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内容与特点?
景观规划主要是通过对景观构成要素(自然要素:山体、水系、植被和田野。人工要素: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园林和环境小品)的归纳分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构筑景观的总体格局,建设结构合理、特色浓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的景观体系。一般来说景观体系应包括景观点(景区标志、广场、雕塑、公园绿地、对景建筑等)、景观带(道路、植被绿化带、江河等)、景观区(景观点和景观带的组合)。
景观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及单纯的功能要求,它还和人们的心理及精神要求相结合。景观规划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宏观到微观,大到几十平方千米的区域规划,甚至大到整个人类与自然的最佳关系。它涉及风景区、城市、公园、旅游区、街头绿地、工厂、居住区环境、纪念性场所等各种设计,它以创造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为目的,同时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求,达到“天人合一”。景观规划还具有大众性和艺术性;它是以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工程技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道路,水体,铺装和设施景观。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景观设计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以及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景观设计的素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这里谈的地形,是指景观绿地中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景观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景观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常一般的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内容。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二、景观设计的限制因素 景观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景观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1: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以上海为例,50-60年代的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附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三、景观设计的作用 景观设计中的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来说,主要有四点: 1、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2、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景观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3、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4、组织景观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在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术,如VR仿真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地形的表现,以便真实地模拟实际地形,表达景观设计后的场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四、景观设计中的道路设计 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规划中的景观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 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不管采取什么式样,景观道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景观道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道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道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道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景观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而在条件并不太好的地区,一般就不是这样。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景观道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有的`地区景观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 五、景观设计的运用原则 景观的设计当然应该首先注重实用,同时其所设置的环境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场所,所以应该以适合、适用为原则。各项设施、设备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必须要了解设施物的实质特征(如大小、质量、材料、生活距离等)、美学特征(大小、造型、颜色、质感)以及机能特征(品质影响及使用机能),并预期不同的设施设计及组合、造型配置后所能形成的品质和感觉,确定发挥其潜能。另外,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设施景观的安全性,以防止它们被盗或遭到破坏,大型的运动设施应建造必要的围护。对于小型的设施应该把它们牢固的安装在地面或者墙上,保证所有的装配构件都没有被移动、拆卸的可能。 ;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河道景观作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交际的场所,而且还能起到调节水生态系统的作用。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道护岸形式 在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的普通护岸时,要使其外表朴实自然,这样能很好的和周围环境相融合。 在构思护岸的平面形状时,要将舒缓怡人作为出发点,避免小尺寸和小圆弧式的变化,以免破坏河川的美观;也不要为了追求视觉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使用不必要的曲线。 在平面形状的变化上,应该采用大单位空间变化为主细微变化为辅的方式,通过处理局部水体使水流形态发生变化,或者培植水生植物和鱼虾等小动物的方式,使景观变化自然得体。 合理利用地形 在进行河道的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求工程师对河流的上下游情况做到充分了解。 一些河流附近散落的局部低洼,要在尽可能保持原状的基础上塑造生动的景观,并与河流连通起来。 其次,设计水体的岸线要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代替僵硬笔直的直线,来体现流水的顺畅柔美。驳岸和池底要尽可能保持天然状况,并要与地下水连通,这样能使清洁和更新水体的.费用大大减少。 最后,可以用卵石和原木加藤本植物来稳固冲刷较强的区域。如果是抛石驳岸,在选择石块时应选用带棱角的,并依据风浪的冲击力来决定其大小;或是用碎石打底,上面再铺以大石块加固;或者先在河底设置钢筋框,再填充上比网孔大的石块。 总之,要避免过多的使用钢筋混凝土和浆砌块石等不环保的材料。 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应该包含多种水生动植物。城市河道一般都没有深潭和缓冲带,所以水生植物不仅为鱼类提供着食物,还为它们提供栖息的场地。 同时,还能通过生态循环起到净化水质、降低水体营养化的作用。从景观的方面来看,在水中种植各种形态特征和花期不同的水生植物,也符合了人文化水体景观的要求。 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都不会太短,如果做成同一种主题风格,就会很容易让人产生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也与设计者的本意大相径庭,同时也不利于营造滨河主题公园。 因此,在场地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一条河流分割成长短不一的数段,并使每一段的主题风格都不尽相同,可以使自然风格的,可以是彰显文化气息的,也可以是反映历史进展的,用与之相呼应的景观来营造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样设置出来的景观将是人文与自然融合、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层级结合。 同时景观的主题应根据场地条件和环境来灵活设计,如在开阔的场地,其河面景观就要设计的相应开阔,可以通过设置生态驳岸的方法来达成,比如说在岸坡和附近大片地上上种植绿化植物,建造一些休憩设置以供人们游玩,以自然生态为主的亲水走廊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学科,需要综合考虑方可突出实际效果。城市河道设计应该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注重景观生态环境改善。河道景观设计不仅起到了美化城市、修复河流生态的效果,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满足了人们亲近大自然的要求。所以,在城市河道规划设计中,要重视河道景观设计,创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1.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河道景观是指以河道及周边环境为景观主题的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涉及诸多方面,要使河道景观设计达到预期效果,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1格局连续性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保证景观格局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沿河岸设计足够宽的绿化带,建立完整的河道绿色廊道,与郊野生物带连通,保证河道的生物廊道功能,并尽可能向城市内部渗透,与其它绿地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 1.2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处理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从属关系,服从、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处理好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关系,力求达到水安全与水景观协调统一。 1.3保持生态平衡原则 进行河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在不破坏总体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自然景观美化处理,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河道景观设计应尽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实现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河道景观。因此,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减少对周边原有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要重视对植被的`保护。 1.4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自然要素,还需考虑城市的文化底蕴,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设计与城市文化相融合的景观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自然景观与人类文明有机结合,城市水域景观才能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 1.5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河道设计考虑观赏者视觉美感,还要设计供游人休憩的简单基础设施,形成舒适的水边空间,供人们接近水面欣赏水景,满足休闲、娱乐和健身等活动等要求。 1.6观赏性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应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充分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物。在满足河道生态需求的同时,形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 2.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内容 2.1城市河道总体规划 城市河道属于城市水网络,因此,设计时需重视整个流域的总体规划设计,从而保证河道在生态、工程系统上的完整性。总体规划属于前期阶段,通过前期考察、调查,拿出可行性报告,在此基础上立项,最终制定总体规划方针、政策。 2.2城市河道景观的平面布局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要因地制宜,尽量保持河道的天然形态,避免直线和折线的河道设计,不必强求平行等宽、整齐划一,在解除河道瓶颈、保证河流畅通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不仅具有特色的河道形态景观,而且能够在凹岸形成深潭、凸岸形成浅滩,交替出现的深浅水位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从而实现河道的美学价值。 城市河道平面布局还需结合河道实际地形,进行合理分区布局,河道景观呈线形带状,平面布局应注重连续性,应相互呼应。节点处进行重点设计,注意主次分明,在一定长度的河道景观带中,设计应有主题突出的亮点。节点位置应结合地段、人流量等因素进行综合选取。各功能区、景点间应相互借景,形成视觉上的引导性。 2.3城市河道护岸设计 河道景观设计对普通段护岸应注意融入到整体风景中去,护岸尽可能缓,堤线尽可能宽。根据实际工程,舍弃传统的矩形、梯形断面形式。在一定长度内,形成水流速度缓、急变化。常见的护岸主要有山石护岸、仿木护岸、真木桩护岸、生态墙壁护岸、轮胎护岸、干砌石护岸。总体上可分为人工型护岸、生态型护岸两种类型,人工护岸根据断面的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可分为垂直式、缓坡式、分级式、组合式护岸几种类型。 2.4河道景观的交通设计 河道景观的交通道路连接着区域内的多种元素,交通设施直接关系居民进行滨水活动的行为。设计河道景观的交通设施,重点在于合理的交通组织及其道路设计。 2.5城市河道的构筑物设计 河道景观的构筑物主要指建筑和桥梁。河滨建筑的设计需要结合实际环境状况、区域尺度以及周边的建设情况,建筑的整体风格需要有地域性与延续性。城市河道桥梁是城市景观河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尺度和形式的变化强化了滨河空间独特的个性。桥梁作为城市河道公共空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景观要有鲜明的个性,在造型、材料等方面应该体现出与所在城市和地区景观的和谐性。 2.6 城市河道的小品及配套设施 城市河道的附属设施包括围护设施、雕塑、休憩公用设施( 长椅、凉亭、厕所、垃圾桶) 、导向标、停车场等,从形状、尺寸、材质、颜色等细节上体现河道景观的品质。小品及配套设施的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天然材料,色彩、形态设计风格应该相近或一致,突出景观效果、体现区域特征。 2.7城市河道绿化走廊设计 河道两岸的绿地,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变化的河岸形成绿色走廊,将景区连接为一体。选择植物时,以易成活的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尽量种植适宜本土环境生长、具有美化效果、经济、适用的植物,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遵循“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为主,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慢生树为主,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的种植原则,以形成合理良好的乔、灌、草组成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种植于水边的植物,应选择耐水的乔灌木、花卉、草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