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中国自贸区有哪些
中国自贸区有哪些
提示:

中国自贸区有哪些

目前在建的自贸区有18个,分别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拓展资料】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组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由贸易区发展逐渐呈现以下特点:(1)数量不断增加:最典型的是美国对外贸易区的迅速增长。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美元贬值,失业人数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刺激对外贸易发展,各州纷纷设立对外贸易区。到1980年,全美的自由贸易区增加到77个,到1994年底,自由贸易区已达199个,贸易分区达285个,总数为484个。(2)功能趋向综合: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持续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早从70年代开始,以转口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就已经开始相互融合,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趋向综合化。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区内自由进出,在区内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销、制造、拆装、改装、加标签、分类、与其他货物混合加工等商业活动。因此,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区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3)管理不断加强:各国的自由贸易区在初创时由于条件不同,功能各异,管理水平也相差较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竞争发展,各国自由贸易区的管理已逐渐趋向规范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也大大改善,形成了各自颇具特色的管理体制。世界上四个主要的自由贸易区(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机构权威性非常强。四国对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授权上大体相近,都是港区合一,成立经联邦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自由贸易区的整体事务,投资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有权审批项目立项。特别是着眼于自由贸易区与城市功能的相互促进,超前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极富特色和成效,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在金融、保险、商贸、中介等第三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

中国有几个自贸区 分别是什么
提示:

中国有几个自贸区 分别是什么

中国目前有四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天津自贸区。
1.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扩区计划于去年12月已获得国务院批复,上海自贸区从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至120.72平方公里,覆盖范围扩至陆家嘴、张江和金桥地区。同时,上海自贸区在开放度上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既包括投资贸易的便利化,也包括金融领域的货币兑换自由等内容。
2.广东自贸区:广东自贸区主打港澳牌,将建立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体制、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自贸区总面积达到116.2平方公里,包括南沙新区、前海蛇口片区以及珠海横琴新区。目标经过三至五年改革试验,力争建成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法制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贸易园区。
3.福建自贸区: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重点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福建自贸区包括厦门、平潭和福州三个片区,面积共118.04平方公里。福建自贸区的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力争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
4.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球目前有200多个自由贸易区,比较知名的自贸区有北美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加勒比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等自贸区。

中国自由贸易区有哪些
提示:

中国自由贸易区有哪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拓展资料】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20日,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8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1]。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共设立了多少个自由贸易区
提示:

中国共设立了多少个自由贸易区

法律分析:全国共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包括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等。 法律依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0)》第十一条:2020年,我国在原有12个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新设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等6个自贸试验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自贸试验区成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阵地。2020年,18个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约31.9万家,其中外资企业6242家,进出口总额4.6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35.5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国14. 6%的进出口和15. 2%的外商投资。

中国18个自由贸易区分别是
提示:

中国18个自由贸易区分别是

法律分析:国务院新增的6个自由贸易区分别是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龙江6省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我国18个由贸易区分别是: 2013年9月,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挂牌; 2015年4月, 广东、天津、福建第二批自贸区获批; 2017年3月,辽宁、浙江、河南、湖北、庆、四川、陕西第三批自贸区获批; 2018年9月,海南自贸区获批; 2019年8月, 江苏、河北、龙江广西、东、云南作为新设自贸试验区获批。未来我国自贸区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同时,还将呈现与自由贸易港“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法律依据:《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第三条 推进自贸试验区建成中国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先导区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第四条 鼓励和支持自贸试验区就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事项先行先试,探索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出现失误,但是符合国家和省确定的改革方向,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免除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