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插曲《枉凝眉》歌词是什么?
枉凝眉 原唱:陈力 填词:曹雪芹 谱曲:王立平 歌词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啊 扩展资料 《枉凝眉》是由曹雪芹作词,王立平作曲,陈力演唱的古典歌曲,该曲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发行于1987年 。在该曲的作曲者和演唱者被定下后,起初曾有不少人对作曲和歌手人选表示质疑。但最终,王扶林顶住了压力,创作者完成了《枉凝眉》的创作。 2019年11月,该曲获得新时代国际电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视金曲的称号。
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
曲子采用先扬后抑两相映衬的手法,表现了遭受封建社会迫害,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者的内心憋痛,不绝如缕地传达出伤感哀怨的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曲子主要描写红楼梦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的故事,林黛玉泪尽而逝。 扩展资料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红楼梦十二支曲》乃至于《红楼梦》全书有一些情节是表观爱情的,对于那种庸俗低级“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曹雪芹是反对的。 曹雪芹所肯定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伦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封建社会末期思想斗争的一种反映。 《枉凝眉》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一支曲子,是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林黛玉泪尽而逝。这首曲子借助于“谈情”而“谈政”,表现作者的衰贬和爱憎。 尽管作者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枉凝眉》中尖锐地提出问题以后,因无力作出正确的回答而陷于苦闷;尽管作者由于对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估计不足,看不到摆脱毁灭命运的政治出路, 因而把封建叛逆者的歌颂变成了凄凉的挽歌,然而他的爱憎褒贬却是那样的鲜明,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红楼梦主题曲原唱13首
红楼梦的13首主题曲是《序曲》、《引⼦》、《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叹⾹菱》、《题帕三绝》、《好了歌》。原唱陈力。 1984年,王⽴平向《红楼梦》剧组⾃荐获准,此后历时四年,耗尽心力完成了《序曲》、《引⼦》、《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叹⾹菱》、《题帕三绝》、《好了歌》13⾸歌曲。 其中仅⼀⾸《葬花吟》就费时⼀年零九个⽉,⽤他⾃⼰的话形容“这是我投⼊感情最多、⾯临压⼒最⼤、遇到困难最多的⼀次创作”。 《红楼梦》 《红楼梦》是由丁亚民编剧,钟本伟、张玉嬿,邹琳琳,徐乃麟,王玉玲,郭慧雯,胡惠玲,汤兰花,李星瑶 主演的电视剧。 讲述影片情节紧扣宝黛爱情发展这条主线,突出展现宝玉和黛玉从初识、初恋到定情,直至黛玉亡故的全过程。情节的紧凑使得剧中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人物也在剧烈的矛盾中得以充分刻画。红楼梦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部艺术电影。
红楼梦里所有的歌曲
《红楼梦序曲》《枉凝眉》《葬花吟》 《晴雯歌》《好了歌》 《聪明累》《分骨肉》《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紫菱洲歌》《叹香菱》《红豆曲》《红楼梦引子》。 1、《枉凝眉》 《枉凝眉》是由曹雪芹作词,王立平作曲,陈力演唱的古典歌曲,该曲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发行于1987年。 2019年11月,该曲获得新时代国际电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视金曲的称号。 2、《叹香菱》 《叹香菱》是曹雪芹作词,王立平作曲的音乐单曲,是1987年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30集片尾曲。 3、 《晴雯歌》 《晴雯歌》是电视剧《红楼梦》里的插曲,歌曲唱的是贾宝玉的丫鬟晴雯,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词来自于原著,由曹雪芹所写。 4、《好了歌》 《好了歌》是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插曲。由王立平作曲并演唱。《好了歌》其实是一个局外人来唱,这是曹雪芹感叹人生很重要的一首诗。 5、《聪明累》 《聪明累》是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插曲。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