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古建筑复修和维修区别在哪里
- 2,关于古建筑修复专业的一些问题
- 3,仿古建筑修缮材料有哪些 古建筑主要修复材料有哪些种类
- 4,仿古建筑修缮材料有哪些
- 5,古建筑修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历史古建筑修缮原则是什么
- 6,中国对古建筑的保养维修工程目的是什么?
1,古建筑复修和维修区别在哪里

古建筑复修(修缮)和维修区别: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维修是在古建筑物影响入住安全的情况下,对房屋进行较大的修整,如房屋的主体结构,包括楼板、梁以及墙体等。修缮则是在古建筑物不影响入住安全的情况下,对房屋进行小修,如门窗破损等,影响到了房屋的正常使用,需要进行修缮。【摘要】
古建筑复修和维修区别在哪里【提问】
古建筑复修(修缮)和维修区别: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维修是在古建筑物影响入住安全的情况下,对房屋进行较大的修整,如房屋的主体结构,包括楼板、梁以及墙体等。修缮则是在古建筑物不影响入住安全的情况下,对房屋进行小修,如门窗破损等,影响到了房屋的正常使用,需要进行修缮。【回答】
2,关于古建筑修复专业的一些问题
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与古建筑修复直接相关的专业,同济和北建工叫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东南叫建筑遗产保护专业(第一年按建筑学大类招生,第二年分流),两个专业均只针对理科生,其他学校本科一概不设专门的古建筑修复专业,与此相关的内容被归入到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通常隶属工科,偏重于工程设计,传统上只招理科生,不过目前少量艺术院校也开始设建筑学专业,招艺术生,如央美、国美、上大美院和川美等,但艺术类院校的建筑学偏向艺术设计,和理工科院校的建筑学是不太一样的。
你如果是艺术生,想对此内容有所了解,可以考虑本科读建筑学,如果计划考研,可以在考研的时候选择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此专业大部分理工科院校都有,对古建筑的知识会比本科接触得更多一些,但是不是专注于修复方向还是要看导师的情况了。
3,仿古建筑修缮材料有哪些 古建筑主要修复材料有哪些种类
一、仿古建筑修缮材料
古建筑的主要材料为砖瓦,现代的仿古建筑常用的砖分为仿古青砖和仿古面砖,瓦又根据建筑类别不同分为青瓦和琉璃瓦。
1、青砖: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900℃-1100℃,并且要持续8-15小时)便制成砖。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Fe3O4)则呈青色,即青砖。仿古青砖根据仿古建筑的要求不同,分为多种型号规格,适用于不同的仿古建筑类型。
2、仿古面砖:其特点是质地密实、釉面光亮、耐磨、防水、耐腐和抗冻性好,给人以光亮晶莹、清洁大方的美感,是一种比较普遍应用的外墙贴面装饰。是用难熔粘土压制成型后焙烧而成。通常做成矩形,尺寸有100×100×10mm和150×150×10mm等。古建材料厂描述它具有质地坚实、强度高、吸水率低(小于4%)等特点。一般为浅黄色,用作外墙饰面。
3、古建青瓦: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颜色并非是青色,而是暗蓝色,灰蓝色。中国青瓦的生产比砖早,主要用于铺盖屋顶,屋脊,用作瓦当。青瓦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当代仿古建筑上用的比较多。
青瓦是一种曲面状建筑材料,取之于自然,随着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后回归于自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传统建筑由这种曲线重叠成的细密肌理所覆盖,从中也折射出中国独特的居住文化。青瓦的出现大约始于西周初年,到唐代,它的制作趋于成熟,以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为主要,灰瓦质地较为粗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多用于宫殿和寺庙。还有少量的琉璃瓦,用于檐脊。一般的成弧形,刚烧制成时呈棕灰色,在室外雨水作用下会慢慢变成深青色,所以又名小青瓦,长200~250mm,宽150~200mm。弧形朝上时为俯瓦,相反称为仰瓦,仰瓦用于排水,俯瓦覆盖仰瓦与仰瓦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漏水。通过仰瓦和俯瓦的交替连续排列覆盖整个坡屋面,并在檐口部位用少量特殊形状的瓦(瓦当)收头,达到整个屋面的防水与排水。
4、琉璃瓦:琉璃瓦、西式瓦除应具备良好的内在物理性能(抗折抗压、吸水率、耐急冷急热性能和耐冻性能)外,主要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产品外观要求光滑整洁,釉色鲜亮纯正。瓦件组装一起,釉色要基本一致。造型纹样规整清晰,产品允许尺寸公差±2mm,达到以上要求即为合格。如有图纸和实样,应严格按标准检验。琉璃瓦还有一些特殊检验方法:如板瓦,四块围拢应为圆筒,即呈360°。筒瓦两块拼合也应构成一圆筒。勾头、滴水、板瓦粘接呈夹角应为135°±5°。
二、古建筑维修材料使用注意
古建筑装饰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古建筑装修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对于古建筑装修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建筑装饰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石质保护技术先从研究石雕的风化形态着手,一般较完整,风化不严重的露天文物,应改善保护环境。对风化严重、无法保存的文物,才可使用防护材料。
防护材料的使用应明确主要防止哪几种风化营力,提出保护后应达到的主要指标,并要求材料无色、透明、不反光、不酥碱、化学稳定性好、渗透能力强,具有抗风化能力,有一定固结强度等。
4,仿古建筑修缮材料有哪些
摘要: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最可信的文化物证。接续中式建筑香火,传承中式建筑文化,恢复中式建筑正统,守护历史文化尊严。古建筑修缮需要以旧修旧,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建筑装饰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下面为大家介绍砖石结构的仿古建筑修缮材料种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仿古建筑修缮材料古建筑的主要材料为砖瓦,现代的仿古建筑常用的砖分为仿古青砖和仿古面砖,瓦又根据建筑类别不同分为青瓦和琉璃瓦。1、青砖: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900℃-1100℃,并且要持续8-15小时)便制成砖。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Fe3O4)则呈青色,即青砖。仿古青砖根据仿古建筑的要求不同,分为多种型号规格,适用于不同的仿古建筑类型。2、仿古面砖:其特点是质地密实、釉面光亮、耐磨、防水、耐腐和抗冻性好,给人以光亮晶莹、清洁大方的美感,是一种比较普遍应用的外墙贴面装饰。是用难熔粘土压制成型后焙烧而成。通常做成矩形,尺寸有100×100×10mm和150×150×10mm等。古建材料厂描述它具有质地坚实、强度高、吸水率低(小于4%)等特点。一般为浅黄色,用作外墙饰面。3、古建青瓦: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颜色并非是青色,而是暗蓝色,灰蓝色。中国青瓦的生产比砖早,主要用于铺盖屋顶,屋脊,用作瓦当。青瓦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当代仿古建筑上用的比较多。青瓦是一种曲面状建筑材料,取之于自然,随着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后回归于自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传统建筑由这种曲线重叠成的细密肌理所覆盖,从中也折射出中国独特的居住文化。青瓦的出现大约始于西周初年,到唐代,它的制作趋于成熟,以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为主要,灰瓦质地较为粗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多用于宫殿和寺庙。还有少量的琉璃瓦,用于檐脊。一般的成弧形,刚烧制成时呈棕灰色,在室外雨水作用下会慢慢变成深青色,所以又名小青瓦,长200~250mm,宽150~200mm。弧形朝上时为俯瓦,相反称为仰瓦,仰瓦用于排水,俯瓦覆盖仰瓦与仰瓦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漏水。通过仰瓦和俯瓦的交替连续排列覆盖整个坡屋面,并在檐口部位用少量特殊形状的瓦(瓦当)收头,达到整个屋面的防水与排水。4、琉璃瓦:琉璃瓦、西式瓦除应具备良好的内在物理性能(抗折抗压、吸水率、耐急冷急热性能和耐冻性能)外,主要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产品外观要求光滑整洁,釉色鲜亮纯正。瓦件组装一起,釉色要基本一致。造型纹样规整清晰,产品允许尺寸公差±2mm,达到以上要求即为合格。如有图纸和实样,应严格按标准检验。琉璃瓦还有一些特殊检验方法:如板瓦,四块围拢应为圆筒,即呈360°。筒瓦两块拼合也应构成一圆筒。勾头、滴水、板瓦粘接呈夹角应为135°±5°。二、古建筑维修材料使用注意古建筑装饰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古建筑装修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对于古建筑装修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建筑装饰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石质保护技术先从研究石雕的风化形态着手,一般较完整,风化不严重的露天文物,应改善保护环境。对风化严重、无法保存的文物,才可使用防护材料。防护材料的使用应明确主要防止哪几种风化营力,提出保护后应达到的主要指标,并要求材料无色、透明、不反光、不酥碱、化学稳定性好、渗透能力强,具有抗风化能力,有一定固结强度等。
5,古建筑修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历史古建筑修缮原则是什么
一、古建筑修缮原则
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能否将他们保留和继承,既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也关乎世界文化发展,在进行古建筑修缮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安全为主原则
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构件必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查定案时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
2、风格统一原则
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做到尊重古建筑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
3、预防为主原则
修缮应以预防为主,经常对古建筑进行保养和维修,把积患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4、旧料利用原则
利用旧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还可以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
二、古建筑修缮核心
古建筑文物原状:是指一座古建筑开始建造时(以现存主体结构的时代为准)的面貌,或经过后代修理后现存的健康面貌。整组建筑群的原状,应包括它原来的总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及其内部环境的绿化。概括来说是指原来的造型、原来的结构、原来的材料和原来的工艺。这四项内容缺一不可。
恢复原状:指维修古建筑时,将历史上被改变和已经残缺的部分,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条件下予以恢复,再现古建筑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恢复原状时必须以古建筑现存主体结构的时代为依据。但被改变和残缺部分的恢复,一般只限于建筑结构部分,对于塑像、壁画、雕刻品等艺术品,一般应保存现状。
保存现状:维修古建筑时,应以现存的面貌为准,保留历代修理中被改变的部分,保留古建筑的历史可读性。实践证明,现状与原状常有些内在联系,现状是研究原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1964年国际会议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是许多国家共同遵守的文物保护与维修的法规。宪章首先强调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既要当作历史见证物,也要当作艺术品来保护。对于修复工作,应看作是一件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不能有丝毫的臆测。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须与原来建筑外观有明显的区别。当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可引用新技术,但必须经实验证明是有效的。
三、常见的古建筑修缮方法
1、基础
古建筑基础常见的损坏主要是沉降和破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承载力变化、地下水影响、树根生长、地下管线、外力破坏等导致,修缮时首先需查明原因并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基础修缮一般采用分段掏修的办法,每段不超过1m且不得超过基础底面积的20%。修缮过程中必须对原结构、墙体进行支撑加固,必要时应进行计算并设计方案,确保安全施工。
2、台基
基础以上即为台基,常见的损坏情况主要有阶沿石松动、移位、侧塘板掉落、碎裂、松动鼓出、砖制侧塘板还会发生酥碱、风化等。一般来说台基石作产生松动、移位等现象,若构件出现较大的位移、鼓出,则在勾缝前需对构件进行归安,即重新安装。 对于石构件出现破碎、缺失等情况,可采用与原构件纹理、材质一致或相近的石材进行添补。对于新旧之差,一般可采用整体做新或是做旧的办法进行处理。
3、地坪
台基内部为砖墁地(即地坪),砖墁地的损坏情况主要是破碎、剥落、高低不平等。修缮方法一般分为剔凿修补、局部修补、整体重做、桐油养护等。地坪修缮好以后可用桐油钻生养护,使得地坪外观一致,强度增加。对于一些地面基本完好或是地面具有文物价值,不宜修缮的,也可仅用桐油钻生养护。
4、墙体
古建筑墙体根据部位、作用、建筑等级等情况分为很多种,如比较讲究的干摆、丝缝,不太讲究的淌白墙、糙砖墙以及简陋的碎砖墙、混水墙、石墙。常见的问题主要是酥碱剥落、轻微破碎等情况,一般为风化、潮湿或是外力破坏导致。对于墙体的局部酥碱剥落或是破损,可先将表层剔除,露出砖块坚硬部分,依据其深度不同可分别采用砖片或是砖块按现场形状裁制好镶补墙体并粘结牢固,待干后进行勾缝,使之与整体一致。若墙体产生倾斜或是裂缝,须查明其原因并排除之,同时制定支护方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或拆除重砌或是保持原样、用砂浆、素水泥浆或是高分子材料进行填充密实,然后加强观测。
5、木构架
木构架的损坏主要包括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折断、檩条弯垂、腐朽、枋子弯垂缺失、木构架倾斜、拔榫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潮湿、屋面荷载较大、保护不善等导致。
柱根糟朽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柱根包镶或者墩接。檩条、枋子发生糟朽的,若糟朽部分不超过断面面积的1/3时可采用剔补得办法,即将糟朽部分剔除,将接触面刨磨光净,然后用材质相同的木料在糟朽部位粘结牢固并用铁钉固定。当檩枋断面糟朽超过1/3时则已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则必须进行更换。 当木构架各构件基本完好但整体出现倾斜、拔榫现象时,则需采取打牮拨正的办法。零星木构件破损、缺失的如斗拱的升、斗、昂、耍头,长短窗的仔料、屉心板、裙板、框料,挂落、飞罩等则修缮比较简单,只需更换整修即可。
6、屋面
屋面修缮包括两部分,一是屋面瓦作的修缮、另外是木基层的修缮。一般来说两者是同时进行的。
屋面漏水,首先要做的是查找漏点。根据室内漏水的位置竖直向上找到屋面上的相对位置,找出原因后先清理瓦垄,铲去松动的灰泥冲洗干净,然后用麻刀灰勾抹破损处,勾抹后用短毛刷子沾水沿边沿勒刷(俗称打水槎子),最后用麻刷子蘸青浆刷抹并用瓦刀轧实赶光。
7、油漆、地仗
油漆地仗常见的损坏方式有龟裂、破损、剥落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风吹日晒、雨打潮湿、外力破坏等。
一般视地仗的破坏程度而定,若仅地仗表层破坏,麻灰层尚保持完整,可仅铲除表面破坏灰层;若地仗破坏严重,局部裂缝见木基层,则必须将地址全部铲除重做。
6,中国对古建筑的保养维修工程目的是什么?
其目的本来是要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来保护古建筑,使之能“益寿延年”,长留人间。但是,有时就在维修工程中,反而造成了对文物的破坏。而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古建筑塑像、石刻、壁画等,由于善男信女们的“好善乐施”,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美名下被破坏了,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近几十年,在维修过程中破坏古建筑原貌的例子也复不少。我们参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时,都会惋惜那一堂精美的唐代塑像被火红翠绿的油漆涂抹。河北正定隆兴寺内原来满壁精美的宋代塑壁,我们只能从五十多年前《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梁思成先生文章中所附照片中去观赏了。这堂精美的塑壁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次修缮工程中被毁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