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薄皇后
《史记·外戚世家》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 翻译: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把一名薄姓女子许配给太子为妃。等到景帝即位,立薄妃为皇后。皇后没有儿子,故不受宠。因此薄太后驾崩后,景帝就废掉了薄皇后。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孝景薄皇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取以为太子妃。景帝立,立薄妃为皇后,无子无宠。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废后四年薨,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翻译:孝景帝的皇后薄氏,是和孝文帝薄太后同族的女子。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把一名薄姓女子许配给太子为妃。等到景帝即位,立薄妃为皇后,薄皇后没有儿子故不受宠。立为皇后第六年,薄太后驾崩了,薄皇后也英雌被废。被废后四年就去世了,葬在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薄皇后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后,她究竟做了什么事?
因为汉景帝刘启不喜欢她,再加上她无子,既无夫君宠爱,又无子嗣傍身,薄皇后在后宫的处境并不好,所以她最后被废掉了。 薄皇后是是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由当时的薄太后指给刘启的太子妃,刘启登上帝位后,封了太子妃为皇后。不过薄皇后是薄太后为了巩固薄家地位而选的薄氏女,并不得刘启的喜爱,封她为皇后也是看在薄太后的面子上。薄皇后虽然端庄贤惠,也跟刘启做了20多年的夫妻,但是却没有生育子女,在刘启的后宫并不占优势。当时最得刘启宠爱的姬妾是生有大皇子的栗姬以及后来的王姬(汉武帝的母亲)。刘启当上皇帝后,尊薄太后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还在世时,薄皇后与刘启虽不恩爱,但也算相敬如宾,地位也还算稳固。但是,太皇太后去世后,薄皇后的地位就有些风雨飘摇了。 先是有栗姬仗着自己生下了长子刘荣,怂恿汉景帝刘启立刘荣为太子,在经过一份慎重的考虑后,刘启立了刘荣为太子。栗姬又准备向薄皇后发起进攻,薄皇后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衅。因为儿子被封为太子,栗姬春风得意,拒绝了馆陶公主的示好,遭到了馆陶公主的嫉恨,于是馆陶公主与王姬达成了合作,栗姬不久后便失宠,她的儿子也被废。此时的薄皇后在两姬的夹攻下,皇后位置变得更加岌岌可危,终于在不久后被刘启废除了皇后之位。之后王姬顺利当上皇后,他的儿子也被封为太子,也就是之后的汉武帝。 其实,薄皇后和汉景帝刘启婚姻,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当时的薄太后需要薄家再出一个后宫之主,以巩固薄家的地位,而刘启的势力还不足以通薄氏抗衡,也需要薄氏的支持,所以他同意取薄皇后为妻,但是他终究不喜欢薄皇后,所以薄皇后落得被废的下场。
刘邦与薄太后
刘邦去临幸一个寡妇,结果却发现这个寡妇长得不怎么样,转身就要走,可这个寡妇哪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拉住刘邦的衣角不让刘邦走,并说出了一句让刘邦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她的话。这个寡妇就是薄太后(当时叫薄氏),是后来的汉文帝的母亲,她说的那句话就是:“陛下,我昨晚梦见我肚子里飞进了一条龙。”说薄太后是寡妇是因为她嫁给刘邦之前曾经是魏王魏豹icon的老婆,后来魏豹被韩信干死,他的妻妾一股脑的都被刘邦搞到自己的后宫了。
这些女子中就包括三个非常重要的人,她们分别是薄姬,管夫人,赵子儿。这三个人曾在魏王后宫就是好闺蜜,所以被刘邦俘虏以后,她们三人就学着陈胜,吴广做了一个约定:“苟富贵,勿相忘”。可是管夫人,赵子儿长得比较漂亮,薄氏相对来说就比较寒碜了,所以她们三人来到刘邦的后宫以后,管夫人和赵子儿很快就被就刘邦临幸了,而薄氏等了一年多也没有等来刘邦,好像刘邦已经把她给忘记了。直到有一天,刘邦带着管夫人,赵子儿一起来到了河南的成皋台,此时薄氏的两个闺蜜便和刘邦谈起了往日的约定,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薄氏抱不平。
刘邦听了他们两个的话之后,顿时对薄氏来了兴致,他答应管夫人,赵子儿,等回到皇宫,一定去临幸薄氏。果然,刘邦说到做到,他回去之后,便命令把临幸薄氏安排在了自己的工作日程上。等到了日子,他饶有兴致的来到了薄氏的房间内时,顿时失去了兴致,可能是觉得薄氏不那么好看,想转身就走。薄氏见状,慌的不行,她知道,刘邦这一走,自己往后余生可能只能是与青灯相伴了。
说时迟,那时快,薄氏脑袋瓜上面突然出现了一个智慧之灯,此时,她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她拉着刘邦的衣角,满脸委屈地说道:陛下你不能走,我昨天晚上梦到了我的肚子里面飞进了一条龙。刘邦一听这话,心想:呦呵,这是要将我军吗?看来这次我是要非留下不可了……
其实,古代对于传宗接代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视的,薄皇后说自己肚子里面飞进了一条龙,代表这次她肯定能够怀上龙子,刘邦无论如何也不能忤逆上天的心意。
说实话我们不得不佩服刘邦,他是个真男人,看着眼前长得不是那么漂亮的薄氏,他心中不想,但是却用行动力去默默的吹灭了屋内的青灯,因为在刘邦这个真男人眼里,关了灯是都一样的。也不得不说薄氏真的是一个运气极佳的女子,就这么一次,薄氏竟然就真的怀上了龙种。而刘邦也真的只给了薄氏这么一次机会。
不久之后,薄氏生下了皇子,刘邦为其取名叫刘恒。都知道刘邦是个惧内的人,他的皇后吕氏是一个绝对的女强人。刘邦死后,吕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肆意地残杀刘氏皇族,甚至是连刘邦的儿子也不放过。而刘恒在这场残酷的虐杀皇族的斗争中得以保存,则是完全得益于薄氏的精明。薄氏深知后宫险恶,所以在刘邦去世之后,他就果断地提出,要跟着儿子刘恒去自己的封地去生活。而刘恒在代国时,薄氏也经常教导他,让他低调行事,猥琐发育。就这样刘恒巧妙地躲过了吕后的残杀。
等到吕后去世之后,大臣们把往日对吕后的积怨全都发泄到了吕家人身上,没过多久吕家人基本上就被残杀殆尽。这个时候就需要再找到一个合适的皇位继承人,这个人必须和吕家没有关系才可以。而大臣们找了一圈,终于在遥远的代国发现了刘邦竟然还有一个儿子,这个人就是猥琐发育了很多年的刘恒。于是大臣们将刘恒接回了皇宫,当了皇帝,他就是开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交朋友不在乎多,而在乎精,就像薄氏交的两个朋友,能够在自己最低谷的时候及时的拉自己一把。第二,凡事要低调行事,在自己没有强大的能力之前,不要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要处在旋风的中央,要躲在旁边,积极运作,才能不被旋风给卷走。这就是薄太后用自己的一生教会我们的为人处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