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防城港外来人口最多来自哪些地方?

防城港外来人口最多来自潮汕地区。 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从四十年前南海边30万人的小渔村,到如今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先行示范区,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驱动了这座城市高速发展,而原生的地缘关系则在新城市的社会关系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对于大多数在深圳打拼的人而言,同乡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构成了最基础的社会网络,缓解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无助。 一般而言,如果同乡们在新城市里集聚,会有两种较为典型的集聚模式。一种集聚是行业集聚,“一人干的好,全村都来投”,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十个深圳地产老板中有八个可能潮汕人。 另外一种集聚则是空间集聚,遍布全球的唐人街,是最典型的空间集聚,同乡们住在一起,在新的城市里最大程度的传承着关于家乡的记忆。 相较于行业集聚,空间集聚更容易被感知,更容易被分享,如果城市出现了同乡的空间集聚,那意味着在他乡有了一方土地,可以说乡音、寻乡味,甚至是遇乡景。 最著名例子就是新加坡,甘榜格南(马来裔或穆斯林)、小印度(印度裔)、牛车水(华裔)不仅是新加坡著名的移民集聚区和旅游目的地,更是新加坡城市包容性彰显的最佳窗口。 那深圳存在类似的“牛车水”或者“甘榜格南”么。 新加坡三大集聚区。 一 研究数据说明: 考虑到户籍人口具备更稳定的空间特征,且深圳的户籍人口中外来人口比重超过90%;社区作为城市基本空间单元,结构完整;“同市”相较于“同省”,关系认同感更强,因此本文基于深圳市户籍人口数据,以社区作为空间单元,对不同来源地级市的人群,在深圳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深圳市社区边界: 深圳是我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全市户籍人口总数为485万,其中深圳本地籍贯37万,占比7.6%,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全国4个直辖市、26个省份,总计341个地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深圳市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 在省际层面,外来人口总数前20的城市中超过50%来自广东省,除广东省外,外来人口最多的省是湖北和湖南,到17.1%和15.8%。在市际层面,广东省内梅州市和汕头市的输入最多,达到30万(6.2%)和24万(4.9%);省外,湖南衡阳市和湖北黄冈市输入人口最多,户籍人口均约6万人。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前20地市排名。 在民族结构上,深圳市的户籍人口包含了全国56个民族,少数民族的数量超过15万,其中满族、土家族、壮族、回族的人口数最多,占少数民族总数的比重均超过10%。 深圳市户籍人口民族结构。 在年龄结构上,年轻人是主力,户籍人口中20~40岁的人口占比最高,达到40.91%,四十岁以下人群占比超过65%;60岁以上人群占比仅为7.6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9%)。
2,防城港市人口数
105.7万人(2021年) 2019年,防城港市年末常住人口96.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5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4.39‰,人口死亡率5.25‰,人口自然增长率9.13‰。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0.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防城港市常住人口为104606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692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9141人,增长20.66% ,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全市共有家庭户314855户,集体户18763户,家庭户人口数为974194人,集体户人口数为7187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6人减少0.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