查。其中认为符合条件的,审查单位将初审决定上报到国家科委。国家科委设发明评选委员会,该委员会经审查后将公布报奖项目、征求异议。在3个月内异议期里,无人提出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由发明评选委员会将发明成果报国家科委,由国家科委核准授予发明权。中国对发明的奖励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发明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方面的内容。在人身权利方面,发明人有权获得发明证书和奖章。发明证书和奖章是对发明权的法律确认,体现了发明人的身分权和荣誉权。不能转让、不能继承。任何人不得剽窃和侵夺该项权利。在财产权利方面,发明人有权领取奖金。奖金根据发明项目作用大小分为四等:一等奖为20000元,二等奖为10000元,三等奖为5000元;四等奖为2000元。特别重大的发明,由国家科委报国务院批准后,列为特别奖,另行奖励。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发明权受法律保护。凡剽窃、侵夺他人发明成果,打击、压制发明人或发明成果上弄虚作假,都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发明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请求排除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名誉。

智力成果权和发现发明权的区别
提示:

智力成果权和发现发明权的区别

  智力成果权即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诸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利的总称。
  发现权是指发现人因重大科学发现,经评审而获得的荣誉和物质奖励的权利。
  发明权是指发明人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得。换言之,发明权就是发明人就其完成的发明创造依法享有的发明人署名权和实施后获得报酬的权利与获得专利权后获得奖励的权利之总和。

钻地核弹
提示:

钻地核弹

钻地核弹 核钻地弹又被称作“核鼹鼠”,是一种能钻入地下一定深度后爆炸的核或核弹头。它主要利用核爆炸所产生的地震冲击波和成坑作用,敌方导弹发射井、地下指挥所等军事目标,也可用于藏在极厚冰层下的敌方潜艇等目标。 核钻地弹对地下目标的力取决于核爆威力、钻地深度、目标周围的地质条件等因素;它依靠动能钻地,钻地深度和弹重、长径比、头部形状、撞击速度、角度等因素有关。钻地核爆炸对地下目标的摧毁作用,一般比同等威力的核弹地面爆炸大20~50倍,且在空气中形成的放射性污染也少得多。 核钻地弹穿过岩石或混凝土时,弹体因巨大的冲击力而可能发生破裂,内部的电子设备以及核装药很容易损坏。因此,核钻地弹的弹壳非常坚固,呈整体设计,少有焊缝。为避免钻地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烧化弹头,核钻地弹弹壳内外都有防热涂层,特别是弹壳内部与装药之间必须要有防热衬垫。为减少内部装置震动,弹体内通常还有填塞物。此外,内部装置的布放要弹的质量中心在一个恰当的,才能确保钻地过程中弹道的稳定。 冷战时期,为防御可能的核袭击,美苏双方都建立了大量地下工事,这些设施建于地下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处,可承受百万吨级氢弹的打击。为摧毁敌方地下设施,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开发了核钻地弹。 MK-8是美国第一种核钻地弹,1951年开始服役。爆炸当量2.5万吨~3万吨TNT,可穿透6.7米的钢筋混凝土或27米的硬砂层或37米的黏土层。该共装备40枚,后为MK-11核钻地弹所替代。 为打击更深的地下设施,1962年美军装备了B53核,它是美军装备的威力最大的掩体,爆炸当量达900万吨TNT,重达4吨,由B-47B/E、B-52、B-58轰炸机投掷。它并不钻入地下,而是在地表爆炸,利用爆炸产生的地震波来摧毁地下的目标,深度达250米。该一直服役到1997年。 由于B53过于笨重、容易给地面造成放射性污染、附带损伤太大以及安全隐患难解决,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美军开始寻求一种低当量的核钻地弹。 1994年美军开始在现役B61-7核航弹基础上研制B61-11型核钻地弹。由于美国自1992年以后已经全面停止了核试验,因此B61-11是在没有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首次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发出来的核弹药。1995年7月18日,B61-11的研制项目获得正式授权,获批拨款3750万美元,首批计划生产50枚。 B61-11是美军装备最多的核钻地弹,使用W-61核弹头,弹头深度3~6米,爆炸当量300吨~34万吨TNT,可根据注入氚量的多少来调整5档当量。B61-11的钻地头锥采用贫铀合金,厚度为0.1米,装有一个113.5千克的平衡器。 在高空投掷的情况下,这种贫铀弹头靠重力能射穿地下工事覆盖的坚固岩石和混凝土,爆炸产生的岩土冲击波和震动能摧毁深达数百米的地下目标,而且放射性物质对地表的危害相对较小;它采用惯导系统,在机载雷达的下打击目标,同时弹体加装了翼面以提高精度。该型核弹共生产了150枚,可由B-52、B-1B、B-2A轰炸机或F-16战机携带。 2008年以色列战机在加沙空袭中,使用了从美国采购的GBU-39型钻地弹,摧毁了哈马斯武装组织的大量地下掩体和武器库。 俄罗斯目前主要有两种制导钻地弹,即KAB-500Kr和KAB-1500L-Pr。它们均采用电视制导,命中精度4~7米。KAB-500Kr可在发射前锁定目标,飞机投弹后即可离开发射区域。KAB-1500L-Pr可供苏-30在高空高速飞行中投放,能穿透20米土层或2米厚混凝土。

什么是核钻地弹
提示:

什么是核钻地弹

是能钻入地下一定深度后爆炸的核弹。 主要用于破坏加固和深埋的军事目标。 核钻地弹对地下目标的摧毁效果取决于核爆炸威力、钻地深度、目标周围的地质条件。 钻地深度与核钻地弹的重量、长度、结构材料、长细比、头部形状、撞击目标的角度、速度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核钻地弹装有抗冲击的加固壳体和减震头锥,以避免核装置在高速触地和钻地过程中损坏,还要求有适于钻地打击硬目标的引爆控制系统,以保证其在达到地下预定深度后适时产生核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