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是怎么死的
1967年,“文革”波及香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叛徒,张国焘觉得,如果还呆在香港将难逃厄运。惊恐之余,张国焘夫妇决定出国避难。1968年底,张国焘抵达了其人生的最后一站——加拿大。 刚开始,张国焘夫妇住进了加拿大免费的养老院。在那里,政府提供的养老金虽不能过上多好的日子,但也足够维持这对老夫妻的生活。 1976年,79 岁的张国焘突然中风,从此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由此转进多伦多郊区的老人病院。该医院的环境很差,不仅医生和护士很少,狭窄逼仄的病房也让张国焘气短。 1979年12月初,当地大雪不止,他转身时毯子掉在床下,自己无法拾起,想叫人也无人来助,暖气关闭,只有咬紧牙关受冻。12月3日5时起,他忽然大吐大呕两小时,就此昏迷,不省人事去世。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到达陕西省北部的陕甘宁根据地。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无数的罪名和帽子扣在张国焘头上。 1938年4月5日,张国焘在赴陕西中部祭扫黄帝陵之后,登上了中国国民党方面的汽车扬长而去。周恩来等人百般劝阻无果,张国焘叛党终成事实。 张国焘,可谓中共历史上最高级别的叛徒之一,叛逃后居然成为国民党“军统”特务、中共的死敌。显然,在“中共叛徒史”上,他占有极为重要的一页。 由于失去利用价值,他被蒋介石逐步边缘化,1948年张国焘举家迁到台北市,后来又移居香港。 196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名人中心”的人员找到张国焘,表示希望张国焘为其撰写回忆录,作为报酬,可向张每月提供2000港元。 张国焘当然答应了,于是他在江西同乡许鹏飞(此前是熊式辉的秘书长)和涂公遂(前国民党官员)的帮助下,开始动手收集中共建党初期等资料,酝酿回忆录的写作。 1979年12月,82岁的张国焘离开人世,死前叮嘱儿子,他的墓要朝向东南,1994年,在张国焘去世15年之后,张妻杨子烈以92岁高龄故去,据悉夫妇二人合葬于加拿大多伦多的松山墓地五号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国焘
张国焘是怎么死的?
正确答案: 1979年11月26日,是张国焘的82岁生日。3个儿子将他从老人病院接到大儿子张海威的家中,天伦之乐使张国焘的心情好了起来,不愿再回到严寒难忍的老人病院,不由得脱口而出:“病院有时暖气关闭,冷得我时作呕吐。”一家人听后,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但不回老人病院又能去哪儿呢?3个儿子都勉强度日,再加上张国焘就更拮据了,最后,他只能回到他不愿住的老人病院。当张国焘离开家时,杨子烈为他准备了几床毛毯,使他减少些严寒。 这年冬天的加拿大异常寒冷,大雪连绵不断。12月2日夜,病床上的张国焘翻身时把被子与毛毯弄到了地上,数次按铃叫护士却无反应。张国焘只有默默地忍受着严寒的折磨。身体已虚弱不堪的张国焘受此风寒,健康状况急转直下。3日凌晨5时,张国焘已处于弥留之际。当他想再看一眼亲人时,身边却空无一人。当亲人赶到老人病院时,张国焘已去世多时。 当处于事业巅峰时期的张国焘率10万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将士转战川陕,觑视前来与四方面军会师的毛泽东率领的一万多中央红军时,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晚年是这个样子,不会料到自己死后子女竟出不起丧葬费。张国焘三个儿子都有家小,无力分摊全部丧葬费,杨子烈只有告知蔡孟坚。蔡孟坚通过黄少谷转告了蒋经国。几天后,国民党中央秘书长蒋彦士电汇蔡孟坚3500美元,用于处理张国焘的后事。1979年12月5日,张国焘被安葬在多伦多的一个公墓中。 摘自《百度百科》
张国焘墓的人物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是陈独秀李大钊的学生,从搞学生运动到搞工农运动,张国焘都亲力亲为,勇于负责。一、四方面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号称中央红军)仅不足一万人马,张国焘认为自己如此兵强马壮,却要向兵弱马羸的朱毛俯首称臣,很不公平,遂另立中央,对朱毛的电文称以中央的名义云云,分裂红军。到延安之后,屡屡拒绝挽救,继而对党存叛逆之心,于1938年4月借祭祖之际,出走武汉,投奔国民党,终又为国民党所弃。1979年在加拿大病逝,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