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4名戍边英雄在中印边境牺牲,被授予什么称号?
4名戍边英雄在中印边境牺牲,被授予什么称号?
提示:

4名戍边英雄在中印边境牺牲,被授予什么称号?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时空》2月19日消息:因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据悉,2020年4月开始,有关外军违反两国协议协定,抵边越线搭建便桥、修建道路,频繁在边境越线争控,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导致边境局势陡然升温。 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祁发宝组织官兵一边喊话交涉,一边占据有利地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增援队伍及时赶到,官兵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扩展资料: “宁肯高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 有人团圆,是因为有人守护团圆。这个春节,在喀喇昆仑高原驻训的新疆军区某师官兵,学习英雄事迹、激发练兵热情,成为自觉行动。 连长李传江说:“利用冬季寒冷时节,集中研究高原实战中诸多重难点问题,官兵们士气一直很高,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今年1月,这个团列装15式轻型坦克。新装备到来后,如何充分发挥战斗力,成为全团上下最关心的事情。春节期间,官兵们几乎没有休息,训练一直抓得很紧。 战士牛鑫垚说:“现在我们有了新装备,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我们要加紧训练,更加熟练运用装备,做到随时亮剑迎敌。” 参考资料来源:辽沈晚报-首次披露!4名解放军官兵在中印边境牺牲

烈士母校发声致敬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英雄,他们在校时是什么样?
提示:

烈士母校发声致敬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英雄,他们在校时是什么样?

在2020年6月的中印边境冲突中,我国有4名官兵牺牲,他们是: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其中,在守卫边疆英勇牺牲、被中央军委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的某边防机步营营长陈红军是西北师大教育学院2005级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根据其老师与同学的回忆,其刚入校的时候,朴素内敛,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是个忠厚老实的孩子。 在校园生活中,陈红军曾经多次和吴昊老师透露出自己有个军旅梦,他喜欢当兵,他想要练就过硬的身体,象父辈一样拿起钢枪,保卫祖国。 所以在2009年毕业时,当这个愿望可以实现的时候,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的陈红军,就临时“变卦”了,参加征兵最终走进火热军营。当他再次出现在学校同学老师面前的时候,身体比原来健硕了,整个人都透着军人的气质。 在老师刘海健眼中,陈红军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孩子,在大学期间做事低调,性格腼腆,永远都是乐呵呵的,在入伍后,每次在返乡探亲或者送退伍的战友时,只要有经过兰州都会来看望老师、同学,每隔一段时间,也会主动给我们打电话报平安,电话里也从来不说苦,不说累,总是说战友对他有多好,军队的生活很好,很充实。 杨玲老师是陈红军在西北师大求学时的心理学老师,在她记忆里,陈红军个子高、皮肤黝黑,很有军人气质。 时任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兼辅导员张建清提及陈红军说,陈红军进入大学时才刚刚18岁很青涩内敛,但也不乏阳光热情。 2021年2月19日,在得知陈红军牺牲消息后,西北师大官微发文致敬英雄校友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永不褪色的界碑!

中印边境冲突
提示:

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边境冲突。该事件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国与印度分别在边境发生了两场边境军事冲突,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虽然中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停火后中方却从已经夺取的争议地点撤出,使得印方实际控制了藏南地区。但是印度军方在战场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决定在中印附近实施了一项“防御计划”以巩固印方于战争所占有的领土范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于边界前沿的几个支撑点军队已经完成部署,但是通向这些地方的交通网线仍没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总理后,决定重新审议印度的安全局势,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快在印度实际控制线内部署军队的计划,以继续巩固印度在此地的军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参加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期间顺带停留于北京,印度外长向北京带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个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继续使边境地带的局势恶化”。当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国大党支持者的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访问中国,这是即20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访问印度后第一次两国之间的高层访问。最终在1993年,两国签订了一项“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的协议,这场边境危机由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