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燕云台胡辇结局是什么

燕云台胡辇结局是什么

燕云台胡辇结局最后死了。 胡辇作为一家的长姐,在母亲早早去世的情况下,不仅要替父亲掌管着家务,还要兼代照顾两个年幼的妹妹。因为有她这棵参天大树的庇护,乌骨里可以任性地为爱而活,萧燕燕更能随意的横冲直撞。 可以说长姐的身份从一开始便束缚住了萧胡辇对自己的定位,让她觉得只要妹妹们过得好就行,所以那时候她嫁给罨撒葛,无论罨撒葛多么苦口佛心的劝诫她要保护好自己,胡辇率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两个妹妹。 她会为了乌骨里去求罨撒葛在主上面前为喜隐说好话,还会要求罨撒葛多多关照萧燕燕一家,更是会为了小妹妹的江山,亲自推翻烛台,不惜以丈夫的性命前途作为代价。 直到罨撒葛去世,萧胡辇才终于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她从耶律贤的冷酷无情中体会到了权力的重要性,于是后期无论萧燕燕怎么劝她上交手中的兵权,萧胡辇就是不肯放弃罨撒葛留给她的斡鲁朵。 本来萧胡辇以为这一次她应该算是选对了,只要不上交兵权,她便可以永远守护住爱自己的挞览阿钵,但是胡辇却忽略掉了两个不可控地因素。 第一是挞览阿钵的性格豪迈,遇事不喜欢藏着掖着,再加上他太在意胡辇,导致但凡有一个人针对胡辇,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挞览阿钵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只能说萧胡辇虽然喜欢挞览阿钵,但却只是把他当成替代品而已,没有到达深爱的程度,如果真的是深爱,也不会不为他瞻前顾后,好歹那时候的挞览阿钵也是个将军头衔,却连基本的“保命”技能都没能学得一二,一味的宠爱只会要了她所在乎之人的性命。 第二是没有弄清楚自己被针对的原因。胡辇一心只觉得权力可以制约朝廷,却本身不善权谋。在第一次挞览阿钵顶撞萧燕燕的时候,萧燕燕和文殊奴并没有深究挞览阿钵的罪过,他们的用意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 群臣百官一直针对的是萧燕燕不收回亲姐姐兵权的不平衡,因此才会拿挞览阿钵与萧胡辇之间的闺维之事作为攻击的对象,在挞览阿钵这件事情上萧燕燕是站在姐姐这一边的,哪怕大臣们一致上书,萧燕燕都一力回绝了,还有文殊奴的几次顶撞,萧燕燕也都呵斥了回去。 可见只要交出了兵权,文殊奴也并不会为难挞览阿钵,那挞览阿钵最后也不会死了。总得来说虽然萧胡辇的结局看起来很悲,但却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与其说她恨萧燕燕心狠手辣,还不如说恨自己做错了选择。

2,《燕云台》原著:纵观胡辇的一生,她的悲情离不开“糊涂”二字

胡辇,喜欢韩德让,嫁给太平王,最终与挞览阿钵合葬。她这一生,是悲情的。

曾经一度觉得,胡辇的结局安排得并不合理。她一生重情重义、懂事理、顾大局,为别人想得比为自己多,她不该承受这样的遭遇。

可是当读完《燕云台》原著,再来纵观胡辇的这一生,突然发现,其实她的悲情,是早就注定了的。而她悲情的原因,离不开“糊涂”二字。

母亲早逝,身为长姐的胡辇把照顾妹妹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在她心里,她不仅是她们的姐姐,也是她们的“母亲”,是家长。

也正因为如此,乌骨里闯祸,胡辇为救她而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太平王。那个时候,胡辇的心里装着韩德让。

嫁给太平王后,原本他们的日子过得也很幸福,太平王待胡辇很好,这是胡辇的幸运。只可惜,太平王野心太大,不仅自己不得善终,还在胡辇心里扎下了一根刺。胡辇看似选择站在了正义和自己妹妹这一边,实际上,她们姐妹之间的隔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太平王离开后,胡辇一个人生活,她依旧以“长姐”的身份协调着燕燕和乌骨里的关系。她不想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她明知道喜隐和乌骨里做得有多过分,却一次又一次替他们求情,让燕燕放过他们。

胡辇的糊涂,就在于她忘记了自己只是姐姐,不是母亲。有些事,她只能影响,没办法把控。她可以为妹妹牺牲一时,却不能为她们牺牲一世。而她们,也不会因为一个姐姐去放弃自己想要追求或守住的东西。

胡辇不明白,乌骨里嫁给喜隐后,跟喜隐就融为了一体,她跟燕燕注定了水火不容。胡辇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妹妹,她希望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她们姐妹都依然如故,这根本就是妄想。而她如此执着的结果,就是两个妹妹都失去了。

乌骨里害燕燕不成,自己喝下了那杯酒。站在长姐的立场上,胡辇心疼乌骨里,这没什么问题,可是她因此怨恨燕燕,就是毫无道理可讲的。

每个人都该为自己做错的事付出代价,不能因为乌骨里是她的妹妹,燕燕的姐姐,就可以无限度地被宽容和饶恕。

胡辇留不住乌骨里和燕燕之间的平衡,也不想面对自己在意的姐妹情被践踏的现实,选择镇守北方。那个时候,她是为乌骨里心痛,是为燕燕不满,更是在怨恨她自己。

她觉得她身为长姐,是可以说服妹妹的,可是两个妹妹却没有一个能够听她的。她认为是自己的失职,自己没有照顾好妹妹,却没想到,这原本就不该是她的责任。

妹妹们各自嫁人,有了自己的人生,她是无法干涉的。胡辇却想把她们都抓在手里,就像小时候那样让她们听她的话,这就是一种糊涂。

胡辇一直以“家长”自居,可她终究不是家长。她为妹妹们费尽心思,不惜付出,可她也会心有不甘。看到妹妹感情顺遂,事业鼎盛,她自己形单影只,一无所获,她也会有心酸,有嫉妒。

尤其是乌骨里死后,胡辇一个人在北方,她立功无数,四方臣服。论能力,她觉得自己不比燕燕差,可燕燕要什么有什么,而她什么都没有,她心里也就渐渐失去了平衡。

如果一直一个人这样生活着,她的失衡最多也就是慨叹愤懑一番,她会一直把它压抑在心里。可她偏偏遇上了挞览阿钵,这个唤醒了她的热情和爱意的男人,同样点燃了她内心的不甘。

胡辇在最后,曾跟韩德让说过这样一番话:

曾经的胡辇,只看到了燕燕的任性,却没看到燕燕的清醒。而她自己一生都在顾全大局,却从来都没看清过自己的内心,她只是在以别人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

这种不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和牺牲,总有一天会反弹,她因为燕燕和韩德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自己就想为挞览阿钵戴上王冠,这是她做得最糊涂的一件事。而这件事,就是她这一生所有糊涂行为的反弹。

最终,胡辇为自己的糊涂付出了代价,软禁怀州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她临终唯一的请求,就是与挞览阿钵葬在一起。她生前未曾为自己好好活过,死后总算是按照自己的心意争取了一次,这也算得上她悲情一生中的唯一一点慰藉吧。

人这一生,能力有大小,智商有高低,这些都不是什么可怕的。可怕的就是,你活得糊里糊涂,把不是自己的责任揽在肩上,把自己不能把控地抓在手里,妄想留住不能留住的,企图改变不能改变的。你觉得你这一生很累,很懂事,很高尚,可却从没做过多少正确的。

无论是夫妻也好,姐妹也罢,总有一些底线是需要守住的。当你的爱人心比天高,误入歧途,你就不该纵容他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爱情,也需要辨是非对错。当你的姐妹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日子,你就不该一厢情愿去替她们做决定,亲情,也需要保持界限。

当你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你就该明白,你最大的责任,是你自己。你先得为自己好好活着,清醒地活着,才能更好地去为身边的人着想和付出。而如果你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却傻傻要求顾全大局,那,就是一种糊涂。

胡辇的糊涂,导致了她一生的悲情。

平凡如你我,没有太多人会看到我们的幸或不幸,我们更该为自己,多一些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