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后代,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丰愍王曹昂字子修,曹操的庶长子,生母为刘氏,但由丁夫人抚育成人。曹昂聪慧过人,性情刚胆谦和,深为曹操与丁夫人所喜,二十岁即举孝廉出仕。公元197年,曹昂随父出征宛城军阀张绣,结果兵败被杀,享寿不详。文帝曹丕称帝后,先后追谥曹昂为丰悼公、丰悼王、丰愍王。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嫡长子,生母为卞夫人,自幼文武双全,文学才能极佳,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211年,曹丕出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六年后才被立为世子。220年,曹丕废汉建魏,是为魏文帝。文帝在位7年时间,于226年驾崩,享年39岁,皇位传与长子曹叡。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曹操第三子、嫡次子,生母为卞夫人,生年、享寿不详。曹彰武艺过人、喜好军事,在击破代郡乌丸、降服鲜卑等战事中立功颇多,官至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封鄢陵侯。 文帝即位后进爵为公,222年又进封为任城王。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在洛阳朝觐期间薨逝,子曹楷袭爵。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操第四子、嫡三子,生母为卞夫人,自幼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其文学造诣冠绝三国。曹植长期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但终以落败收场。 文帝、明帝在位期间,曹植屡屡受到限制和打击,先后获封安乡侯、鄄城后、鄄城王、雍丘王、东阿王、陈王。232年,曹植抑郁而终,享年40岁,死后由庶子曹志袭爵。 萧怀王曹熊字子威,曹操嫡四子,次序、生卒年不详,生母为卞夫人,以体弱多病早逝。文帝时期追谥曹熊为萧怀公,明帝即位后进爵为王。 相殇王曹铄,次序、生卒年不详,生母为刘氏,以体弱多病早逝。明帝即位后,追谥曹铄为相殇王。 邓哀王曹冲字仓舒,次序不详,生母为环氏。曹冲早熟聪慧,有“神童”之称,曹操曾数次对群臣夸耀曹冲聪慧超群,有意立其为储。可惜曹冲多病早夭,年仅12岁便病故,时当公元208年。 217年,曹操追封曹冲为邓侯。文帝即位后,追谥曹冲为哀侯,又追封为邓公。明帝即位后,进曹冲爵为王。 彭城王曹据,次序不详,生母为环氏。初封范阳侯,后历封宛侯、宛公、章陵王、义阳王、彭城王、济阴王、定陶王,232年复为彭城王。曹据生卒年、谥号、子嗣情况均不明。 燕王曹宇,次序不详,生母为环氏。初封都乡侯,后历封鲁阳侯、鲁阳公、下邳王、单父王、燕王,其子曹奂即魏元帝。曹宇是曹操诸子中唯一活到西晋的人,在晋朝被降封为燕公。278年,曹宇薨逝,享寿、谥号不详。 沛穆王曹林,次序不详,生母为杜氏。初封饶阳侯,后历封谯侯、谯公、谯王、鄄城王、沛王,薨逝于256年,享寿不详。曹林死后,其子曹纬袭爵。 中山恭王曹衮,次序不详,生母为杜氏。初封平乡侯,后历封东乡侯、赞侯、赞公、北海王、赞王、濮阳王、中山王,薨逝于235年,享寿不详。曹衮死后,其子曹孚袭爵。曹衮好读书,善文,虽然文采不及“三曹”,但著述亦有可称者。 济阳怀王曹玹,次序不详,生母为秦氏。初封西乡侯,早夭无子。文帝时追封曹玹为济阳公,明帝时追谥为济阳怀王。 陈留恭王曹峻字子安,次序不详,生母为秦氏。初封郿侯,后历封襄邑侯、襄邑公、襄邑王、陈留王,薨逝于259年,享寿不详。曹峻死后,其子曹澳袭爵。 范阳闵王曹矩,次序不详,生母为尹氏(何晏之母)。曹矩早薨,生卒年不详,死后被追谥为范阳闵王。 赵王曹干又名曹良,曹操末子,生母为陈氏,由王昭仪抚育成人。初封高平亭侯,后历封赖亭侯、弘农侯、燕公、河间王、乐城王、钜鹿王、赵王,薨逝于261年,享年45岁,谥号、子嗣情况不明。 临邑殇公曹上,次序不详,生母为孙氏。曹上多病早夭,生卒年不详,明帝时追谥为临邑殇公。 楚王曹彪字朱虎,次序不详,生母为孙氏。初封寿春侯,后历封汝阳公、弋阳王、吴王、寿春王、白马王、楚王,因参与太尉王凌密谋起兵事宜被赐死,终年56岁,时当公元251年。曹彪自杀后,妻、子皆被免为庶民,数年后世子曹嘉被改封为常山王。 刚殇公曹勤,次序不详,生母为孙氏。曹勤多病早夭,生卒年不详,明帝时追谥为刚殇公。 谷城殇公曹乘,次序不详,生母为李氏。曹乘多病早夭,生卒年不详,明帝时追谥为谷城殇公。 郿戴公曹整,次序不详,生母为李氏,出继给叔父曹绍。曹整于217年获封为郿侯,次年即薨逝,享寿不详,文帝时追谥为郿戴公。 灵殇公曹京,次序不详,生母为李氏。曹京多病早夭,生卒年不详,明帝时追谥为灵殇公。 樊安公曹均,次序不详,生母为周氏。曹均于217年获封为樊侯,两年后即薨逝,享寿不详,文帝时追谥为樊安公。 广宗殇公曹棘,次序不详,生母为刘氏。曹棘多病早夭,生卒年不详,明帝时追谥为广宗殇公。 东平灵王曹徽,次序不详,生母为宋氏,出继给叔父曹玉。初封历城侯,后历封历城公、庐江王、寿张王,薨逝于243年,享寿不详。曹徽死后,其子曹翕袭爵。 乐陵王曹茂,次序、生母均不详,因性格倨傲、缺乏教养,最不为曹操所喜。初封万岁亭侯,后历封平舆侯、乘氏公、中丘公、聊城公、聊城王、乐陵王,生卒年、谥号、子嗣情况不明。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曹操
2,曹操的后代是谁
铁岭、丹东、沈阳、新民4个城市的曹氏后人今日将相聚在沈阳,准备把“认亲”放在首位,畅谈4地家族史,这将是一场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聚会,也将是对曹氏后代子孙影响深刻的聚会。 这次聚会主要会谈论什么?他们都有什么观点?本报记者率先采访了铁岭和丹东两大家族的代表人。 铁岭曹强:见面唠唠家常,吃顿饭,还要对某些传言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 丹东曹祖义:同为曹操后人,何不把各家家谱拿出来共同修一本大的家谱。 沈阳曹征:尊重曹氏同族承认平等,共谋今后发展,团结一家亲。 新民曹铁成:我还没验过血,只是曹氏后人,到那儿认认亲,都是兄弟。
3,三国时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是哪几位?
张辽,徐晃,张颌,于禁,乐进 。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上述五人的列传合为一传,并在评论中说道:“时之良将,五子(指上述五人)为先。”后人因称五人为“五子良将”。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当初追随吕布,后来归顺曹操,是三国时候的著名大将。他使一把大刀,武功高强,又谋略过人,多次建立奇功。还有着武将少有的突出的语言才能。
在吕布手下时,其武勇多次让曹操吃了苦头。最后因为吕布目光短浅,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被曹操打败,张辽与吕布一同被曹操所俘虏。吕布贪生怕死,请刘备说情。刘备不肯,吕布骂骂咧咧个不停。张辽听到了,非常鄙夷吕布,在外大叫道:“吕布匹夫!死就死呗,有什么怕的!”曹操觉得这个人面熟,张辽说:“濮阳城中曾经相遇,怎么忘记了?”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什么?”辽曰:“可惜当天的火不大,没有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道:“你是我手下败将,怎么还敢侮辱我!”拔出剑来,要亲自杀死张辽。张辽一点也不害怕,伸出脖子在那里等着。刘备关羽都为张辽说情,曹操就扔了剑,亲自为张辽解开绳索,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张辽很感激,就归顺了曹操。曹操封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归从曹操后,张辽随军征讨,在与袁绍父子的较量中,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东打西杀,成为曹操手下的著名大将,为剿灭袁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用“三罪”说劝服关羽,最终使关羽暂时投降了曹操。曹操待他如亲信,备加礼遇。
在赤壁大战中,曹操处境艰难,多亏张辽死命救护,最终化险为夷。
赤壁战后,曹操认为合肥是紧要之地,任命张辽为主将守卫合肥。后来孙权果然来进攻合肥,张辽率军迎击,大败孙权。太史慈有个同乡戈定,他的朋友后槽在张辽手下养马。因为后槽受到了责骂,对张辽怀恨在心。太史慈献计,利用后槽刺杀张辽,自己带兵在外接应,以报失败之仇。诸葛瑾(jin)劝止,孙权因为宋谦大将被打死,急要为他报仇,就听从了太史慈的计策。
戈定当日混在军中,进了合肥城,找到养马后槽,两个商议。后槽曰:“这地方离中军较远,夜间不容易过去,现在在草堆上放起一把火,你去前面呼反,城中兵乱,趁机刺杀张辽。”当晚,张辽得胜回城,犒赏(犒kao)三军,并且传令不许士兵解甲睡觉。左右有疑惑,张辽认为领兵打仗千万要注意不要胜骄败馁,要时刻做好准备。果然后寨火起,一片叫反声。张辽临危不乱,出帐上马,唤亲从十多人,站在路上观察。左右说:“喊声很急,可以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张辽说:“怎么会全城都反?这是造反之人,故意惊动军心。”没一小会,李典把戈定和后槽抓过来。张辽讯问后,知道了详情,把两人立即斩了。这时城门外喊声大震。张辽说:“这是吴兵的外应,可将计就计。”让人在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人都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骗太史慈见城门大开,以为里面已经行动,挺枪纵马先冲进去。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这次袭击又失败了,孙权不得不退兵,太史慈因病重没几天就去世了。
以后孙权又来进攻。先攻打皖城,张辽的救兵没来得及赶到,就失陷了。于是回到合肥,心中愁闷。正在这时,曹操派薛悌送来一个木匣,外边纸条上有曹操的亲笔:“贼来乃发。”这天报说孙权引十万大军,来攻合肥。张辽便打开匣子,里面说:“如果孙权兵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分析后说:“曹操远征在外,吴兵以为一定会打败我们。我们应该先发兵迎击,奋力作战,打他个措手不及,使军心大定,只有这样才能守住城池。”李典平时就与张辽关系不是很好,听了张辽这番话,默不做声。乐进见李典不语,就说:“贼众我寡,难以迎敌,不如坚守。”张辽说:“你们俩私心太重,不顾及公事。我自己出去作战,与敌人决以死战。”李典被张坚决赴敌的精神所感动,捐弃前嫌,团结御敌。张辽作了周密部署。用诈降计诱孙权至逍遥津,张辽和李典从两路杀来,孙权大惊,差点将其活捉,十万吴兵在这场战役中折了大半。这一战杀得江南人人害怕;只要一说张辽大名,小孩晚上都不敢哭。在张辽的精心指挥下,以区区几千人破了敌军十万,可谓威震逍遥津,名扬天下。
因为屡立功勋,张辽多受赏赐提升。曹操死后,张辽又随曹丕征江东,被吴将丁奉用箭射中腰部,回营后不治身亡,一代名将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徐晃早年在郡里作小吏,因随杨奉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拜为骑都尉。
【192年】 王允和吕布谋杀了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城,又杀王允等人。徐晃说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杨奉接受了这个建议。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被封为都亭侯。
【196年】 汉献帝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韩暹和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第二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主意,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在梁地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投奔了曹操。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获胜,被拜为裨将军;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又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200年】 徐晃随曹操击败了徐州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进至延津,在此击败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徐晃与曹洪攻打祝臂,获胜。曹操又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204年】 曹操围攻邺城,又攻破了邯郸。易阳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徐晃劝告曹操说:“如今袁谭、袁尚还没有被击败,没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消息,如果今日灭了易阳,明日那些城池都会死命防守,河北就没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请求您招降易阳来给各城看,那样他们都会望风归顺。”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很快地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翼州。随后徐晃又攻毛城,设伏兵大败袁军,攻破三屯。之后,徐晃又随曹操征讨袁谭以及平原叛贼,均大获全胜。
【207年】 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大败敌军,被为拜横野将军。
【208年】 徐晃随曹操南征,别屯樊城,攻中庐、临沮、宜城,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曹操留徐晃与曹仁共守江陵,抵抗吴将周瑜的进攻。
【210年】 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
【211年】 马超、韩遂在关右地区叛乱,曹操命徐晃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到达潼关后,担心无法顺利渡过黄河,于是问计于徐晃。徐晃说:“您已带大兵到此,而敌人不再分兵守卫蒲阪,可知他们缺乏谋略。请给我一支精兵,渡过蒲坂津,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抓住他们了。”曹操同意此举,派徐晃率四千精兵从蒲坂津乘虚渡过黄河,阵地尚未建成,敌人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曹军从此渡河,最终大破关中军。
【212年】 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隃麋,和曹操会师于安定。曹操还邺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鄜、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同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因功升为平寇将军。此战中,徐晃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督徐晃、张郃驻守阳平关。
【215年】 刘备进攻汉中。同年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闻后,大喜,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此阁道是汉中的险要咽喉。刘备欲断绝西南与内地的联系,以取汉中,将军一举打乱了敌人的计划,真是太好了。”后来,夏侯渊阵亡,曹操亲到汉中,撤出了剩余的部队。
【216年】 曹操派徐晃协助曹仁征讨关羽,驻于宛县。正赶上汉水暴涨,于禁等全军覆没。关羽围曹仁于樊城,又在襄阳包围了吕常等几支部队。当时徐晃所部多为新兵,难以与关羽争锋,于是进至阳陵坡驻扎。曹操又派将军徐商、吕建等到徐晃那里,传令:“要等到兵马集结后,一起前进。”当时关羽前部屯偃城,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蜀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所围仅三丈。曹操又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另屯有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五千出战,被徐晃击败。徐晃趁胜追击,冲入蜀军围内,蜀军大败,很多自投沔水而死。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操下令说:“敌人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我用兵三十余年,以及所听说过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能够这样长驱直入敌围的。况且樊、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以将军之功,胜过孙武、穰苴。”徐晃凯旋至摩陂,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并设宴庆贺,慰劳徐晃。曹操举杯对徐晃说:“保全樊、襄阳,都是将军你的功劳。”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当时诸军云集于摩陂,曹操案行诸营,不少士兵出阵围观,唯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曹操叹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啊!”
【220年】 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同年,曹丕称帝,又进封徐晃为杨侯,与征南将军夏侯尚在上庸攻打蜀将刘封,攻破其军。因徐晃镇守阳平关,故改封为阳平侯。
【226年】 曹丕去世,曹睿继位。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等攻襄阳,徐晃与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200户,前后共计3100户。后徐晃得病,魏明帝亲自派人为他找寻药方。
【227年】 徐晃去世,谥曰壮侯,儿子徐盖继嗣。
于禁。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鲍信招合徒众,于禁附从起兵。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使于禁领兵攻徐州广威,拔之,拜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跟从曹操讨吕布于濮阳,单独领兵攻破吕布二营于城南,又单独领兵攻破高雅于须昌。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跟从曹操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破之。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跟从曹操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梁。黄邵等夜袭太祖营,于禁率麾下击破之,斩刘辟黄邵等,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从围袁术将桥蕤于若县,斩桥蕤等四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跟从曹操至宛,招降张绣。张绣复叛,曹操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这时军乱,各抄小路奔太祖,于禁独领所属数百人,且战且退,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于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曹操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当初黄巾降后精锐被编成青州兵,曹操宽之,故敢因缘为略。于禁大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青州兵逃走向曹操告发。于禁见敌兵将至,先立营垒,没有时间见曹操。有的人对于禁说:“青州兵已告状,你赶快去申辩吧。”于禁曰:“今贼在后,很快就会追击至此,不先做准备,何以待敌?且曹公(耳)聪(目)明,何必申辩!”后来见了曹操,具陈其状。曹操很高兴,对于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复从曹操攻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曹操初征袁绍,袁绍兵盛,于禁愿为先锋。曹操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于禁为大将,守延津以拒袁绍,曹操引军还官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叛变,曹操东征之。袁绍攻于禁,于禁坚守,袁绍不能攻下. 随后主动出击袁绍的侧翼营寨,从延津向西南沿黄河攻取汲县, 并与乐进等率步骑五千渡河攻取获嘉县,总共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招降袁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随后曹操又使于禁单独领兵进驻原武,攻击袁绍在杜氏津的营寨,破之。迁裨将军,后从还官渡。曹操与袁绍连营,起土山相对。袁绍命令士兵向曹操的营中射箭,曹操的士卒多死伤,军中惧。于禁督守土山,力战,士气大振。袁绍破,迁偏将军。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冀州平。昌豨复叛,遣于禁征之。于禁急进攻昌豨;昌豨与于禁有旧,降于禁。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当送还曹操,于禁曰:“诸君不知主公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昌豨虽我旧友,但我可失节乎!”自临与昌豨决,陨涕而斩之。曹操闻而叹曰:“昌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平,曹操表汉帝,称于禁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拜禁虎威将军。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与臧霸等攻梅成,张辽、张郃等讨陈兰。于禁到,成举众三千馀人降。既降复叛,其众奔兰。张辽等与兰相持,军食少,于禁运粮前后相属,张辽遂斩兰、成。增邑二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这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而于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曹操曾经恼恨朱灵,欲夺其兵权。曹操因为于禁有威重,遣于禁引数十骑,赍令书,往朱灵营夺其军,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曹操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其一子为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城,又遣于禁助曹仁。正值秋季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没有地方可以逃走,关羽乘大船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于禁被关押在江陵。曹操闻之,哀叹者久之,曰:“于禁跟从我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
吕蒙攻破江陵后,孙权释放于禁并与他会面,于禁乘马与孙权并行,虞翻喝曰:“尔乃降虏,还敢与我主齐马?”还差点挥鞭击之,幸得孙权喝止。后孙权于楼船与群臣会饮,于禁听闻乐声后流泪,虞翻又曰:“汝欲作伪求免罪?”于禁虽为他所恶,但犹赞叹其忠义。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孙权称臣,欲遣送于禁。虞翻谏曰:“斩之以令三军,警惕人臣敢有二心者。”但孙权一心备战刘备的东征而欲曹魏中立,故还是送遣于禁还魏。
文帝曹丕引于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拜于禁为安远将军。曹丕欲遣使至吴,便命他去拜见曹操的陵墓,陵中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惭愧病发而死。子于圭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4,三国时期,曹操后代几位称帝,分别叫什么
五位,分别叫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1、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2、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3、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曹芳于青龙三年(235年)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4、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 5、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扩展资料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5,曹操的有后代吗?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
曹丕,公元221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卞皇后生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卞皇后生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思王。卞皇后生
曹熊,早薨,萧怀王。卞皇后生
曹昂,年轻时曾举考廉,为张绣所杀。刘夫人生
曹铄,早薨,相殇王。刘夫人生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以妙法为大象称重。环夫人生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环夫人生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环夫人生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穆王。杜夫人生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恭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杜夫人生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济阳怀王。秦夫人生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恭王。秦夫人 生
曹矩,早薨。范阳闵王, 尹夫人生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王昭仪生
曹上,早薨,临邑殇公子,。 孙姬生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变,被赐死。 孙姬生
曹勤,早薨,刚殇公子。 孙姬生
曹乘,早薨,谷城殇公。 李姬生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戴公子。李姬生
曹京,早薨,灵殇公子。 李姬生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安公。 周姬生
曹棘,早薨,广宗殇公子。 刘姬生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灵王。宋姬生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乐陵王。赵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