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尼采简介

尼采简介

尼采(1844-1900)是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权力意志论者,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美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罗肯镇的一个牧士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路德教派的牧师。尼采从小就受宗教气氛的熏陶,中学时爱好诗歌和音乐。1864年进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学,次年放弃神学,转入莱比锡大学。开始接触叔本华的著作。1869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语言学教授,接着,莱比锡大学免试授与他博士学位。1872年,尼采发表第一部美学作品《悲剧的诞生》遭人抨击,威信扫地。但仍埋头从事著述。1879年因病辞去巴塞尔教授,专事著述。从此开始无职,无家,无友的孤独生活。1879-1889年初,尼采辗转意大利,瑞士,法国,德国的一些城镇之间,离群索居,闭门写作。1889年元月初,不慎摔倒在地,从此精神失常,身体每况愈下。直至1900年8月25日离开人世,终身未婚。尼采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对古希腊文化有精深研究,具有非凡的文学和音乐天赋,主要著作有:《太有人性的人》《曙光》《快乐的科学”《善恶的彼岸》等等。

备注:摘自《人的一生要读的书》

2,尼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类: 文化/艺术
解析:

尼采出生于勒肯的一个牧师之家,他自幼性情孤僻,而且多愁善感,纤弱的身体使他总是有一种自卑感。因此,他一生都是在追寻一种强有力的人生哲学来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尼采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作出独到的理解。因此他的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尼采富于影响的代表作有《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越善与恶》以及《权力意志论》等。

尼采曾因向自己的意中人求婚受挫而对女性放弃了任何希望,于是他就开始拼命攻击女性,与此同时,为自己大唱赞歌。在他的自传《瞧这个人》中,他的自吹自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为什么这样智慧?”、“我为什么写出这么多的好书?”,竟成了这本书的主要章目。

尼采进一步发展了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他用权力意志代替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并试图把叔本华的消极绝望的悲观主义改造为积极乐观的行动主义。其哲学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批判。

尼采给西方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以“理性”动物、“道德”动物自居了,人的虚荣、鄙俗、伪善、平庸的一面被尼采毫不留情地剥落在人前,让人无地自容。人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权力意志—这个被掩盖已久、被压抑已久的人性中最深刻的东西,无论你是去极力地否定它还是去勇敢地肯定它,你都会感到内心的震颤,这就是尼采哲学的威力所在。



与叔本华一样,尼采在去世以后,其哲学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权力意志哲学和超人哲学对德国社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赴前线的德国士兵的背包中有两本书是最常见的,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的强权思想对希特勒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其中有一句格言为希特勒终生恪守:“强人的格言,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尼采和希特勒都是狂妄自大的人,所不同的是,尼采的疯狂是学者型的,只停留在口头和字面上;而希特勒是一位实践者,他把前者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