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最终修炼成了什么菩萨?
这是佛教里的故事,来自于《目连救母》。他没有成为菩萨,而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叫摩诃目犍连尊者。 佛教故事,最早见于东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故事叙述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在中国流传甚广,曾经是无数图画及戏曲的题材。 扩展资料 故事梗概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其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她屡屡趁儿子外出时,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死后随业力刹那间就入了饿鬼道。尊者目连成道后以神通力观见母亲受种种苦。于是以神通力运饭给其母吃,不料刚进嘴便化为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
目连的意思目连的意思是什么
目连的词语解释是:亦作'目莲'。[梵Maudgaly?yana]摩诃目犍连的略语。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指目连戏。目连的词语解释是:亦作'目莲'。[梵Maudgaly?yana]摩诃目犍连的略语。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指目连戏。结构是:目(独体结构)连(半包围结构)。注音是:ㄇㄨ_ㄌ一ㄢ_。拼音是:mùlián。目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亦作“目莲”。⒉摩诃目犍连的略语。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引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善财童子,南行未窥;目连沙门,北游不见。”明刘基《题界画金山图》诗:“目连持来自西方,谓能驱遣毒_消灾殃。”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目连即丁令威》:“国朝钱曾《读书敏求记》云:‘《_仙运化元枢》一卷,以中元为丁令威救母之日,释氏谓之目莲。未悉其所本何自。’按,此则目莲即丁令威矣。”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目连照法施食,目连母即日得脱饿鬼之苦。”⒊指目连戏。参见“目连戏”。引清张岱《陶庵梦忆·目莲戏》:“演武场搭一大_,选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莲》,凡三日三夜。”二、国语词典人名。参见「目犍连」条。关于目连的诗词《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比目连枝》《目连·能将身入地》《仙佛之孝十首·目连》关于目连的诗句天目连天搏秀气极目连江汉目连_子神通妙关于目连的成语拔茅连茹比屋连甍合从连衡炮火连天接二连三关于目连的词语比屋连甍连篇累牍炮火连天连明彻夜拔茅连茹连篇累帧合从连衡璧合珠连连珠炮比目连枝关于目连的造句1、在七月十五日前,印卖《尊胜咒》、《目连经》,上演《目连救母》杂剧,寺僧募化施主钱米为之荐亡,已成为民间风俗。2、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每年会在这天,为当地人上演目连戏专场,今天也不例外。3、该研究的作者认为,众多电视节目连珠炮式的推出,可能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4、据了解,清代中晚期,《目连救母》、《西游记》、《李世民游地府》《庄子戏妻》等,一些搬演神鬼的宗教戏,在长江以南演出范围更趋宽广。5、目连戏“词华不及《西厢》艳,但比《西厢》孝义全。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目连的详细信息
目连的词语目连的词语是什么
目连的词语有:连珠炮,连篇累牍,比目连枝。目连的词语有:拔茅连茹,接二连三,璧合珠连。2:拼音是、mùlián。3:注音是、ㄇㄨ_ㄌ一ㄢ_。4:结构是、目(独体结构)连(半包围结构)。目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亦作'目莲'。[梵Maudgaly?yana]摩诃目犍连的略语。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指目连戏。二、引证解释⒈亦作“目莲”。⒉摩诃目犍连的略语。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引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善财童子,南行未窥;目连沙门,北游不见。”明刘基《题界画金山图》诗:“目连持来自西方,谓能驱遣毒_消灾殃。”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目连即丁令威》:“国朝钱曾《读书敏求记》云:‘《_仙运化元枢》一卷,以中元为丁令威救母之日,释氏谓之目莲。未悉其所本何自。’按,此则目莲即丁令威矣。”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目连照法施食,目连母即日得脱饿鬼之苦。”⒊指目连戏。参见“目连戏”。引清张岱《陶庵梦忆·目莲戏》:“演武场搭一大_,选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莲》,凡三日三夜。”三、国语词典人名。参见「目犍连」条。关于目连的诗词《目连·能将身入地》《杜侯行·天目连天搏秀气》《仙佛之孝十首·目连》关于目连的诗句寒芜极目连三楚江湖极目连天白天目连天搏秀气关于目连的成语接二连三合从连衡比屋连甍炮火连天拔茅连茹关于目连的造句1、他二人早已比目连枝,用不着你再去从中撮合。2、目连戏“词华不及《西厢》艳,但比《西厢》孝义全。3、据了解,清代中晚期,《目连救母》、《西游记》、《李世民游地府》《庄子戏妻》等,一些搬演神鬼的宗教戏,在长江以南演出范围更趋宽广。4、日前,祁门县在牯牛降景区举办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节,目连戏、傩舞、采茶扑蝶舞、十番锣鼓、打莲湘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看。5、辰河高腔目连戏将宗教与世俗两种不同的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目连的详细信息
佛陀的十大弟子指的是谁?
释迦牟尼和十大弟子 十大弟子是指释迦牟尼佛的十位主要弟子,又名释迦十圣,或十弟子,是佛陀弟子中,特别卓越的十人。 第一次结集时,经藏之结集即由其所诵。 关于此十大弟子,在《维摩经》卷上《弟子品》、《灌顶经》卷八、《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均有记载。他们分别是: 1、舍利弗:智慧猛利,能解诸疑,有智慧第一之称。 2、目犍连:神足轻举即能飞至十方,有神通第一之称。 3、摩诃迦叶:修十二头陀行,有头陀第一之称。 4、须菩提:恒好空定,能分别空义,有解空第一之称。常出现在讲说空理的大乘经典中。 5、富楼那:善于弘法、分别义理,有说法第一之称。 6、迦旃延:能分别深入,敷演教法,有论议第一这称。 7、阿那律:因得天眼,能见十方世界,有天眼第一之称。 8、优婆离:奉持戒律无所触犯,有持戒第一之称。佛人灭后,第一次结集时,负责编篡戒律。 9、罗喉罗:释尊之子。不毁禁戒,诵读不懈,有密行第一之称。于释尊返乡时出家,为僧团沙弥之鼻祖。 10、阿难陀:知时明物,多闻不忘,有多闻第一之称。为释尊堂弟,出家后直到释尊入灭,二十五年间皆为佛的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