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守望天山》读后感

这一条冰雪之路。 这是一段被雪藏了3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老兵与168座坟茔,和一家人24年孤独守望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30多年前,部队在修筑天山公路时,遇到了大雪封山,官兵被困在雪山上,弹尽粮绝。上级派陈俊贵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求援,他们带了20个馒头,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因此他活了下来,而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英勇牺牲,陈俊贵腿部冻残,另一名战士陈星卫的脚趾头被冻掉。陈俊贵复原回家后十分思念班长,放弃了县城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出生不久的儿子重返天山,为班长等168名为修筑独库公路而壮烈牺牲的烈士守墓……
不简单的是陈俊贵这一守就是24年,而且他还将继续守下去。
说到独库公路,这是一条纵贯天山南北的独特公路,这条路北起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南端连接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全长561公里,由于其过半以上地段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川峡谷,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被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看到在漫无边际的雪地里,四个兵,一个馒头,谁吃谁活,不吃就得等死,可战士们谁都没有替自己想,相互推让着,都把活着的机会让给了战友,这些可爱的人是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军人的群像,他们无私,无怨,无悔的品格,滋养了人们精神的家园,老兵陈俊贵用24年坚守在气候恶劣,条件坚苦的乔尔玛烈士陵园的行动感动着我,他这种默默坚守,奋力前行的的精神,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守望者灵魂的高地。
做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追寻红色记忆,时刻追忆革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
2,《守望天山》观后感
[《守望天山》观后感]《守望天山》观后感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 ,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 ,啊,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 ,啊,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守望天山》观后感。这是它的主题歌,《守望天山》的故事很简单。30多年前,陈玉柱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玉柱,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副班长却英勇牺牲了。陈玉柱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 《守望天山》为我们揭开了一位退伍老兵24年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观后感《《守望天山》观后感》。 如果说 《守望天山》给了我们什么?我最深的感悟是:无私、奉献,是中国军人最高的追求;乐观、坚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守望天山,是母亲对儿子的期盼,母亲的坟墓也要朝向天山;守望天山,是战友一生的诺言,用自己的生命与战友作伴;守望天山,守望的是战士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