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高士其的作品有什么?
1、《菌儿自传》是2009年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讲述科普作家高士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关于细菌、关于医学与科学的知识,谈的净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却都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2、《细胞的不死精神》是2003年6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细胞的世界和人类自然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卫生科学,健康生活。 3、《细菌的衣食住行》是作者高士其于1970年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类书籍。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概论、“大王”的生活、“蚂蚁”的生活、大王和蚂蚁的斗争、其他的捣乱分子等。 4、《别了,黄姚》,在1944年日寇逼近桂林时,高士其与许多进步人士一起疏散到昭平,后又从昭平县城转移到黄姚镇迎秀街居民罗家华家中安居。高先生在黄姚生活了一年多,日本投降后,因工作需要,高士其先生必须离开黄姚,临行前,先生作《别了,黄姚》小诗一首,表达他对黄姚的深情眷恋。 5、《天的进行曲》,这首诗共有41节,288行。从天是什么,讲到天的发展变化,人类对天的认识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天的物质的对立统一,最后归结到天不是不变的天,天不是死硬派的天,天不是顽固分子的天,天是人民的天呀!这是他早期科学诗创作的一篇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并为从此以后,以写诗作为他从事科普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奠定了基础。
2,高士其的简介
现代科学文艺作家。原名高仕几,1905年11月1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其父曾任清朝外务部官员,擅长写诗,母亲也受过良好的教育1918年高士其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毕业,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学系。1926年,转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和细菌系,1927年毕业,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读医学博士课程。。1928年在实验时受田型脑炎病毒感染,留下后遗症,导致1939年全身瘫痪。1930年,高士其回国,被聘为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因不满于医院的腐败,于1931年辞职,后到上海靠做翻译工作和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同年,发表英文诗《圣诞节的月亮》,这是他第一次发表作品。在上海,高士其开始与进步的文化思想界人士来往。1933年,他在陶行知创办的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编写儿科学读物,第一篇科普作品为《三个小水鬼》。1935年,发表第一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于1935年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第一本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与艾思奇、周建人等合著)。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写下了近100篇科普作品和论文1937年底,高士其历尽艰辛,到达延安。后因疾病恶化,被送到香港治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过流广生活,同时坚持写作。1949年,高士其从香港回到解放了的北京,从此以主要精力从事科学普及和少年儿童读物的创作。高士其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科学小品、科学诗、科普创作理论。他的科学小品富有趣味,善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题材广泛,知识丰富,常常寄寓着深刻的思想,给人以教育。他的科学诗擅长于把科学形象化,用恰当的比喻说明抽象的科学原理。他的《我们的土壤妈妈》一诗,获全国第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除科学诗外,他还创作过数十首政治抒情诗。高士其数十年来“被损害人类健康的魔鬼囚禁在椅子上”,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坚持创作。他的主要著作有:《细菌与人》(1936),《细菌的大菜馆》( 1936 ),《抗战与防疫》(1937),《菌儿自传》(1941),《揭穿小人国的秘密》(1951),《我们的土壤妈妈》(1951),《自然科学通俗化问题》(1956),《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1958),《科学诗》(1959),《你们知道我是谁》(1978),《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 上集,1980 )。高士其曾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被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
3,科普作品有哪些呢?
科普作品有: 1、《极光》 《极光》是英国科普作家、极地探险家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所著的《极光》一书,文笔好,知识丰富,内容严谨。这是一场盛大的逐光之旅,也是作者的自我发现之旅。 全书终结处,作者对人生、对极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既感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存在意义。也感动于一些人终其一生,只为追逐一个理念或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更惊叹于人类承受痛苦的能力、忍耐力,推动后又重生的恢复力,但无论如何,虽然未来充满变数,但希望永在前方。 2、《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最新版本是第六版,第六版总主编是韩启德。 50年来,这套书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 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 3、《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的科普著作,首次出版于1988年。 在该书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论中存在的未解决的冲突,并指出了把量子力学、热动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存在的问题,该书的定位是让那些对宇宙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了解他的理论和其中的数学原理。 4、《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是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历史类科普著作,于2012年首次出版。作者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5、《细胞生命的礼赞》 是1974年由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易斯·托马斯所撰写的一本书,由二十九篇文章结集而成,中文全名《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6、《昆虫记》 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7、《科学发现的逻辑》 是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创作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主要讨论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
4,有意思的科普作品有哪些
科普作品的书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宇宙的琴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变化》。 1、《时间简史》 史蒂芬·霍金那本畅销世界的《时间简史》已成为科学著述的里程碑。这不仅归因于作者迷人的表达方式,还归因于他讨论的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 2、《果壳中的宇宙》 相对论和量子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尤其是前者,他完全是人类智慧的伟大构筑。所以在《果壳中的宇宙》的第一章相对论简史中主要是关于爱因斯坦的生平。量子论则是实验观测的被动产物,它的含义迄今还解释不清。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背景,而是宇宙演化的主动参与者。 3、《宇宙的琴弦》 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4、《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绝大多数有知识的人今天仍然认为数学是关于物质世界的不可动摇的知识体系,数学推理是准确无误的。本书驳斥了这种神话。它强调了数学不合逻辑的发展方式,应用数学反对“纯”数学的问题以及在20世纪数学逻辑结构的连贯性遇到的挑战。 5、《变化》 《变化》为独立学者灵遁者科普三部曲之一,为最通俗的科普作品,观点新颖,给予学者的不一样的启发和想象。找寻大自然的终极理论是一场伟大的理性的历险。虽然我们还不知道那终极理论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才能找到它;但我们相信,我们已经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