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闵子骞怎么死的
闵子骞在鲁悼公十年冬天(公元前447年)卒于济南,享年八十九岁。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范(今河南范县)人,孔丘(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
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
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子闵子骞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2,闵子骞是谁?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白话解释:兄弟三人,两个弟弟是继母生的,继母虐待老大,父亲发现后要休走母亲,此时老大说出此话,感动父母。
3,孝哉闵子寒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丝绵衣己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 单衣顺亲
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4,少年闵子骞
孝哉闵子骞!人不闻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论语》
在一片冰天雪地里,闵子骞的父亲带着三个儿子正驱车前往妻弟家。一路上,风雪交加,前妻所生之长子闵子骞被暴风雪冻的瑟瑟发抖,卷缩在车上,上下嘴唇冻得直打啰嗦。与此同时,和他坐在马车上的是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子革、子蒙却安然自若。为了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暖和点,正是少年的闵子骞在车上对父亲发出请求,他要替换父亲去驱车。看着子骞,父亲应吮,并再三叮嘱他一路小心。
就这样,子骞跟着载有父亲及两个弟弟的马车奔走了一段路。然而,子骞依然感觉太冷,手脚僵硬,一次又一次差点跌倒。无论他是多么的小心,最终还是导致马车失心,重重跌翻……这可吓坏了从车上摔下来的子革、子蒙兄弟,只见他们坐在雪地上嚎叫大哭,父亲责问子骞是怎么回事?只见子骞用微弱的声音对父亲解释,他说自己实在是因为太冷,太冷,才酿成此错误……闵父一听便生起气来,严厉呵斥:你两个弟弟和你一样穿着棉袄,他们不叫冷,你怎么就直叫冷?随即问子革、子蒙冷不冷?两小儿皆说不冷。闵父气愤的拿着马鞭开始抽打子骞,一边抽打,一边嘴里不停的责问子骞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其实,闵父哪里知道,此刻的子骞,连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已被冻得口齿不清,加之父亲无情的鞭打声“啪!啪”响个不停,当场昏厥过去……也就是这个时候,闵父的鞭子已经无情的打破了子骞的棉袄,只见一些芦花从布衣里扩散开来,漫天飞舞……刹那间,闵父看着眼前的情形发呆了……难道这就是他回来后催促妻子给爱子做的“棉袄”?他急步走到子革、子蒙两个小儿子的身边,不由分说,用力撕开他们的衣角,里面露出的全是一团团雪白雪白的棉花……想起这些年,自己一直在外当差挣钱养家糊口,前妻早亡,留下一子闵子骞。后来续娶姚氏,又得子革、子蒙两小儿,本以为她会善待骞儿,可如今……看着眼前仿佛冻死般的子骞,闵父心如刀绞。怒气冲冲的闵父忍无可忍,立即驱车返回……
回到家中,当着左邻右舍的面,闵父宣告休妻姚氏。任凭大家纷纷前来劝说亦无用。此时的姚氏,泪流满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悔恨不已,但却丝毫打动不了丈夫的恻隐之心,休妻之意。也难怪,古代男子有一言九鼎之势,休妻之言,岂是儿戏?
正当外面喧闹无比之时,被父亲送回来安置在床上取暖的子骞苏醒过来……听见屋外继母的哭声,以及围观者们的喧腾,子骞一下明白了父亲为了自己坚持要休妻子的事实。他起身下床,开门见此情景,当即跪下恳求父亲留下后母。然而,闵父心意已决,坚持要休掉这个此时在他眼中,心如蛇蝎心肠的女人……
”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啊!子骞也不想从此失去母亲……”说完,年少的子骞声泪俱下。他的话,如一声晴天霹雳,重重击响闵父的脊梁。
从原理上来讲,闵父是听了子骞的话之后,彻底打消了休妻之意。从此,后母姚氏也确实是真心悔改,善待子骞,视如己出。
一次,子骞的继母听说中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派创始人孔子带着他的弟子来此地授课,她再三恳求孔子收留子骞做他的弟子,孔子起先不知道姚氏口中的“孝儿”是谁?没有答应。后来,又通过闵子骞的私塾先生解释,孔子这才答应收子骞做他的弟子。从那以后,闵子骞远离了家乡,做了孔子的弟子。他和颜回、冉伯牛、仲弓被列为孔门德行科的优秀生。孔子曾说:“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则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据后来的历史记载,继母去世之后,闵子骞辞官回乡,为母亲自守孝三年。
终极子骞的一生,主要集中在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品格方面。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人们对子女进行美德教育的重要教材。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将闵子骞孝亲的故事排在第三,使之家喻户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著名的先贤之一。
相传闵子骞死后葬于齐地,即百花公园西侧。宋熙宁七年(1074)年,济南太守李肃之为其立碑建祠堂。天顺四年(1460年)又重新刻苏辙撰文碑立于墓前。墓方圆15.6亩,有柏树三十余株。
2019/04/01晴
5,少年闵子骞讲了什么
《少年闵子骞》主要讲了闵子骞的义勇博爱和敬老孝亲的情怀感动了他的同学和苟剩夫妇,同时也招致后母姚氏的误解和嫉恨。因而导致了鞭打芦花的故事。闵子骞宽容和顾全大局的胸襟感化了姚氏,使她成为一个慈母。 传说闵子骞8岁丧母,父续娶后妻姚氏,生闵革、闵蒙二子。继母对亲生的两个孩子十分疼爱,对闵子骞却十分刻簿,平时不打就骂,不给饭吃也是常事。这一切,闵子骞都默默地忍受了。 有一年冬天,闵父带着三个儿子外出,闵子骞坐在马车上直喊冷。脾气粗暴的闵父气愤地说:“你弟弟的棉袄比你的薄不喊冷,你穿的比谁都厚还喊冷,你到底是安的什么心?”说着,举起马鞭就打,闵子骞的棉袄被打破了,许多芦花纷纷扬扬地从棉袄里飞了出来。 闵父见状,大吃一惊,撕开小儿子的棉袄一看,全是新棉花,原来是继母搞的鬼呀。闵父自觉错怪了孩子,抱着闵子骞落下了悔恨的泪水…… 回了家,闵父狠狠打了继母一顿,接着又写了一纸休书。继母哭哭啼啼就要被赶出闵家门了,闵子骞见状,一面拉住继母,一面跪在父亲面前哀求道:“不能休儿母,不能休儿母,母在一儿苦,若是休儿母,仨儿都受苦。” 闵父觉得有道理,就依了闵子骞,把继母留了下来。闵子骞的做法也感动了继母,从此,继母对三个孩子都一样地疼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