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朗读者第三季第四期观后感

让观众认识了拥有一份超越自己也有益于他人的勇敢者,能给低落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力量。 大家赞扬英勇,回绝怯弱,会情不自禁地斥责或取笑懦夫。出自于义务、担当,大家逆流而行,例如男儿有泪不轻弹,为母则刚。 但实际上,害怕存有于人们的精神之中,每一个人都是会有躲避和畏缩的时时刻刻。 如同《罗伯特克利斯朵夫》里常说的:“真真正正的光辉并非没黑喑的时时刻刻,仅仅始终不被黑喑所遮蔽;真真正正的英勇,也不是没有怯懦的时时刻刻,仅仅在怯懦之后,仍然挑选迈开往前。 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男孩儿,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则是了解的,我逐渐恐惧自身是否有交错?”来源于张晓风的短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是刘虹的心里话,也是成千上万母亲的心声。 当一个母亲将自身的小孩交给这世界,一切就是未知量。她觉得彷徨,却也满怀期待。满台的绿植,寓意期待与幸福,代表着小孩在更和睦的社会发展健康成长。
2,朗读者第三季播出时间
朗读者第三季节目于2020年12月11日播出先导节目《一平方米》,于2021年9月18日起每周六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首播。 《朗读者第三季》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由董卿担任节目主持人、制作人、总导演。 节目通过开放式命题的方式,每期一问,在更为广阔丰盈的思考空间内,通过一如既往的人性的光辉帮助大家找到答案。 《朗读者第三季》借助新媒体升级、主题升级等,从“一个人,一段文”转换为“读天地人心”,从单向传播转换为双向互动,让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可供观照的读本,让人人皆可成为朗读者。除了新媒体升级外,节目在主题选择上将更加具有社会性、共情性。 节目将话语权分发给每一位普通观众,让小小的一平方米朗读亭成为交流经验的场所,让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发出独一无二的声音。 节目将视线更多地投向生活中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聚焦于社会话题,以及亭外真实的车水马龙和城市日夜。通过朗读与大众的生活相连接,让观众能够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产生共情和共鸣。
3,徐林东的徐林东简介: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东王村农民。 2003年10月被漯河市郾城县大刘乡(现为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党委、政府有关工作人员送进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据了解,徐林东是因为替同村残疾人张桂芝打抱不平,从1997年到2003年间,不断向各级部门反映问题。至2010年4月17日,神智清醒的徐林东已被关在精神病医院6年半。因为怕徐林东出院后继续告状,当初把他关进精神病医院的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大刘乡政府(2004年,大刘乡改为大刘镇),6年多来坚持每个月向医院缴纳1000多元费用,让徐林东与世隔绝,失去人身自由。 被关6年多,被捆绑50次,被电击55次,两度逃跑,几度自杀。帮邻居讨公道惹祸上身 —— “被精神病”六年多据介绍,1997年,好打抱不平的徐林东,因看不惯一家都是残疾人的邻居张桂枝在宅基地纠纷一事上吃了乡政府的亏,开始帮她写材料、到各级部门反映问题。2003年10月,不堪徐林东“找麻烦”的大刘乡政府,把正在北京上访的徐林东抓回来,将其送到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关起来。直到2007年7月,其亲属才获知具体地点赶去探望,这是徐林东4年多后第一次看到亲人。2009年12月7日,大刘镇政府又将其转移到漯河市精神病医院。但病历显示:徐林东很正常反复交涉达成协议后经家属反复交涉,医院方将家属放入,但大刘镇政府现场协调的孟副书记和一位姓焦的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仍然表示,家属同意做精神鉴定方可出院。连夜从南京赶来的徐林东大哥徐林甫表示,徐林东本没有精神病,镇政府不是在给徐林东治病,而是在治镇政府“心病”。此前镇政府就要求家属保证徐林东不再告状,方可将其拉出院,这次再度要求精神鉴定纯属无理,也不能纠正镇政府将弟弟送入精神病院的错误,因而对这一要求给予拒绝,谈判也因此陷入僵局。昨日中午12时许,大刘镇党委书记李启东出面,在医院会议室与家属面谈,事情开始峰回路转。李启东不再强调之前大刘镇反复要求的精神鉴定问题,转而希望家属接受对徐林东一次全面体检的安排,以免在徐林东出院后,又有身体的疾病而与镇政府“扯皮”,并明确表态,同意不同意都会“放人”。家属经过与徐林东商议,签字同意承担徐林东的监护责任后,13时许,徐林东向四周拱一拱手,终于跨出这道令他失去自由的精神病院大门。政府承诺安排生活上午家属抵达之后,徐林东就一直靠在病区的栏杆上,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他的衣服、放大镜已经用两个塑料袋装好,身上仍然穿着有“精神病院”字样的内衬。然而好事多磨,在上午苦等无果,又吃过精神病院的最后一次午餐之后,徐林东才从精神病院病房跨出大门。在等待的时候,因为一直不知道最后能否出院,大哥徐林甫仍安慰弟弟:“相信阳光终会来到”。真正那一刻来到时,一直克制的家属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表弟张得旺和大哥、三弟上前抱住徐林东,三人抱成一团抹起眼泪。这个下午,徐林东终于回归了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中午,大刘镇政府安排到一家河南烩面馆,徐林东吃了一大海碗烩面,然后又带他到一个理发店,刮干净花白的胡子,再理了一个碎发。在回家的路上,东王村又花了一百多元,给他买了一件夹克衫和一条新裤子,再加上在出院之前就买好的一双新布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的徐林东也显得神清气爽。在告别之时,大刘镇党委书记李启东还握着徐林东的手说,他是2008年才到大刘镇任职,之前的情况不是太清楚,但表示会妥善处理,并照顾好徐林东的生活,将会考虑他的低保。下午,大刘镇民政工作人员就为徐林东送去三床被子,几袋米面几壶油,还拿出五百元现金给他作为生活费。大刘镇政府还花费一千多元,安排他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接受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家败父亡“鬓毛衰”即使是经过一番修饰(自从八年前离开家乡到北京上访,六年半前被送去精神病院,这是东王村的乡亲们八年后再次见到徐林东),徐林东仍给乡邻陌生的感觉。在他与熟识的乡邻一一握手时,几个同村的妇女都说,“变化太大了”,走时的黑发已经花白,原来清澈的眼睛已经有些浑浊。跨出精神病院大门重获自由只需要短短的一秒钟,但跨出这一步足足耗去他六年半的时光,六年的时间,让徐林东颇有贺知章《回乡偶书》的感觉,身边围着他看热闹的娃娃一个也不认识,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娃。在三弟的院子里稍做停留之后,徐林东迫不及待地去看自己住的小院,院门外已经杂草丛生,甚至找不到大门钥匙,表弟张得旺把锁砸开,他才得以进自己的家门。家已经破败不堪,房间里堆满了禾秆,家具已经腐朽,连生活起码的被褥、炊具都没有,只能用家徒四壁一无所有来形容,只有离开时的杨树苗已经长成十米高的大树,老父亲业已不在人世。“代价太沉重了”,徐林东语音颤抖着说。他的生活安排中,首要任务仍是要为自己的六年半失去的自由讨回公道。回家暮春的伏牛山东麓平原到处是碧绿的麦田,白杨树的叶子已经褪去了鹅黄的底子,小河两岸的油菜花向远处铺开。59岁的徐林东,把脸紧紧贴向车窗,窗外是日想夜想家乡的气息。2010年 4月25日下午,在驻马店市、漯河市精神病院被关了六年半的徐林东,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4天前是谷雨,这两天直到半夜都没睡踏实,我闻到了油菜花的香味,还听到了小麦抽穗的声音。” 徐林东望着车窗外,满眼都是诗情画意。然而事情依然在继续,路,将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