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宋教仁的生平事迹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 *** 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 ***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 *** 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 *** 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 *** 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同年(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被洪述祖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子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宋教仁疼痛难忍,趴倒在一张椅子上宋教仁简介,用手把于右任的头拉到胸口,喘息地说:“吾痛甚,殆将不起……”宋教仁简介,当时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将宋教仁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在医院中他向于右任留下遗嘱: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悔? 孙中山
2,宋教仁简介 宋教仁相关介绍
1、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2、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命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
3、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1913年2月,国会选举接近尾声,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3月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
3,宋教仁的人物评价
宋教仁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人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投身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并从中传播西方政党观念,组建政党,推行政党政治,虽在民初过分注重议会竞选,却也不可藉此否定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与孙中山等同时代人比较,认为宋教仁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也不过分。 章太炎在《民国报》、《神州日报》评点孙中山只是“元老之才”,“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说:“(同盟会)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 吴相湘认为,宋教仁一方面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同时更力言中国绝不能引用共产主义,且明白指出中国如实行共产主义之种种不幸恶果;因而坚决主张国家社会政策。 胡汉民则认为:“钝初始欲戴为总统,己为总理。” 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谈及宪政历史时,还对宋教仁有过贡献的《临时约法》作了历史的肯定,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因此,关于宪政和宋教仁从事宪政活动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无庸置疑的。开启中国近代民主宪政历史,不是宋教仁的过错,而应是他的重大历史功绩之一。
4,宋教仁和宋氏三姐妹什么关系
宋教仁和宋氏三姐妹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都姓宋而已。 宋教仁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命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 1913年2月,国会选举接近尾声,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3月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 扩展资料; 宋教仁不仅在政治上多有建树,且于经济领域亦不乏见地。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就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财税政策、外资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并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利用,金融机构的完善与金融市场的培育,国税、地税的分开征管与分配,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宋教仁曾任唐绍仪内阁农林部长一职,他在任期间“制定了奖励开垦、植树造林、兴修水利、设立农业金融机构、开发农业学校和农事试验场、筹设牛种场、改良渔业等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 宋教仁还不排斥外债,虽然他知道大量的外债会导致亡国,但是他认为只要保持外债均势,就能避免惨剧。并且,宋教仁还根据形势,提出了制日联美的均势外债方案。然而,由于外债的用途、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均势外债的策略难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