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贞节牌坊是什么意思?

贞节最早指有纯正高洁的道德观念的女性。后狭义指“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最早的贞洁牌坊其实多以“节”字为主,多以古代士子为褒扬母亲养育之恩为名建立;但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末期,理学之风兴盛,贞洁牌坊就逐渐以“贞”字为主。所谓牌坊实际是一种古代形状似门的高大建筑,一般是由封建帝王为表彰臣子功绩所建。贞节牌坊是特指为了表彰封建女性对自己的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节而建立的牌坊。牌坊这种东西已经完全成为历史。
2,“贞节牌坊”知多少
贞节的本义是指有纯正高节道德的女性。后来被狭义的特指女性贞洁。
贞节牌坊最早起源于秦朝。秦始皇时,巴邑有一名叫清的妇人早年守寡,“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誉巴清为“贞妇”,以表彰其贞节,并为她修建了“怀清台”,这是统治阶级最早为贞妇树碑立传的事例。
能够有资格在死后被立贞洁牌坊的妇女,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女人的儿子是官员的。一生受苦的寡妇辛辛苦苦拉扯几个孩子长大成人后,有儿子通过科举考试当了官的,母亲死后儿子是可以替母亲申请立牌坊的;
二,年轻女人出生大户人家的。一大户人家的小姐,还没出嫁就已经成了寡妇或者年纪轻轻死了丈夫的,为了表明自己的贞洁,自杀死亡的,娘家也是可以申请的……
平常老百姓们这样的女人也多,却是没资格申请的。所以呀严格等级制度无论在哪里都存在啊!要不一直都有“三六九等”等呢!
那么问题来了,立了牌坊的女子就一定是死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肯定呀,下了葬的!哈哈,这你就不懂,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做事哲学,我们平时听到的,看到的也许只是表面现象,不是真实情况而已。就像曾仕强教授所讲《易经》一样,外国人的脑袋是直的,而我们中国人的脑袋是弯的……
那么表面上看起来“死亡”的女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也许尼姑庵是最佳去处吧!“死了”的人是不可能复活的,更不可能出现在熟人的视线里,只有远走他乡藏进尼姑庵了。
细数我国古代美女,从尼姑庵出来的仅唐代就有两位,武则天和杨玉环,想来大家并不陌生。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死后作为其中后宫婕妤被送进尼姑庵;杨玉环呢,则是唐明皇李隆基霸占儿媳后为了不让别人耻笑藏入庵寺中……想想真是滑稽,历史总是有一个轮回……
呜呼,我们不禁感慨儒家学说对人思想的禁锢,什么“三纲五常”,什么仁智礼仪,一切都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所谓的贞洁牌坊,实在是摧残女人幸福的一道枷锁!
3,贞洁牌坊什么意思 贞洁牌坊是啥意思
1、正确的写法是:贞节牌坊,是古代用来表彰女性的门楼。指坚贞不二的标志。
2、贞节最早指有纯正高洁的道德观念的女性。后狭义指“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3、贞节牌坊拼音:zhēn jié pái fāng。
4、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为儿子挣座贞节牌坊,还有点意思,没有儿子,没有希望。”
4,贞节牌坊的来历 ?
贞节牌坊是纪念孝行感动天的节妇─林春娘女士所建造的。林春娘女士是大安乡中庄村林光辉的女儿,因家贫,在出生不久,就送给余姓人家当童养媳。
林女土十二岁那年,丈夫余荣长不幸溺死,父亲希望她回家,并且改嫁。但林春娘不忍抛弃其婆婆,为奉养婆婆,唯有勤於纺纱织布,帮人洗衣打杂,虽然收入微簿,但是她仍然任劳任怨,常常三餐不继,总是把好菜留给婆婆,自己以稀饭充饥。她的孝行始终如一,深得乡里一致赞誉。
道光十三年,林春娘五十六岁时,荣获清廷皇帝颁旨表彰贞节,准许建立坊表并入祠奉祀,以为千秋之典范。据说大甲城,有一年遭匪攻击,水道被切断,情形十分危急,城中人欲弃城而逃,忽然有人提议,请节女祇雨,果然获得甘霖。地方父老莫不感念,林春娘孝行感动天的事迹也就此传开。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降旨表扬,并奉赐圣旨,让万人景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地方官吏更拨款建贞节牌坊,在大甲城南门,今顺天路与光明路口。
林女死後,地方尊称「贞节妈」,被称为大甲三神之一。
贞节牌坊建於道光二十三年(西元1832年),距今一百六十馀年。曾在民国四十年,於原址修建砖墙,种植花木,有专人管理,花木清葱,环境优雅,有大甲小公园之称。现在是三级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