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是一篇什么文章?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的创作的结晶,是思想和艺术的总结。这是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老人与海》写的是老人桑提亚哥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与一条比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搏斗的故事。桑提亚哥是一个孤独的捕鱼的老人,出海84天却一无所获。周围的人不理解他,嘲笑他,但他并未放弃希望。他独自一人驾船“走出去很远”,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不料,在回来的途中遭到成群的鲨鱼争夺,搏斗两天两夜之后,他筋疲力尽,满身血污地拖着马林鱼的骨架回家了。
桑提亚哥不仅仅是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还是个富有寓意的形象。他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宽厚、仁慈、充满爱心、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着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而不是要别人保护的可怜虫。“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1]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的主旨。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以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调塑造的具有浓厚象征性的硬汉典型,他是海明威笔下一系列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他“象征着一种高度哲理化的人类精神,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存在”
[2]。海明威将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与朦胧抽象的寓意、把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与丰富深刻的哲理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这位体现着人类尊严、在厄运乃至悲剧性命运的重压下昂首挺立而不弯腰的硬汉子典型。
作为硬汉性格的最典型体现,桑提亚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首先具有一般硬汉所共有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桑提亚哥在接连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在远海上为制服马林鱼,周旋了三天三夜;归途中又与蚕食自己劳动果实的凶猛鲨鱼展开殊死搏斗,鱼叉丢了用刀,刀子折了用船桨,桨把断了再用舵……
2.超时空的主体情境,赋予了桑提亚哥豪迈的人格力量。海明威笔下的许多硬汉总是活动于具体的时空,而桑提亚哥则明显不同,始终是孤零零地漂泊于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先后与大马林鱼和鲨鱼展开搏斗。在这种超越具体的时空中,老人与大海及与鱼的关系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性意义:他与大鱼的较量成了一曲人类与自然、人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老人失败转化为寓言意义上的胜利,老人由此而获得了豪迈的人格力量。即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3.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给桑提亚哥的硬汉性格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和其他许多硬汉相比,桑提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神色走向必然的失败,而是在遭受了那么多磨难之后,仍满怀信心地梦见了力量的化身——一头雄狮。
桑提亚哥已经不是单纯的硬汉子了,他的背后是人类永恒存在的价值:自信、自强和自尊。桑提亚哥的形象具有象征性的哲理意义,他不再代表他个人,他的行为也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存在。他激励人们向困难和死亡挑战,他的行为准则就是拼,不顾一切地去拼,虽死犹荣,决不屈服。所以,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最后颂扬海明威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最诚实最大无畏的创造了我们这个苦难时代中真实人物的作家。”
老人与海全文 关于老人与海的原文
1、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头四十天还有一个男孩儿跟他在一起,可是孩子的父母说这老头儿倒运了,叫他跟别的渔船去打鱼。但男孩儿很佩服老人的本事,仍然惦(diàn)记着他。
2、这一天,老人又划着空船回来了。男孩儿帮他收拾渔具,请他到海滨酒店喝啤(pí)酒,还把饭菜送到他家里。老人吃罢饭,摸黑上床睡了。这是他的习惯,多年来他常梦见童年所看到的非洲:漫长的金黄色的海滩,白得刺眼的海水,高耸的海岬(jiǎ),褐色的高山,海上崛(jué)起的白茫茫的岛顶,还听到诲潮的怒号……然而现在他不再梦见波涛、搏斗、角力和那惊人的遭遇,只梦见海滩上的狮子。
3、第二天早晨,男孩儿帮老人把渔具拿到船上,然后到早市上去喝咖啡。这顿咖啡是老人一整天的饮食,男孩儿送他出海,并祝他好运。
4、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第八十五天出海了。他越走越远,把陆地远远抛在后面。天还没大亮,他就撒下鱼食。突然,他看见伸在水面上的一根绿杆急急地坠到了水里,接着钩丝动了一下。他明白,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着钩尖和钩把上的沙丁鱼。他拉那钩丝,觉得有一条硬邦邦的东西,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5、大鱼不慌不忙地游着,鱼、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老人把钩丝放在脊背上,又把钩丝握紧在手里,他拼命支撑住身子,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四个钟头以后,那条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老人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钩丝,他想:我拿它没办法,它也拿我没办法。
6、这时他多么需要男孩儿的帮助啊。然而他又可怜起那条大鱼来:它真了不起,真稀奇。“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夜深了,天气变冷了,他的脊背、胳膊和腿都是冷冰冰的。他弯下腰倚(yǐ)在船头上,这样舒服些。
7、太刚升起来了。他竭力拉紧钩丝,但钩丝已经紧绷得到快要断了。要是猛拉一下,鱼钩在鱼嘴里所挂的口子就会加宽;如果鱼跳起来,钩子就会被甩掉。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钩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他知道鱼一定受伤了,便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张力。
8、老头儿的手让鱼猛地一拉时划破了。现在鱼游起来慢多了,钩丝慢慢地上升,鱼露出来了,水从它的身边往四下直涌。阳光下,它浑身明光耀眼,头、背都是深紫色的,镰刀片似的尾巴在水里出没,嘴长得像一根垒球棒,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老人说:“它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呢。”现在他已经漂到了看不见陆地的海面上,跟大鱼搏斗,他觉得非常疲乏,希望大鱼睡去,自己也能够睡去,去梦见狮子。他高声地说:“鱼啊,要是你没累乏,那你可真奇怪透顶啦!”
9、“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了不起。”
10、“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他—遍又一遍地祷告,请求上天保佑。
11、又一个夜晚到来了。老人趁鱼安静的时候睡了一觉。他梦到了漫长的黄色的海滩,梦见了狮子。突然,那根钩丝飞快地从他右手滑出去,他猛然醒来,急忙抓住钩丝,把它绷得紧紧的。只见那鱼猛地一跳,掀起巨大的浪花,然后猛地落下。接着它又一次次地跳起,落下。老人的右手勒出了血,他把手浸在水里,说道:“不坏。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儿。”
12、第三天,那鱼开始打转儿了。老人拼命地拉紧钩丝,鱼每转一圈,他就把钩丝拉回—段。两个钟头以后,老人浑身被汗水浸透了,骨头也累酸了。他觉得眼前有黑点儿在晃动,汗水渍(zì)痛了眼睛和脸上的伤口。他不断地收紧钩丝,却突然感到眩(xuàn)晕起来。他用左手舀了些海水,洒在头上。老人拼命拉紧钩丝,看见鱼尾巴从水里露出来,鱼游到前面来,举止从容不迫,优美潇(xiāo)洒,老人用力去拽,想把它拽近些。
13、鱼朝船边游来,嘴几乎要碰到船板。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渔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叉扎进鱼腰里。鱼往上一跳,把它的长度、宽度、威力和美,全都显示出来。它仿佛悬在空中,悬在老人的头顶。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满一船。一会儿,那鱼仰面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到水面上来,它终于死了。
14、老人树起桅杆,挂起风帆,开始往回划!他估记这鱼足有一千五百多磅[bàng],如果净得三分之二,卖三角钱一磅,该赚多少钱啊!谁知死鱼的血水招来了鲨鱼。这是一条巨大的鲨鱼,它顺着船的航线飞快地游来,老人看见鲨鱼到来,准备好渔叉。鲨鱼飞快地逼近船尾,张开大嘴,猛力朝那鱼的尾巴咬去,这一口咬去了大约四十磅。老人把渔叉朝鲨鱼的头刺去,鲨鱼在海里翻滚过去,死了,同时带走了渔叉。
15、老头儿不忍心朝船边的死鱼多看一眼,它已经绐咬得残缺不全了。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自己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是为了光荣,因为你是个打鱼的。说到底,这个总要杀死那个。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这时,又有两条鲨鱼向他和死鱼袭来。他拿起绑着刀子的船桨向鲨鱼的头刺去。鲨鱼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另一条鲨鱼在船底蹂躏(róulìn)着死鱼,老人设法使鲨鱼露出来,把刀子朝鲨鱼身上扎去。一次,两次,最后终于扎死了鲨鱼。现在那条死鱼已经成了所有鲨鱼追踪的对象。鲨鱼每一次袭击,都从死鱼身上扯去很多肉。
16、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惨了,可是我只要有桨,有短棍,有舵把,就一定要揍死它们。”鲨鱼一次又一次冲来,老人用棍子揍。晚上,鲨鱼又成群窜来,老人只见它们身上的磷(lín)光,他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棍棒丢了,就拽下舵把,两手抱住,一次又一次劈下去,但是鲨包还是从棍棒、舵把下撕咬下一块块死鱼肉。
17、当船驶进渔港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老人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上了岸,摸进茅屋,躺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许多渔夫围在船周围,望着死鱼的骨骼(gé),一个人用绳子量了量说:“从鼻子到尾巴足有十八英尺长。”
18、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痕的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跟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19、一根又粗又长的雪白的脊骨扔在垃圾堆里,只等着潮水来冲走。在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男孩儿坐在一旁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求海明威《老人与海》TXT百度云网盘
海明威《老人与海》TXT百度云网盘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BwauWzeoILuGaM-_6ElKw 提取码:pw3j 孩子撇下老人走了,等他回来时,老人还是熟睡着。 "醒来吧,老大爷,"孩子说,一手搭上老人的膝盖。老人张开眼睛,他的神志一时仿佛正在从老远的地方回来。随后他微笑了。 "你拿来了什么?"他问。 "晚饭,"孩子说。"我们就来吃吧。" "我肚子不大饿。" "得了,吃吧。你不能只打鱼,不吃饭。" "我这样干过,"老人说着,站起身来,拿起报纸,把它折好。跟着他动手折叠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