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唐朝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斗不过武则天是由于受到了李治的猜忌,加上李治对武则天的宠爱。 由于李治宠爱武则天,就想立武则天当皇后,为此武则天也巴结长孙无忌,送去了许多钱财,可他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可架不住武则天吹枕边风,李治还是立武则天为后了。 为什么这一次李治不听长孙无忌的呢?不妨来看看当时的情况,李治在此前找4个大臣进宫商议,其中一个称病,一个来了之后一言不发,另外一个和长孙无忌一起持反对意见。 从李治的角度考虑,难免会猜忌长孙无忌,毕竟此时他的权力太大了点,从这点考虑,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不仅仅是因为宠爱,也可能是为了对抗长孙无忌的力量。 长孙无忌的结局: 李氏一族尊老子为宗,老子在道德经中预言,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盛极必衰的道理在这里应了验。长孙无忌似乎成了这个皇族权利下的最大的牺牲品,作为先代贵族,当朝国舅,几乎可以只手遮天,却遭小人构陷,自缢而亡,尸骨葬于黔州,落叶不得归根。 这可以算得上是那个朝代最大的笑话,也就是随着他的死,李氏王朝的权利被一个姓武的女人夺取,就像是开到了荼蘼的花,风光过后便是无尽的凄凉。
2,唐朝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被逼自杀。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 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 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 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 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生平经历: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太宗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四年(659年),他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