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浑天仪是什么样的?张衡发明的

浑天仪是什么样的?张衡发明的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天仪发明者是阆中人落下闳,后又被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改进。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从汉代到北宋浑仪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环、改变一些环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

2,浑天仪是什么形状的?有哪些特点?

浑天仪是球形的东西,有个铁轴贯串球心,轴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轴和球有两个交点———天球上的北极和南极,北极高出地平36度,这就是当时京师洛阳的地理纬度。浑天仪的外圈的圆周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各层铜圈上分别刻着赤道、黄道、南北极和二十四个节气,以及二十八宿和日月星辰。当时已经发现了的天文现象,都在这架仪器上刻画表现出来。

3,地动仪的内部构造

张衡,是浑天论的完成者,而且还根据此种理论和实际天象观测知识,于公元117年在洛阳研制成功了观察天象的新型仪器——浑天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天文仪器。 张衡观测天象的地方叫灵台,座落在洛阳平昌门南,灵台就是当时的天文台。这里的总管是灵台丞,属太史令管辖,上面有候气的、候风的、候日的、候星的等40多人,机构庞大,分工细密。张衡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经过了无数次的观察、研究、测验,于公元116年(东汉安帝元初3年)首先制作出一个浑天仪的模型叫小浑。 从《浑天仪图注》记载可以看出小浑是一个较浑天仪小些的木质圆球,在圆球上先画出一大圆为赤道,再画一个与之成24度交角的大圆为黄道,在黄赤道上均分成365又1/4刻度,两者的起始都在冬至点。在赤道北极及其相冲处(即南极),各用针一孔,作为圆球旋转轴的两端。取一长条竹篾,在其两头的中央各穿一孔,令这两孔之间的距离与圆球半个大圆弧的长度相等,将竹篾的两孔与南北两极相重合,竹篾则纵贯圆球,这时竹篾两孔间的连线必与圆球相切合,这是因为从北极到南极针孔中心间也正好等于182又5/8度,即半个大圆弧。沿中分线把竹篾削去一半,必须使中分线正好是竹篾两端孔中心的连线。从冬至点起,令竹篾的中分线沿赤道每隔一度移动一次,每一次均读出它与黄道相交的度值,就可以得知赤道每增一度时,黄道度或少或多于一度的数值。这多少之数即为黄赤道进退数。赤道度增率大于黄道度增率时,为多,为进数;;相反,为少,为退数。这是我国古代量度黄赤道进退数具体方法的最早、最详尽的记载。 小的浑天仪模型制成后,作为试验,试验准确了,然后再用铜来铸成正式仪器。在张衡谨慎、细心操作下,耗费了许多心血,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这个仪器终于制造成功了。因为这个仪器是根据浑天理论来制造的,所以张衡就把那个用竹蔑编成的模型叫做“小浑”,铜铸的就定名叫做“浑天仪”。张衡的浑天仪在好些地方和近代的假天仪相似,不过近代的假天仪当然比它精密得多。 张衡制造的浑天仪是依据浑天原理而制成。其形状是个球形的东西,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浑天仪分做内外几层,每层都可以转动,中间有个铁轴贯穿球心,轴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轴和球体的接触有两个交点,即天球上的北极和南极。球的一半隐没在地平圈的下面,另一半显露在地平圈上面。在球的表面排列有二十八宿和其它恒星,球面上还有黄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夹角,分列有二十四节气。从冬至点起(古代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把圆分成3651/4度,每度又细分成四个小格。球体外面有两个圆圈,一个是地平圈,一个是子午圈,外圈圆周长为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天轴支架在子午圈上,和地平斜交成36度,就是说北极高出地平36度。这是洛阳地区的北极仰角,也是洛阳地区的地理纬度。这架仪器的构造,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为了使浑天仪能够按照时刻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组滴漏壶。滴漏壶是古代测知时刻的仪器,它用一个特制盛水的器皿,下面开个小孔,水一滴一滴流到刻有时刻记号的壶里,人们只要看到壶里水的深浅,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时刻。当时没有发明钟表,我们的祖先就用它来测定时刻。张衡运用这个原理,设计了一组滴漏,巧妙地应用两个壶和浑天仪配合起来,利用壶中滴出来的水的力量来推动齿轮,齿轮再带动浑天仪运转,通过恰当地选择齿轮个数,巧妙地使浑天仪一昼夜转动一周,把天象变化形象地演示出来,人们就可以从浑天仪上面观察到日月星辰运行的现象。 张衡制成青铜浑天仪后,把它安装在一间密室里,用流水的力量使它转动。然后,让一个管理人关闭在室内,高声向站在观象台上的观察者报告说:浑仪上哪一颗星正在升起,哪一颗星正在达到天顶,哪一颗正在落下去。一切都准确地同天象相符。 在浑天仪和滴漏壶之外,张衡还创造了一种机械日历,叫做“瑞轮冥荚”。《晋书·天文志》记载:“至顺帝时张衡又制浑象……,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因其关戾,又转瑞轮冥荚于阶下,隋月虚盈,依历开落。”冥 荚是传说中的一种树,每天生一个荚,生到第15个以后,又每天掉一个荚,掉完以后再重新生长。受此启发,张衡创造了瑞轮冥荚,其内装有机关,在一个立轴上装上十五个具有凸轮作用的拨板,使它们依次分别作用十五个冥荚,各按着应有的时刻升起和降落。然后把瑞轮冥荚放在浑天仪殿房外面阶台旁边。接联到滴漏壶上去,也是利用漏水转动和浑天仪联动。它从每月初一起,每天转出一片木叶,到15日共转出15片,然后每天再转入一片,依次减少,到月落为止。因为阴历是和月亮的运行配合的,所以这种仪器不仅可以表示出日期,它还可以表示出月亮圆缺的增减情形,也就是按照阴历中的朔日、上弦、望日、下弦、晦日等顺序,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旋转开合着,使人们从瑞轮冥荚上可获得类似活动日历的效用。 总之,张衡的《灵宪》和浑天仪都是我国古代天文学方面极其重要的科学成就。它一方面总结了古代天文学的珍贵成果和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刻意创新表示了运用科学仪器的卓越典范。尤其是浑天仪,这种精密的科学仪器提供了极其优秀的观察天象的方法,对以后天文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参考资料:www.nanyang.gov.cn

4,葡萄牙的队服是什么样的?

2018年3月份,葡萄牙足协(FPF)携手耐克公司携手共同推出了葡萄牙国家队全新的主场与客场球衣。 全新的主场球衣继承并突破了丰富而经典的葡萄牙式审美,金色的点缀赞扬了球队里程碑式的胜利。耐克足球类服装高级设计总监皮特·霍宾斯(Pete Hoppins)说:主场球衣的设计展现出具有当代王室风范的理念,从路易斯·菲戈(Luis Figo)到克里斯蒂亚诺(Cristiano),葡萄牙涌现出很多标志性的人物,他们领导并团结起整个球队。 球衣采用搭载最新Vaporknit科技的高性能针织面料,通过性能和美学两个方面提升速度。胸部和背部显而易见的网孔是根据运动员发热和排汗数据精确绘制的,提供最佳的透气性能。新的热转印队徽比之前轻了64%,而且是耐克目前为止最具透气性的队徽。短裤去掉了外部接缝,减少摩擦的同时增加了运动的自由度。

5,世界杯上有几个国家队的球衣颜色是固定的

基本上每个国家队的球衣颜色都是固定的。我们熟悉的豪强的更不用说。因为感觉球衣的颜色是每个国家民族的象征或者说是代表吧。。。郁金香的橙色便是荷兰。地中海沿岸的 意大利法国 不就是蓝色 而激情的西班牙斗牛士自然是红色的了。。。而一般的国家客场球衣大都是白色或浅色,这个就不用说了。关键是要看主场球衣。。。
2014世界杯东道主巴西球衣由耐克公司设计。耐克的设计团队在设计2014款国家队球衣时, 努力融入巴西独特的文化气质,延续其极具文化传统的黄色队服。巴西球衣采用了全新的Y 型领设计,看起来轻松、舒适。在对巴西国家队每一名球员进行身体扫描后,耐克的设计师利用扫描数据,以及球员的建议,推出了这种独特的领口设计,极具舒适性。巴西队服上的徽章图饰也做了更新,在图饰上加上了金黄色的金属感波纹,以带来闪光效果,而且2014队服的徽章图饰也略大一些。
2014世界杯意大利队球衣由彪马设计,球衣设计的灵感来自意大利传统的手工作坊的遗产。球衣选用了贴身设计,领子与衣襟均是量身定做,这些设计结合错综复杂的纹路细节显得异常炫丽。量身定做质感的队徽、独一无二的意足协字体的设计灵感来自意大利传统手工艺。球衣的设计采用了彪马创新的PWR ACTV技术。这种技术是第一个投入市场的使用了服装内压缩与运动贴条的技术。主客场球衣的ACTV贴条是有意在衣服上放置的,可以起到对皮肤的微按摩效果,帮助运动员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并给运动员的肌肉以更快更有效的能量补给。
2014世界杯荷兰队球衣由耐克公司设计,新球衣的设计结合了荷兰文化,同时能提供更好的创新性能表现。新的客场球衣为等距离的V型网格设计,颜色自上而下由明蓝变为深蓝,最终以紫色结束。在形状上,炽热与深沉并举,代表着荷兰的地貌与水在荷兰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蓝色代表荷兰皇室,同时蓝色也是荷兰国旗的颜色之一。设计也反映了荷兰足球的精髓与范加尔团队的动感灵巧的风格——每位球员用他们全心全意的传切与跑动投入球队,构成一座错综复杂的系统。

6,古代中国有星期这一说法吗?

古代中国确有星期这一说法。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但古代中国的七曜不是作为时间单位的,只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 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很多文明古国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皆有发现、使用。 星期用在现在意义上的标述时间的概念,是起源于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宗教活动中。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故而在许多方言中,“礼拜”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

7,古代有像一周这样的说法吗,如果有像周5真么说

我国古代月份、日期、时辰都用干支记法。记年60年一个循环,记月60月一个循环,记日60日一个循环,记时60时辰一个循环。 年、月、日、时各用两个字表示。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两两顺序相配,得 六十 “甲子”,是: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 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循环就可以纪年和纪日了。

8,地球资料简介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是正圆,而是有着500万公里的起伏变化,日地距离最远时为15210万千米,在天文学上这个时候的地球处于远日点;最近时为 14710万千米,这时地球处于近日点。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扩展资料: 地球的诞生与演化 1、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后来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浮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地球自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形成了原始海洋。 3、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9,地球的简介?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