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戴季陶的介绍
戴季陶的介绍
提示:

戴季陶的介绍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1,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2,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3。

【戴季陶简介】戴季陶怎么死的?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提示:

【戴季陶简介】戴季陶怎么死的?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戴季陶简介】戴季陶怎么死的?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戴季陶是 *** 元老之一,他一步步帮助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并将其扶上 *** 总裁的位子,深受蒋介石信任,有着蒋介石的“国师”之称。他是中国政治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最后却选择了吞安眠药自杀。那么戴季陶为什么自杀呢?让我们通过他的历史生平简介来认识一下他!   戴季陶简介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生于四川广汉,原籍浙江湖州。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 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戴季陶,中国政治家、中国 *** 元老之一,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戴季陶历史生平   1891年出生在四川广汉。   1905年,14岁的戴季陶留学日本,进法政大学学习。   1911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参加了上海起义。   1912年,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办《民权报》,后任孙中山秘书,并受命进行二次革命的军事联络活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   1916年10月6日,长子蒋纬国诞生,后被蒋介石收养。(蒋纬国于自传-《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表示其父为戴季陶,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   1917年,任护法军 *** 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兼大元帅府秘书长。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曾大力推广社会主义,1920年5月,参加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起草“中国 *** 纲领”,是中国 *** 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后来因孙中山反对而退出 *** 。   1924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任政治部主任。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积极从事 *** 煽惑活动。连续发表《国民革命与中国 *** 》、《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歪曲和篡改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为 *** 右派蒋介石等人篡夺革命领导权提供理论根据。   1927年,积极参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制定了《离俄清党谋略纲要》。   1928年以后,历任国民 *** 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   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   戴季陶自杀   1949年2月11日于广东省 *** 广州东园招待所,服安眠药自杀。之所以选择自杀,是因为 *** 失势后,他既不愿随蒋介石残喘台湾,又怕成为 *** 的俘虏。已经无路可走,只好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   西安事变爆发后,戴季陶支持何应钦等讨伐派,力主派大军平定张杨,与宋美龄发生激烈争吵。戴季陶逐渐失宠,失宠后,身体也每况日下,患上了神经衰弱症。抗日战争胜利后,戴季陶郁郁寡欢。他认为 *** 的势力发展壮大,会取而代之 *** ,极力反对国共谈判,并向蒋介石进言。   全面内战爆发后, *** 先后在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中一败涂地,戴季陶忧心如焚。1948 年12 月28 日,戴季陶登机飞往广州前曾到考试院怀旧,悲痛难禁,唏嘘涕出:“这一去,不知何日重又来?恐是不再矣!”戴季陶身在广州,心系时局,但事与愿违。1949 年1 月21 日,蒋介石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在家乡以 *** 总裁的身份遥控时局,要在台湾复兴,并通知戴季陶入台。戴季陶一口拒绝,想回四川老家养老,但他又觉得 *** 得到四川后,肯定不会放过他,他更不想当他们的阶下囚。身患疾病的戴季陶,于1949年年2 月11 日,他选择了安眠药自杀。

戴季陶的夫人及子女介绍,戴季陶家庭成员(图文)
提示:

戴季陶的夫人及子女介绍,戴季陶家庭成员(图文)

戴季陶的夫人及子女介绍 戴季陶,蒋介石结拜义弟,孙中山秘书,是民国时期颇有影响的历史风云人物。自古以来,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风流,感情生活十分混乱,戴季陶亦是如此。那么这位风流的家庭成员都有谁,几位夫人,几个儿子,几个女儿。  戴季陶家庭成员: 发妻:钮有恒,生子戴安国 第二任妻子:赵文淑,生女戴家祥 妾:赵令仪,张静江的义女 女儿:戴家祥,生母赵文淑,1926年出生 儿子:戴安国(生母钮有恒)、蒋纬国(生母重松金子) 戴季陶的夫人简介 戴季陶发妻钮有恒:原名浩,字养吾,浙江吴兴人,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居士之夫人。宿世具有慧根,七岁发心学佛,每日当天空将亮、明星出现时,即坐在庭院中的大树下,诵念《心经》、大悲咒、及阿弥陀佛圣号。如此经过数年,感得头顶放发光。十七岁时,想要出家为尼,母亲不允许而苦苦地劝她回来。起初进入庞氏浔溪女学,与教师秋瑾,交往非常亲近。秋瑾入狱以后就偷偷地返回家中,改名为有恒,毕业于吴兴女学堂手工专修科。 1911年,与戴季陶结婚,加入同盟会,孙总理中山先生非常器重她。1929年,立志长年吃素。1937年,抗战军事兴起,隐居于上海,每日礼佛一千拜,回向给一切众生,皆能普遍获得安乐。1942年4月,极为艰辛地来到四川,落发并穿上僧服,5月到达重庆,居住在上清寺陶园,修持更加精进。9月15日,忽然因脑溢血逝世,年57岁。 戴季陶第二任妻子赵文淑:戴季陶的外甥女,因戴季陶的妻子钮有恒需在家经营家里的500亩水田,照料家务与儿子戴安国,不能随戴季陶因革命需要而在外奔走。钮有恒考虑到戴季陶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身边需要有人照料,便派外甥女,赵文田的姐姐赵文淑去服侍戴季陶,戴季陶将外甥女奸污了。此时的赵文淑已经订婚了,是要准备出嫁的,戴季陶戴季陶利用他的职权和钱财,解除了赵文淑与未婚夫的关系。1926年春天,赵文淑生下一女,取名家祥。钮有恒1942年去世后,戴季陶才与赵文淑正式结合为夫妻。在戴季陶于1949年自杀后的第二年,赵文淑也去世了。   戴季陶的儿子简介   戴季陶的两个儿子 戴安国:戴安国是戴季陶的“儿子”,拜蒋介石为“义父”,他与纬国像弟兄一般亲近。戴安国在大陆曾任交通部民航局局长,后在台湾任过“中信局”驻欧代表,曾在空军服役,以中将衔退役。1984年11月11日因胃癌在台北去世。 蒋纬国:蒋介石次子,其实际身份是戴季陶的儿子。蒋纬国是戴季陶与日本护士重松金子所生,1914年,蒋介石在上海计划发动武装行动,因败露而逃往日本,和戴季陶共同流亡。其间,戴季陶结识了当地护士重松金子,1916年10月6日,金子产下蒋纬国。几年后,金子过世。戴季陶下笔千言,却天生惧内,以原配钮有恒性情较烈,竟在纬国生母携他找上门来时不敢相认,只好托请好友蒋介石认其为子。蒋介石为此子取名纬国,送予在上海结缘的侧室夫人姚怡诚负责抚养。从此,蒋纬国便成了蒋介石和侧室的孩子。

戴季陶一生写过多少诗?
提示:

戴季陶一生写过多少诗?

1、顺庆府中学堂留别 一九○六年底 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存亡忆记中。 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 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2、赠 诸 友 一九○九年初 志士恨无穷, 孤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3、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 一九一六年春 己饥己溺是吾忧, 急济心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仍作棘荆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 唯看砥柱正中流。 4、题 护 国 岩 一九一八年秋 曾记项城伪法苛, 佯狂脱险是松坡。 清廷奸佞全民蠹,专制淫威碍共和。 京兆兴妖从贼少,滇黔举帜义军多。 风流鞭策岩门口,将士还乡唱凯歌。 5、石 公 石 婆 一九一八年 屹立千年共白头, 几经沧海历春秋。 狂风飒飒无心动,细雨霏霏助泪流。 似悯苍生遭战劫,谁怜二老守荒丘。 青山绿水长相伴,难解胸怀万斛忧。 6、征 人 怨 一九一九年八月 家园在望我当归,无奈人民盼解围。 枉自梦魂萦弟妹,空教心事负庭闱。 玉关杨柳悲摇落,金井梧桐感散飞。 起舞闻鸡生叹息,总因血战咎功微。 7、征 人 怨 一九一九年八月 频年征战苦催人,一着征袍困此身。 戎马仓皇滇蜀道,风烟迷漫永泸城。 羁縻一水销豪气,转战孤城负好春。 几度慰忠亭下望,困民水火泪沾巾! 8、艾承庥局长六十寿赠诗(四首)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其一 颂寿难忘脱难朝,携将圭碗赠箪瓢。 公今六十身犹健,我甫知非鬓已凋。 血战疮痍嗟满地,操戈逐鹿睥群枭。 人皆可以为尧舜,誓救生民路一条。 9、其二 一戎衣竟溃纷争,回首韬机尚自评。 鲁肃赠长者意,元璋留柬故人情。 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10、其三 我本江南一鲰生,十年从事亚夫营。 身经沧海羞逃世,力挽狂澜岂为名。 别有良图酬壮志,难忘盛意向前程。 劳人乌马空归去, 大好河山创太平。 11、其四 神州沉陆世沧桑,锦绣河山怀虎狼。 观变安居徒负负,乘时窃利正忙忙。 人生乱世心难测,我欲回天力自强。 火热水深民望救,安危度外不思量。 12、金 缕 曲 泸 江 感 怀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一片泸江雾。冷浸浸慰忠亭畔, 睹茔怀古。艳李华桃闻鬼哭,南北两军俱殁。长伴了冰天雪窟。滇海英魂归不得,就燕云烈魂都消没。猛想及,发毛竖。 天涯游梦萦故土,十余年逶迤草莽,抛离残骨。算是龙蛇真陆起,一晌东流西出。仔细数纷争军阀。大半劫灰烽影里,有谁执笔论存评覆。今昔感,悲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