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胡松华的《赞歌》 歌词
胡松华的《赞歌》 歌词
提示:

胡松华的《赞歌》 歌词

歌名:赞歌, 歌手:胡松华 所属专辑:原唱经典名曲珍藏2 鲜花怒放美酒飘香, 欢乐的歌声响彻四方 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 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各民族兄弟欢聚一堂, 奔向美好的前方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 高举金杯把赞歌唱 鲜花怒放美酒飘香, 欢乐的歌声响彻四方 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 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各民族兄弟欢聚一堂, 奔向美好的前方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 高举金杯把赞歌唱 鲜花怒放美酒飘香, 欢乐的歌声响彻四方 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 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各民族兄弟欢聚一堂, 奔向美好的前方 扩展资料: 《赞歌》是1964年胡松华受命于周总理和《东方红》大歌舞指挥部委派,一夜间作词、编曲创作而成的。 创作背景 1964年,在周总理亲自领导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完成。《东方红》是一支3000多人的演出队伍,《赞歌》的诞生是《东方红》大会战中众多故事之一。 《东方红》第六场“伟大的节日”本为纯舞蹈节目,为增强祝贺新中国诞生的欢庆气氛,周总理决定在第六场前段加入一个男高音独唱,最好采用蒙古族的音乐风格同时以舞伴歌。 由于了解到胡松华有刚刚从内蒙古草原“四同”式体验生活回京及独立编创《森吉德马》和《丰收之歌》的背景,这个任务便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肩上。

赞歌原唱胡松华歌曲
提示:

赞歌原唱胡松华歌曲

《赞歌》的原唱是胡松华,也是是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选曲之一。 这首歌是由胡松华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为在当时的京剧“水旗舞”后创造出“闹后取静”的气氛,胡松华在歌曲开头创写了四句无词的新长调,后段音乐筛用了草原民歌因素融汇演唱。就这样,胡松华哼唱编写了一夜,天亮时便把作词、编曲的歌曲定名“赞歌”上交领导。 这段长调因为极其自由,而且没有实词可以作依据来判断音乐旋律的运动,所以一般的人还难以断其句法。只有熟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人才知道它是四个大句。引子以蒙古长调中特有的小三度显示其独特的风格,而宽广的气息和自由的节奏也充分展示了蒙古族人民豪迈奔放、不拘一格的民族性格。 歌曲鉴赏 《赞歌》把蒙古的长调和短调结合起来创出新词,再配上新曲,词曲搭配十分完美。节奏自由、鲜明,旋律抒情,而胡松华的演唱是风格豪放,深情投入,绝妙的长调颤音技巧令人回味无穷。胡松华的演唱以蒙古长调为基础,又科学地借鉴了西洋发声方法。用深沉的气息、饱满的热情以及金属般光泽的音色,向听众传递了蒙古族人民的豪迈激情。 其中的引子虽为散板,极其自由,但并不是没有板,只不过是自由的板,这个自由的板还有很大的篇幅,因为如果中间主要段落太短也会有喧宾夺主之感,而且歌曲的结尾还有一个不短的尾声,所以中段唱两遍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