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
三次分配是指以慈善公益方式(比如: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注意:必须要在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第三次分配属于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补充,通过三次分配可以缩小社会差距,从而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注意:三次分配需要两大体系:激励体系和保障体系。三次分配机制是一种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初次分配,即初次收入分配。在社会分配中,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按贡献分配。该贡献包括对创造利润有益的各种因素,如资金、技术、管理、生产资料、劳动力、信息、市场、营销等。
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三次分配机制中的第三次分配。 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什么是三次分配制度
三次分配机制是一种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分配制度背景: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分配制度
什么是三次分配制度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制度是指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侧重公平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区别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区别如下: 1、分配地位不一样,初次分配是最基础、最基本的,重在提高效率,让劳动和各种要素得到对应的报酬,初次分配主要是市场机制分配,所产生的问题要通过再分配来解决。但是,初次收入分配公平至关重要。如果初次分配严重不公,那么收入再分配政策往往也不能奏效。 2、基础性不同。初次分配是基础性的,也是最关键的,初次分配若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一些行业发展带来的问题,例如行政性垄断,同样的资本和劳动获得的收入不一,通过竞争以外的因素带来的高收入,都需要在初次分配领域进行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再分配的任务就会轻松一些。从政府的角度,再分配就是通过政府收入和支出来改变分配格局。 3、性质不同。初次分配是按照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形成。主要有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企业分红等。 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的重新分配,主要有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主要有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第三次分配实际就是慈善公益事业,它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区别是什么
一、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区别是什么1、社会分配制度中,包含不同的分配形式。具体如下:(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2)再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使各收入主体之间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3)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济困扶弱的行为,遵循的是自愿原则,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二、初次分配方式有哪些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这种货币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