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有多大的作用?
我们人类是用鼻子呼吸,还有肺,而且肺是我们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那么地球有肺吗?是的森林就是地球的肺呀,尤其是亚马逊雨林被全世界是公认的地球之肺。为什么这么形容亚马逊雨林呢?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的肺是如何工作的。大家都知道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进入身体的各个组织。然后,身体内无用的二氧化碳再通过肺排出体外。这样就完成了气体交换,维持人体的正常呼吸。 那么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是如何呼吸的呢?难道也和我们的肺一样吗?是的方法类似,但是和我们呼吸交换气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说,亚马逊雨林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亚马逊雨林中的植物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将氧气释放到空气中供我们呼吸。亚马逊雨林很大吗?能释放出那么多氧气吗?亚马逊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虽然亚马逊雨林无法提供全人类呼吸的氧气。但他们产出的氧气至少占到全球氧气总量的两成,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了。 亚马逊雨林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大的雨林里面有很多小动物。是世界上物种最多的雨林。动植物种类都很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动植物王国。但是雨林的面积每年都在不断缩小,里面的很多动植物都死掉了,具体原因还是因为人们为了发展经济,毁林造田,非法砍伐,采矿破坏,修路建房等生产活动。再加上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大火。这都使得亚马逊雨林不断地被破坏。 再这样继续下去,会不会有一天雨林就不复存在了呢?雨林要是没了,里面的动物是不是也就要消失了?影响远远还不止这些,大火会使更多的二氧化碳还放到空气中。而一旦雨林不在了,无法及时吸收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瞬间飙升。加速全球变暖,南北极的冰川就会快速消融,地球的生态会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对于人类来说,可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亚马逊雨林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肺”?
我们知道肺是用来呼吸的,把亚马孙雨林成为肺,说明雨林承载着地球呼吸的功能。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实无论是雨林还是森林还是树林,只要是植物都有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而产生氧气,这与动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正好相反,动物是吸收氧气,而产生二氧化碳如果地球上没有植物了,那么地球上就相当于没有氧气了,人类就只能走向灭亡。由此可见植物在地球上的作用有多么重大。 只不过一颗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量有限,而亚马孙能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因与就在于,它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各种各样的植物。亚马孙雨林占全世界雨林总量的一半,占全世界森林的五分之一,想一想这么多植物聚在一起产生的氧气量将会是巨大的。 亚马孙雨林所产生的氧气量占全球氧气量的十分之一。地球上每个人都在呼吸着亚马孙雨林所产生的氧气。不仅产生氧气,同时还承担着净化空气的功能。如果亚马孙雨林消失,地球上的氧气将会变得很稀薄,每个人都会像生活在珠峰上一样。
亚马逊森林火灾会对整个地球生态产生什么影响?应当如何应对?
亚马逊森林作为地球之肺,连续的大火不仅带来的是无数树木被烧毁,同时也一、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面对肆虐的火灾,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科学的手段去治理灾后的亚马逊森林,保护地球之肺。 一、亚马逊森林大火 2019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给位于巴西地区的亚马逊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场大火持续了3周以上,火灾覆盖了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等邻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位列全球森林火灾之首。随着近些年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森林资源对全球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世界每年需要近十亿棵树来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全球输送氧气。而此次的火灾无疑对世界而言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从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到全球变暖的速度增快,多个物种的频频消失再到地质灾害的频发,一系列的蝴蝶反应都随着这场大火而来了。 二、亚马逊森林的作用 亚马逊森林作为地球之肺,每年可以吸收近6亿吨二氧化碳。占据全球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总数的四分之一,对调节全球气候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大气的污染净化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亚马逊森林同样也是地球上数百种生物的家园,它们有的常年栖息于此,亚马逊森林在保护珍稀物种的发展上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如何保护亚马逊森林 面对亚马逊森林的大火,显然我们人类应该意识到先要团结起来,积极灭火。各个国家需要共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无意指责巴西政府对于此次亚马逊森林大火的隐瞒态度,但是我们需要从这场大火中学到些什么。我们需要在对森林保护方面从制度设计到体系的完善再到指挥协同、灾害预防、及时补救几个方面通力合作,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森林的火灾应急能力,和谐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
亚马逊森林火灾会对整个地球生态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了应对在亚马孙雨林肆虐的火灾,中国建筑师为空中消防战士——无人消防机设计了巨大的高塔作为它们的消防站。 一只犰狳从树后蹿出,在一堆树叶中搜寻食物。突然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异响,这只穿山甲般的小兽立马将爪子搭在脖子上,蜷缩成一团。烟雾在不远处袅袅升起……很快就腾起了火焰,并蔓延开来,但消防员恐无从着陆:这一幕发生在亚马孙雨林深处。然而,透过树梢可以看到远处高塔上似乎有一队不明飞行物起飞并迅速靠近。 这些是装备消防水枪的无人机。50余架无人机在树枝间穿梭,在起火点上空停稳并向下喷水,至水耗尽就返回高塔补充。在这样的“滂沱大雨”下,原本肆意横行的火苗很快缴械投降。无人机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 醒醒,别做梦了。在亚马孙雨林深处的火灾确实存在,但高塔和空中消防战士暂时还只是五位中国建筑师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批名为“雨林守护者(Rainforest Guardians Skyscraper)”的概念建筑是他们参加2014年度业内前卫杂志eVolo摩天大楼设计竞赛的作品。 该设计并未获得一等奖,但由于它针对森林火灾这一自然灾害的独特设计而获得鼓励奖。最近这二十几年,火灾光顾亚马孙盆地的频次翻了一番。1998年,一场特大森林火灾蹂躏了巴西北部罗赖马州12000平方千米的植被。大火持续了4个月,罗赖马州7%的森林面积就此消失。 祸不单行,即便火灾停止了,森林仍无法归于平静。“高大的热带雨林在火灾肆虐后重振生机的本领并不比它们抵御火灾的能力强多少,热带雨林被焚毁而腾出的空间很快被火灾后迅速生长的热带稀树草原占据,而其生物多样性远不及热带雨林。”美国伍兹霍尔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研究员迈克尔·科(Michael T. Coe)解释道。热带稀树草原的高草和灌木仅需2至3年即可长成,然而热带雨林需要长达数个世纪才能恢复至原先的状态。 总之,火灾在令森林消失的同时使稀树草原得到迅速扩张……而麻烦在于,稀树草原相比热带雨林更为干燥且极易引燃。一旦起火,火势在稀树草原中将以惊人的100米/分钟的速度蔓延,而在热带雨林中不过0.5米/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