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永字八法是谁提出来的
永字八法是谁提出来的
提示:

永字八法是谁提出来的

永字八法是谁提出来的如下: 1、汉字的基本笔画源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楷书“永字八法”,永字八法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2、汉字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隶书,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繁简变化,至汉朝盛行隶书以后,到汉末三国时期,楷书出具雏形。因此王献之、王羲之父子在此之上将楷书进一步完善,创立了“永字八法”和楷书的其中基本笔画。因为楷书字形方正、笔画简单,便于辨识,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印刷术,成为古代印刷书籍的标准字体之一(宋朝以后也使用宋体和仿宋体做为书籍印刷的字体)。 永字及八法: 1、永字八法的来源有两个说法如下: 一说由《兰亭序》“永和九年”而来。这是出于对王羲之的崇拜,难免牵强附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发起“兰亭论辨”。启功先生撰文《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中说:永字八法由兰亭序之“永和九年”而来,也并不准。二说起于后汉,原因是“永”字笔画不多,却笔法丰富,颇有代表性,所以定为永字八法。据唐张怀瓘《玉堂禁经》论用笔法记载:“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用于万字……”,这段话说明了“永字八法”的起源,这里所说的隶书,是指楷书,因为在唐以前称楷书为隶书,而称隶书为八分。

关于永字八法的理解
提示:

关于永字八法的理解

尊敬的读者大家好。

下面将连续发几篇有关汉字毛笔书法的作品和怎样写好字的文章。

我94岁,以佛心、佛性和佛行行医六十余年,不图名利,不攀高门,至今粗茶淡饭布衣裳,住的是不足50平米的小屋、名曰积微斋。闲时写写字、做诗作文,抒情养性,我行我素。既随便,也快乐。

感谢上苍厚爱,我老两口生活自理,行动方便,常得到亲友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太知足了。

谢谢大家。           2021-12-28

关于永字八法的理解

由王羲之(另说智永)创造的永字八法 (按永字笔顺依次为侧、勒、弩、趯、策、掠、啄、磔)一直是汉字毛笔传统楷书用笔的经典法则,文献中没有找到作者的原始解释。因之后人体会纷纭,今略作整理,并举拙见供大家参考。

八法含义,一直多以诸宗元(1874-1932)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为准,即“(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 撇 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此说沿袭至今,好像没有人怀疑,从实践体会与仔细琢磨觉得还是有些问题的:“ 翻然 ”本意“反然”“高飞的意思”,故应为翩然之误,是说写永字头一笔“点”,用笔要像鸟略偏向一侧轻快斜落,既状气势,又状自然。 勒 、横刀勒马也,将缰绳拉紧使马昂首以示威武,故这里的短横不是平的,而是略略带力上斜。 弩 、弓也,曲而含力,是说这竖画要略弯而劲,不要直通通下行。钩为 趯 的趯字原意为踢,用脚踢之力来形容似比一般用“跳跃”来解释更恰当。 策 (提或挑)略(撇)二画实际是用马鞭(硬竹枝枝端系上一根麻绳,麻绳是软的)赶马的两个连续动作先轻扬(斜上挑力度由粗变细)后劲落(向左下撇使力由细变粗,落点不宜飘忽)。

《前唐书》颜真卿《八法颂》对八法的解释“ 侧, 蹲鸱而 附石;勒,缓纵以藏机;努,弯环而势典;?,峻快以如锥;策,依稀而似勒;掠,仿佛以宜肥;啄,腾凌而速进;磔, 抑趞 以迟移”。与柳说不同,缘于各人书写永字的心得不一,他这里的 侧 强调的是稳健,要像矫健的鹞鹰一样翩然右下,稳稳当当地蹲在山岩上,又左顾右盼,富于多情变化; 短横 强调缓慢用力以蓄下笔写竖之势;“ 努 ”应为弩、“ 典 ”应为曲;“ ? ”应为“钩”字,这笔要像用锥子钻孔一样快速有力势足力饱而使其陡而尖; 提 (挑)要略似短横(勒), 掠 (撇)则似以着墨肥一点为佳; 啄 (短撇)用笔要凌空快下。 末句 “抑趞”,踖本意为“跨越”“践踏”都说不通;有的资料为(足歴)(足昔),此二合成字不见于《辞源》《辞海》;有的资料为“抑赵”,看来这才是对的(抑、压抑,赵、原意为轻捷与不实),就是说 磔 (捺)用笔要缓慢而不能轻飘、用力要实。

《四库全书》书画谱卷三第3页“诀一”即上述颜的《八法颂》,只首句为“蹲鸱而坠石”。坠石不但于该句文理不通,内涵浅薄远不如“附石”,显然是错的。

永字八法口诀是什么?
提示:

永字八法口诀是什么?

永字八法的口诀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字楷书的点画形式。 从书法常识来说,永字八法并不书写的笔法,而是一种类似于初学者的基本功底打造的必备基础课,当然只限于楷书和行书,篆书、隶书和草书是不适应这个法则的。 永字八法的意义 “永字八法”对我们学习书法,超脱对笔法之“形”的束缚,具有一定意义。 “永”字从第一笔的起笔到最后一笔的收笔,笔画与笔画之间互相关联呼应的轨迹,也就是点画之间隐含的笔断意不断的意境,使全字脉络畅通,全字点画的迎让、开合都彼此关联,凝神于一处。所以古时有很多练习书法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写几十遍。 “永”字八法不仅仅是使楷书基本笔画写法具体化和通俗化,而是其笔画的八种形态和方圆兼施的结字方法,形成了中国书法最经典的模式,它在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历程中,成为书坛学子学习、把握书法技巧的最佳途径。

永字八法口诀是什么?
提示:

永字八法口诀是什么?

永字八法口诀为: 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 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 钩为趯,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 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 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 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é)。 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永字八法介绍: 永字八法, 教学独特,方法简便,强调从书写大字入手,由大而入小,可培养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底。同时以基本笔画右侧点为笔法之基,依照笔画进阶顺序: 点→横→竖→撇→捺→勾→挑→折,循序渐进,详实分析用笔、行笔、力道、劲道及用墨等心法。让初学者能充分了解到毛笔特质,灵活驾驭毛笔,在短时间内熟识永字八法的基本运笔方法,再配合十种基本字体结构的分析,了解字型组合间架要领,触类旁通,逐渐契入书学的无穷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