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槊是什么武器?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 与枪、茅区别: 1、外观:外观跟枪矛类似,长度更长,头较顿,枪身很粗、很结实,骑战(双方都是骑兵)时有奇效,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 2、长度: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 3、枪头: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枪的头较大,相对矛较重,有些甚至为金属枪身,除了刺以外,还可砍砸,枪头更细长尖锐,矛头轻,短,小,中脊隆起,杆子进入到枪头的一半,属于轻头武器。 4、枪杆:马槊的杆,我国古代军阵所用,均为硬木枪杆,而且均要求足够粗,从未有什么弹性要求。而军阵用器的矛和枪,全铁杆的记载很多。譬如王彦章王铁枪,又或者明末的军阵用槊大师石敬岩等,尤其推崇铁枪。 马槊结构特点: 1、首先外形与枪矛一致,不过由考古可以看出,槊锋非常长,远非枪矛的头可以比。 2、有时会装备“留情结”防止冲锋时贯穿敌人无法拔出。 3、马槊杆为通常使用柘木,是细柘杆浸泡油晾干后,用鱼泡胶黏合而成。 4、横向缠绕麻绳,勒入槊杆,使横向受力。 5、再涂生漆,裹以葛布,成为一个整体槊杆。 扩展资料:马槊使用高手: 高敖曹 南北朝时期,北朝著名猛将。出身世家,其父:高翼,东冀州刺史。《北齐书·高敖曹传》:龙眉豹颈,姿体雄异。《北史·高敖曹传》:昂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 尉迟恭 唐太宗手下第一猛将,出身世家(曾祖尉迟本真,后魏冠军将军、渔阳郡开国公)。尤其善用马槊,《资治通鉴》:(李)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勇猛与马槊武艺评价是极高的。 程知节 唐初猛将,程知节(演义称程咬金),出身世家,曾祖父程兴,北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晋州司马。父程娄,济州大中正。《旧唐书》:程知节,少骁勇,善用马槊。 秦琼 大唐猛将秦琼也善用马槊,《旧唐书》: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 李存孝 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晋王李克用之义子。常持马槊冲阵,《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槊
古代兵器马槊
古代兵器马槊 马槊,是长枪的一种,也是中国所特有的武器称呼。它是一种专属兵器,仅为中型骑兵和具装骑兵使用。槊作为长枪的一种类别,最早出现于东汉中期。届时高桥马鞍已经传入中国,东汉也就有了中国最早的具装骑兵,而所用的武器就是马槊。 随后经历了三国和西晋,中国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赢来了第一个具装时代,厚重的甲胄使得先前同样为骑兵所酷爱的长戟被取缔了,最后剩下的骑兵武器自然而然的也就是马槊了。在隋朝和初唐,马槊赢来了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刻。 盛唐以后,史籍便多以枪一类名称取代了马槊这个专有名词。唐末至宋,骑枪有了更多的形制,也就不再拘泥于马槊一种样子了。历史上惯用马槊的大将也是不在少数,大将关羽张飞应当都是善用马槊的。 隋唐时期,大将秦琼、韩擒虎也是有记载使槊名将。当然了,把马槊玩出新花样还是当属尉迟敬德,他独创的马上夺槊术,又是槊技中的顶尖武艺。 马槊相较于步兵使用的长枪,最大的特点在于槊体很长,东汉至西晋时,槊体就有进30CM长。经历了南北朝的洗礼之后,在唐初,马槊的槊体已经长达60CM,型为八楞双刃,体细而厚实,借以马力,足可刺穿当时所有的甲胄。 第二个特点就是马槊的槊杆不是才用单一的白蜡木和杨木桦木制成。为了保证槊杆的坚韧,即在拼刺时槊杆不会折断,有要保证槊杆富有弹性,可以将刺死的敌人尸体弹开而后继续冲锋。所以马槊的槊杆多是复合材料,以木为主题,外裹油浸水泡日晒的藤皮、竹片。只有这样的槊杆,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又能长期使用。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使得马槊的成本非常高,这就决定了马槊终归是只能被将门和精英部队所使用。在唐末五代和宋代那种门阀倒台、募兵职业军人为主的时代,奢侈的马槊很显然的成了不合时宜的武器,自然也就让位给了更廉价的骑枪。 枪为步兵武器,是最基本的武器,一般三米以上由大量步兵持械组成方阵,可攻可防。马槊是马上武器,比枪昂贵难制,丈八长短,参见张飞武器,一般武将的主武器都是槊,辅以短兵近战。 枪,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武术长器械。属于一种长柄的刺击兵器。枪的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性别、年龄而异。 枪缨的长度不短于20厘米。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这是枪术的基本动作。因枪可以刺,收放极快,防不胜防,所以称兵中之贼。马槊,古代在马上使用的兵器,专指马上所用的长矛。马槊比矛的威力更大,当然,造价也更高。 南朝·梁简文帝 《马槊谱序》:“马槊为用,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马槊制作非常考究。 制作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历史上的贵族武器,马槊
历史上的贵族武器马槊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马槊正是为了适应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 为什么说这种武器是贵族武器呢,这里是有原因的,马槊基本上和世家贵族联系在了一起,自汉末以来至隋唐强大的世家门阀执政与领兵时期,唐朝的很多门阀,血统十分久远,可追溯至汉,例如荥阳郑氏门阀就是源自东汉郑玄,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太原王氏等中原门阀世家无不源远流长。陇西李阀甚至可追溯到西汉武帝时代。 因此槊这种威力强大但造价昂贵的武器,往往只能少数世家子弟装配,而一般文人贵族、官僚,佩华丽的剑足以彰显身份。只有需要领兵作战的门阀贵族,才需要具有实战性的骑兵武器,因此,槊与世家贵族出身的将领结合,成为其标志。 槊的成本昂贵,费时而且繁复,失败几率高,耗费大,一杆槊使用以及废弃的木材,可以造十架强弓。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注,汉尺),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 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 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 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