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李莲英是一个太监吗?
- 2,李莲英是好人还是坏人
- 3,李莲英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 4,名气很大的清朝太监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 5,李莲英真的与光绪帝有着深仇大恨吗?李莲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 6,光绪与李莲英关系如何
1,李莲英是一个太监吗?
清朝末期的李莲英的确是一个太监,尽管很多野史说李莲英可能不是太监,但是清朝时期的规矩那么严格,李莲英如果不净身的话,是不可能进入到皇宫的,所以李莲英必然是一个太监,但是是慈禧太后身边最得力的大太监。 早在咸丰皇帝时期,年仅七岁的李莲英就被净身送进了紫禁城,李莲英进宫的时候仅仅才八岁,所以一开始根本无法接近皇帝和太后,后来随着年纪大点了,才能够随侍皇帝,但是都是远远跟在皇帝身后,跟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苏培盛、李玉等跟在皇帝身边的太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李莲英终于获得了成为二总管的机会,而且第二年就因为大总管安德海的死而被封为大总管,此时的李莲英已经能够近身伺候皇帝和太后了,当时是两宫太后并存,但是慈安太后对李莲英比较冷淡,反倒是慈禧太后比较喜欢李莲英。 后来,慈安太后离世以后,李莲英便直接称呼慈禧太后为老佛爷,这也是老佛爷这个称呼的由来,在《还珠格格》中,乾隆皇帝时期的太后钮祜禄氏也被称为老佛爷,但是这个称呼是慈禧太后专有的,所以说这也是《还珠格格》中不严谨的地方。 由于李莲英很懂得讨慈禧太后的欢心,所以慈禧太后也破例给李莲英封了个二品官做,要知道太监是没有资格成为四品以上职位的,但是慈禧太后却破例让李莲英成为了二品总管,掌管着整个皇宫中所有的太监,不过尽管李莲英如此威风,但是还是被迫跟着慈禧太后到处逃亡,在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也及时逃离了皇宫,后来的李莲英到底怎么样了,就无人得知了。
2,李莲英是好人还是坏人
根据历史记载,没有李莲英特别作恶,祸国殃民,危害朝纲,欺压百姓的事例.由于清廷内臣不得干政,李莲英其实在这些大是大非方面想干预也轮不上.所以李也就不够资格被上升"好人","坏人"这个层面被讨论。
清廷的宦官都是皇帝家里的奴仆,身份是低人一等的奴隶,是可以被买卖,赠送和随便刑罚甚至处死的非正常人.但是由于接触最高权力统治者,使得他们具有一些常人,甚至士大夫,朝廷儒臣都无法拥有的接近皇帝,被皇帝信任的地位.这必然招致士大夫阶级的仇恨和鄙视.因此太监宦官无论是否做什么,哪怕真的于国于民有利,也会被掌握史书,笔杆子的士大夫阶级长期的贬低和批判.毕竟太监最多得势于一个皇帝几十年,皇帝一死,一切烟消云散,而士大夫是几千连续的.
所以中国文化潜意识里,没有把太监当成人,很多当权者的过错,甚至一些国家政策,外国入侵也都归罪到太监头上.太监里面默默无闻之辈不足被批判,都是那些得势的,曾经接近皇权核心的太监被嘲讽.李莲英作为一个受宠太监难免这个下场。
其实应该批判的是中国几千年,甚至今天还在延续的皇权和对权力者的奴性。
3,李莲英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坏人恐怕算不上,李莲英本人来说似乎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应该说也是一个可怜人吧。
作为一个太监,李连英的身份极为卑贱。
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
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比较不受待见的人物之一。
事实上,李莲英是一个忠心于皇室的人,对于光绪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于在戊戌变法后,因为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慈禧从此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
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李莲英是个跟着慈禧太后干尽了坏事的帮凶,但纪连海的考证结果却和这种观念大相径庭。
纪连海证实,李莲英收受贿赂确有其事,但却从不干涉朝政,在满清官员撰写的回忆录中,并没有一个人说李莲英的坏话,这就是明证。
李莲英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过世后,;李莲英把自己历年得到的价值连城的赏赐、收藏的珍宝都上缴国库,交给了隆裕皇太后,然后只身一人告老还家。
这也不像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的表现。
4,名气很大的清朝太监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李莲英的死,民间有很多传闻。如此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太监,在史书中对他的死因仅用因病而终一笔带过。 对于李莲英的死因,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死于革命党之手、死于讨债的路上、被劫匪在后海暗杀等等。而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则称祖父死于痢疾,得病没几天就死了。 虽然李乐正的说法与史书记载不谋而合,但是因为李莲英死于1911年3月4日,这个季节正是初春,一般不会得痢疾。而且,李莲英的墓志铭中是“陨”字,“陨”代表死,但是并不代表病死,显然这是与史书相矛盾的。 1966年,李莲英墓被挖掘,骇人听闻的是,李莲英的陵墓里只有一颗头颅,如此诡异的一幕,显然也与病死的说法不符。 1990年,北京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颜仪民发表了一篇题为《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的文章。文中描述,李莲英出宫后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一处宅院内。有一天,他接到一张请帖,当时的九门提督江朝宗邀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饭。李莲英虽不想去,但是江朝宗是袁世凯身边的大红人,自己肯定得罪不起,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去了。可是,当晚在回家的路上,在后海被人暗杀,并且行刺者还带走了他的身躯,只在现场留下一个头颅。 文章一经刊登,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质疑。首先,李莲英死的时候,江朝宗正在千里之外的陕西任总兵,李莲英死后一年才回北京。显然,这与史料记载不符。 对此,颜仪民拿出了有力证据。原来,颜仪民的叔父曾任山东巡抚,父亲毓泰也曾经当过江朝宗的机要秘书。而他和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更是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李莲英被暗杀的经过,便是江宝仓亲口告诉他的。而江宝仓还告诉颜仪民,李莲英死后,第二天一大早,李莲英的弟弟就到江府禀报,江朝宗还表现的很镇定。 李莲英在宦海浮沉多年,得罪了很多人。戊戌变法后,李莲英更是没有对慈禧老佛爷表态,虽然光绪帝只是个傀儡,但是李莲英对光绪也是有一些特殊的感情的,因此惹得慈禧从此也对他不再那么亲近了。此时,李莲英便知道自己是时候退休了。 出宫后,李莲英自知自己是多么地招人恨,因此一直深居简出,低调做人。但是,最后还是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因为晚清皇室的原因,李莲英的人物形象在历史上并不那么光彩。但说到底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事实上他也算是一个可怜之人,作为一个忠于皇室的太监,一心侍主。可奈何自己的主子是个名副其实的国之大贼,所谓近墨者黑,有如此主子的李莲英在历史上又怎能不留下种种骂名呢!
5,李莲英真的与光绪帝有着深仇大恨吗?李莲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今只要一谈到慈禧太后,那么必然就会提到她身边的红人李莲英了,毕竟他是慈禧生前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了。李莲英的原名叫做李美泰,祖籍是浙江绍兴人。明朝末年的时候,家族开始北迁,后来移居到了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莲英的父亲是一个修鞋匠,叫做李玉,家境极其的贫寒,一直以来都是以修鞋为生。后来无奈,在李莲英七岁的时候一刀之下成为了太监,九岁便入宫了。 因为此人为人机警,讨人喜欢,所以得到了重用。尤其是慈禧太后掌权之后,更是成为了慈禧最为信任的人。水涨船高,此时的李莲英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私下里别人都称呼他为九千岁。即使是那些王公大臣,见到他也是要礼让三分。 在很多人的心目之中,李莲英是个跟着慈禧太后干尽了坏事的太监。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其他文学作品,都将他编绘成一个一辈子只干坏事,没有做一件好事的恶毒太监,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李莲英帮助慈禧欺压光绪,帮助慈禧害死了支持变法的珍妃,帮助慈禧欺压攴持变法的大臣,真可以说是肆无忌惮,为非作歹之徒。 但是历史上的李莲英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人,反而是一个与此大相径庭的形象。李莲英作为皇室的奴仆来说的话,也算是一个比较称职厚道的人了! 历史上有一段话是专门形容李莲英的,叫"侍上以仁,侍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当时清朝有这样一种规定,太监的官品最高也不得超过四品,而李莲英却是个例外。在他46岁那年,慈禧赐他二品顶戴花翎,虽说是个虚衔,肯定不像朝官那般手握重权,但这地位在清朝太监史中是无人能及的,它突破了太监的祖制,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太监,这里的能力并不是普遍认为的勾心斗角的能力,而是真正的个人能力。 李莲英刚进宫之时,干些打杂的活,很不受待见,他的同乡沈兰玉比较照顾他。一天,沈兰玉得到一个消息说慈修太后听说外边流行一种新发髻(发型),但宫里的太监怎么也梳不好,因此她很不高兴,他便这个消息告诉了李莲英,让李莲英好好描摩新发型的植法,等到李莲英练得差不多了,沈兰玉就把李莲英推荐给了慈禧太后,结果李莲英由此展露身手,果然博得慈禧的欢心,从此开始得宠。 据说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可谓无以复加,李莲英甚至可以和太后并坐听戏;宫里给慈禧太后做的点心,如果是李英莲喜欢吃的,太后往往会自己少吃或者让太监留给李莲英,李莲英除了植头外,还会揣测太后心意,李莲英性格开朗,喜欢说笑话,虽然读书少,但讲出来的笑话滑稽圆转,并不粗俗,颇招太后喜欢,就升为总管。 李总管对本职工作十分尽心精明,很讨慈禧太后欢心。他从不恃宠自傲,丝毫不像他的前任安德海那样张扬。1886年,北洋海军初具规模,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检视。慈太后拟派醇亲王即光绪生父担此任务,他怕慈太后猜忌他擅权,便主动要求让慈禧红人李莲英一起,以示绝无二心,但李莲英却在出发前特别把太后破格赏给他的一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然后像跟班一样跟在醇亲王后面。甚至在行程中,一直把自己当醇亲王的太监来伺候,结果得到了醇亲王和李鸿章的大力赞赏,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慈禧太后后来也高兴地说:"总算我没白疼他。" 很多人对李莲英印象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倚仗慈禧太后的势力欺负光绪帝,实际上,李莲英和光绪皇帝感情极深。传言在光绪被囚禁于瀛台的日子里,李莲英常常陪伴在光绪皇帝左右。 史料记载,庚子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直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和光绪才回到北京,这年冬天,在回京的路上路过保定,当时慈禧太后住的房间铺设得十分舒适,吃的喝的也都很丰盛。李莲英伺候慈德太后睡下后,其他随行太监等服侍人员也都散了,喝酒耍钱各自找乐去了,李莲英来到光绪帝的房间,发现只有光绪一个人对着昏暗的小油灯孤单地坐着,居然一个服侍的太监都没有。 李莲英走上来给光绪帝请了安,问道:"天都这么晚了,主子怎么还不睡啊?"光绪说:"你看看我这屋里怎么睡啊"李莲英看了一下四周发现屋子里除了坐褥和椅子靠枕外,炕上竟然连床被子都没有,李莲英一下子眼泪就下来了,跪下抱着光绪的失声痛哭:"是奴才该死啊!说完就跑回自己的房间把他的被子抱了过来,说:"夜深了,这是奴才的被子,请主子将就用吧,奴才罪该万死,让主子受这样的委屈。"光绪帝十分感动,回到北京后还时常提起此事说:"当日若不是李莲英,恐怕我都活不到今天了。" 在光绪的最后十年,经常被慈禧太后为难,但李莲英从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尽力照顾光绪帝,所以光绪帝在临终时,其至拉着隆裕皇后的手,亲口嘱咐要"善待李莲英",这个光绪皇帝临死还念念不忘的太监,怎么可能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和光绪仇恨很深呢?而李莲英就是因为同情光绪而使慈禧太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了。 李莲英是宫中总管,但是他从来不炫耀自己的生日,除去贴身的几个徒弟以外,不受外人的朝拜。生日时,他总是借机请假隐起来,他随同醇王爷去海上巡阅海军时,正赶上40整寿,太后特意赏了一桌菜,但他只请了老一辈的太监、同辈的好友、几个徒弟,情悄地过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多给老太后梳几个头,多给皇上、皇后梳几个头,多给爹妈磕几个头,我就心平气和地过生日了,此外,他在处理宫中大小事情时,无论何时,都保持冷静。宫中太监犯了错误,他也永远是恩威并用,暗中维护,所以太监们都信服于他,也愿意亲近他。 除了性格跟"业务能力"之外,李莲英之所以能够在四五十年的宦海生涯当中长盛不衰,跟他时刻能够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奴才,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讨主子欢喜都只是基本功,能够不恃宠而骄、摆在主子跟奴才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李莲英位高权重,自然有人贿赂他,而他也确实有收受贿略的事但却从不干涉朝政,在满清官员撰写的回忆录中,并没有一个人说李莲英的坏话,这也是佐证,还有人说他贪财,但是李莲英在慈禧过世后把自己历年得到的价值连城的赏赐、收藏的珍宝都上缴国库,交给了隆裕皇太后,然后只身一人告老还家,这完全不是一个贪财的人能做得出来的。 1908年,光绪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李莲英在办完两人的丧事后,也在次年请求退休,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体致"(即享受原每月六十两银子的退休待遇)。就这样,李莲英无比怀恋地离开了他生活了五十一年的皇宫。 公元1911年,李莲英悄悄死去,在死前,他用八个字总结了自己的生,那就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纵观李莲英的一生,除了贪了一些财之外,并没有做过坏事,更不像传闻中的那么坏。 总的来说,李莲英的一生算不上是好人,但也没有什么大过,并不像野史中所描述的是毁灭清朝教唆慈禧的导火索,他只是一个为谋生而努力奋斗的普通人,因着察言观色的能力而一路高升,最后圆满了自己的一生。
6,光绪与李莲英关系如何
许多影视剧和书籍当中,都将李莲英刻画成阴险狡诈的人物。他凡事都站在慈禧的立场上,处处与光绪皇帝做对,甚至在慈禧面前说光绪的坏话,挑拨二人的关系。最后,他见慈禧将死,便毒杀了光绪。其实,这其中不乏有不实之言。那么,历史上光绪与李莲英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我想,这里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矛盾升起,爆发冲突阶段。光绪四岁入宫,事事都在慈禧的监管之下,如果有一件事做得不好就会遭到慈禧严厉的批评。他登基十余载却始终不能亲政、掌权。可以说他是怨恨慈禧的。但是,怨恨归怨恨,单凭光绪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与慈禧抗衡的,他也只能将怨气撒在别人身上,而这个出气筒就是李莲英。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监管光绪的事情都是慈禧交由李莲英办的,在皇上眼里,他就是慈禧的走狗,自己的敌人,而且李莲英又是宫中的太监,光绪当然可以将自己对慈禧的不满间接地发泄到李莲英身上。但那时的李莲英也想巴结一下这位年轻的主子。据《李府见闻》记载:光绪选妃的消息传开后,李莲英就想把自己的二妹献出来给光绪做妃子,并且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赞成。但是光绪以“祖宗之法:汉人不可入宫为妃”这个理由拒绝了。事实上,光绪并不是碍于“祖宗之法”,这只不过是一个理由,光绪不满意的是李莲英这个人,或者说光绪根本就瞧不起他这个阉人。可以说,这一次李莲英在光绪那里碰了钉子,心中存了些怨气。《戊壬录》记载:慈禧六十大寿前夕,光绪领着大臣在习艺所练习礼仪,大家都按时到了,只有李莲英迟到。光绪大怒,下令廷杖四十。这是二人冲突最激烈的一次。在此之后,光绪还打过李莲英一次:那是在光绪准备发动变法前,慈禧派李莲英偷听光绪在朝堂上和大臣们说些什么。李莲英躲在殿后窃听,散朝后光绪走后门而出,李莲英躲避不及,和光绪撞了个满怀,光绪知道他是来偷听的,恼怒之下抬手就打了李莲英一巴掌。慈禧得知后大怒,命光绪跪着,直到吃饭也不让他起来。可见,这时的光绪和李莲英之间的矛盾还是很大的。两人的较量之中也是光绪占上风的时候多些。毕竟光绪是主子,李莲英是奴才。对于李莲英,光绪可以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李莲英也只有将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充其量跑到慈禧那里哭诉一下,发点牢骚,进点谗言。就算慈禧宠爱他,也不能为了一个奴才而教训一个皇帝。所以说,李莲英在这一阶段的处境其实并不好。第二阶段:矛盾缓和,相互友善阶段。光绪真正亲政的时间也就只有十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被慈禧幽禁在瀛台,监管太监就是李莲英。这时的光绪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落魄的帝王,而且还落到了他的死对手的手里。但这时的李莲英动了另一个心机:缓和和光绪帝的矛盾,改变和光绪帝的关系。厚黑教主李宗吾评价李莲英时说:“光绪被囚禁在瀛台的时候,慈禧派人送去的食物都是馊臭的。李莲英常以请安之计,将糕点藏在袖子中带给光绪,使光绪感恩戴德。”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也记载:庚子年在慈禧与光绪西逃的路上,李莲英看光绪身上穿的衣服单薄,便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了光绪。《德宗遗事》中说:“两宫回銮的时候,慈禧的行宫铺设华丽,供给充备,李莲英次之。而光绪的行宫中竟然连被子都没有。李莲英伺候慈禧就寝后就来到光绪的寝宫,看到皇上什么也没有,冻得无法入睡,便跪下来,哭着说:‘奴才该死!’又将自己的被子抱来给光绪盖上。所以光绪日后还说:‘若无李谙达,朕活不到今日。’”可见,在光绪落魄的时候,李莲英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伸出援助的手帮助光绪,让光绪对自己感恩戴德。据传言,光绪临死的时候,他的弟弟醇亲王载沣来看望,光绪留下遗言:“要善待李莲英”。这个传言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再去核实了,但是,可以看得出,后期光绪和李莲英的关系缓和了不少,起码在表面看起来是没有矛盾了,并且光绪去给慈禧请安的时候如果遇到李莲英还和他说几句话。光绪病重,李莲英见光绪身边无人,便偷偷地告诉隆裕皇后,让她去瀛台看望、陪伴光绪。可以说这个时候李莲英应该算是善待光绪了。 我个人认为,李莲英从一开始就没有和光绪结怨的想法,甚至想巴结、讨好光绪。李莲英是个聪明人,他能够伺候慈禧这么多年荣宠不衰,说明他一定有一套很好的处世方法。他曾目睹了自己的前任安德海之死,所以能够摆清主子和奴才的位置。深知自己即使红得发紫,也只是一个奴才;光绪即使落魄,也是皇上,是主子。因此,他虽然官居二品,却总是以低姿态出现。李莲英最大的本事就是广交善缘,所以上至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李莲英都能够和他们说的上话,拉的上关系。他知道自己不能树敌太多。慈禧是他最大的靠山,他也是凭借慈禧才红起来的,但是慈禧太后毕竟是一个暮年老人,而光绪则年富力强,青春鼎盛。如果自己开罪了光绪,一旦太后归天,必定没有好下场。所以,不如讨好光绪,拉近和他的关系,也是为慈禧百年之后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李莲英会拆台,也会及时地补台,就是在这一拆一补之间,让许多人对他感恩戴德,也凭借这个收取了大量的钱财。所以,如果我们说李莲英善良当然是言过其实,但是,他觉得算得上有心机,有长远的眼光。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他划到慈禧那一边,认为他事事与光绪做对,他和光绪之间应该是一种微妙的引力和斥力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彼此相安无事,甚至可以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